張黎明
摘要:創設具有游戲特色的戶外區域環境,然后利用鄉土資源和廢舊材料豐富區域活動,活動時加強各區之間聯動,提高幼兒參與戶外區域游戲的興趣,教師采用有效指導策略,推動戶外區域游戲的開展,從而發揮幼兒在戶外區域游戲中的自主性。
關鍵詞:區域游戲 戶外化
我園地處農村,活動室小,但是我園的戶外活動場地大,校園內有種植園,有池塘,有山坡,有草坪,有大面積的運動場地,我園在實踐中將戶外資源與區域活動進行了有機的結合,將自然資源巧妙地融于區域活動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創設具有游戲特色的戶外區域環境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同時戶外環境要有利于幼兒開展“運動、觀察、種植、探索、扮演、操作”等多種活動,并給幼兒帶來豐富多彩的經驗。
因此,我園首先營造一個充滿游戲特質的外部環境,根據我園戶外的具體情況,劃分了許多區域,“涂鴉區、運動區、飼養區、攀爬區、野戰區、建構區、農耕區、燒烤區,沙水區、野營區、觀賞區”。
二、利用鄉土資源和廢舊材料,豐富區域內容
(一)將鄉土材料巧投于區域活動中
隨著四季更換,我們經常有不同的材料投放在活動區中,如:春天的野草、野花、各種樹葉;夏天的水果、蔬菜、砂石;秋天的種子、果實、昆蟲等,不僅節省了大量的資金,還能讓幼兒園的活動獨具特色。
(二)利用廢舊物品自制活動材料
《綱要》指出: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其他活動。如教師和幼兒帶來家中的洗發水瓶、化妝瓶子投放到野戰區,做成手榴彈,幼兒把以前自己穿過的小衣服帶來,變成了燒烤區里的圍裙和頭飾,把那些大大小小、厚薄不一的泡沫板切割成各種形狀,這樣,幼兒就可以用它們來做蔬菜,做蛋糕,放在燒烤區中,幼兒參與制作,動手能力增強了,創新意識增加了,環保意識提高了,也更喜歡戶外區域活動了。
三、加強各區之間聯動,提高參與戶外區域游戲的興趣
我們我園戶外有十多個區域,每個區域看似相互獨立,實則緊密聯系,很多區域也沒有明顯的界限,只是在區域旁邊樹立了一塊牌子,介紹本區域的玩法和開放時間。原來我園各班都是每天固定在一個戶外區域中玩,因此很多時候孩子都會抱怨,并跟班級教師說,老師,我們什么時候去玩燒烤區啊,我們什么時候去玩野戰區啊?看到別的班級在玩其他的區域,很多孩子都很羨慕,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園改變策略,加強了各區域之間的聯動,我園采取區域指導教師固定,孩子相對不固定的模式開展戶外區域活動。
四、采用有效指導策略,推動戶外區域游戲的開展
(一)巧妙運用情景性的語言,師生合作開展游戲
在戶外區域游戲的過程中,孩子往往會產生很多困難和問題,面對這些‘問題,教師要以活動合作者的身份加入幼兒的自選活動過程,以施加教育影響,要和孩子平等地對待所面臨的困難。但仍然由兒童自主掌握活動的進程。合作活動方式常常運用于幼兒自選的扮演活動過程中。合作活動的關鍵在于把握介入游戲的契機。
(二)生生互動,教師適度的等待,給予幼兒自主探索的機會
在戶外區域游戲中,教師應根據幼兒的活動情況不斷分析、調整和反思,善于利用與捕捉教育機會調整幼兒的方式,促進全體幼兒在實踐中獲得發展,以便更好地引導幼兒在區域游戲中自主探索、體驗、學習和發展。在區域游戲中,教師和孩子共同創設了比較寬松的活動環境,要注重師生之間的平行互動,利用自身行為的榜樣示范的暗示作用,對幼兒的自由活動進行指導。
五、發揮幼兒在戶外區域游戲中的自主性
(一)自定活動規則——彰顯當家作主
幼兒對成人制定的規則總是無法自覺遵守,而通過自己親身體驗而形成的規則能很快轉化為幼兒的內在需要,并自覺地轉化為幼兒的外部行為。讓幼兒當家作主,成為制訂規則的主人,掌握制訂規則的權利,能有效保證幼兒自覺地遵守規則、有序地快樂游戲。
(二)自選結束形式——體現人文關懷
戶外區域游戲結束時,有的幼兒希望早點結束游戲,有的幼兒意猶未盡,希望多玩一會兒。教師可把游戲結束形式的決定權交給幼兒,結束的形式有三種:一是如果大部分幼兒都想結束游戲,可由兩名教師分工講評各自指導和觀察的區域;二是如果一部分幼兒想繼續玩,一部分幼兒想結束游戲,則兩名教師分工,一名教師負責留在戶外繼續觀察幼兒的區域活動,另一名帶幼兒到室內喝水休息;三是如果大部分幼兒都有繼續游戲的愿望,教師應尊重幼兒的選擇。
把室內區域游戲搬到室外,利用戶外自然環境和農村資源為孩子打造一片更大的游戲空間,是我園結合本園實際的一個嘗試。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開展如何培養孩子戶外區域游戲中健康品質的研究和混齡游戲的探索,以期把真正的游戲還給孩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