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忠林
【摘 要】本文以鋼琴教育方法為主要研究內容,從加強鋼琴基本樂理傳授和注重鋼琴精神理念滲透兩方面對其進行簡要分析與著重探討,以此來不斷提高學生鋼琴演奏“練”的能力,使得學生鋼琴演奏“悟”的能力得到深化發展,為鋼琴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關鍵詞】鋼琴教育;方法;練習;感悟
中圖分類號:J6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24-0206-01
近年來,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在關注自身能力培養的同時,也對藝術素養的提升給予高度關注和廣泛重視,這為藝術教育創設了更為廣闊的空間。但是在功利主義、浮躁思想的影響之下,附庸風雅的負面藝術教育情況也隨之出現,使得藝術的人本思想內涵淹沒在快餐式教育體系中,藝術教育愈發空洞化、庸俗化。在此背景下,鋼琴教育需要探索一條平衡化的教育路徑,在進行基礎訓練的同時,要不斷提高學生的藝術感悟力,使得所培養出來的人才更加符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客觀要求。
一、加強鋼琴基本樂理傳授,提高學生鋼琴彈奏“練”的能力
(一)創新教育方法,強化技能掌握程度
在鋼琴教育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創新鋼琴教育方法,強化學生鋼琴技能的掌握程度,使得學生的鋼琴演奏能力得到更深層次的發展。首先,加強樂譜訓練,通過教師的講解來構建一個相對完整的鋼琴音樂結構框架,在此基礎上了解作者的生平經歷、創作理念,精準定位鋼琴作品,開展有針對性的環節學習,如調式、旋律、和聲等,更好地提高學生的鋼琴演奏技巧[1]。其次,重視學生的新課講解后的第一次練習,通過回憶復習、情境再現的方式回顧課堂所講解的鋼琴有關知識點,重構學生的知識點框架,遵循“由快到慢,由易到難”的訓練原則。最后,加強分手訓練、分聲部練習,教師要為學生選擇適合于分手練習的鋼琴樂譜,提高學生音節的熟練掌握程度,幫助學生打下良好的基礎。隨后,在練習熟練的基礎上進行分聲部練習,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有針對性的練習活動,實現學生和聲與旋律的順利配合。
(二)講授樂理知識,鞏固鋼琴基礎能力
鋼琴樂理知識,從本質來說則是鋼琴音樂語言。講解樂理知識的過程,就是傳授鋼琴音樂語言的過程。因此,在進行鋼琴教育過程中,教師在注重技能培養的同時,還需要培養學生的樂理知識,并將其看作是學生鋼琴綜合能力培養的重要環節。對此,教師在講解過程中要使得學生明確樂譜符號的文化內涵,并立足于鋼琴作品創作的時代背景,通過時代重現來促使學生更好地感受鋼琴作品的內在魅力,從而實現鋼琴樂理知識教育的效果最大化[2]。同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將自己的想法感悟書寫在紙上,對鋼琴作品進行二次創作,這對學生音樂意識的培養、探索能力的強化、創新意識的提升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可以進一步鞏固學生的鋼琴基礎能力。
二、注重鋼琴精神理念滲透,培養學生鋼琴演奏“悟”的能力
(一)勤于思考,感受鋼琴音樂語言
在鋼琴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勤于思考,通過鋼琴精神理念的滲透教育來促使學生更好地感受鋼琴音樂語言,從而培養學生鋼琴演奏“悟”的能力。鋼琴音樂是抽象的藝術形式,探究音樂作品的本質來說則是鋼琴創作者對于社會的體驗,能夠通過音樂語言來充分展示時代特點、思想意蘊[3]。因此,作為學生在“技”層次學習的基礎上融入自我的思考。以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為例,其是為了紀念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將士,作品所呈現出來的是慷慨激昂的特點。但是卻極少有人可以從中探尋到人們獲得自由的喜悅,于是,在演奏過程中難以將其中所蘊含的精神內涵傳遞出來,這就要求學生在作品演奏中加入自己的思考,充分體現時代特色,更好地彰顯鋼琴音樂的獨特魅力。
(二)博覽群書,拓展鋼琴音樂視野
學生若想將鋼琴作品中的精神理念、思想內涵充分表現出來,實現鋼琴演奏效果的最大化,則需要通過多讀書來拓展自身的鋼琴音樂視野,使得自身的鋼琴演奏素質上升到一個新的階段。例如,在《英雄交響曲》這部音樂作品的演奏過程中,可以了解當時的歐洲社會背景,對貝多芬在奧地利時的境遇有一個簡單的認識,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閱讀《論社會不平等的起源》這本書,加強對貝多芬哲學思想的理解,在此基礎上融入時代精神,更好地明確《英雄交響曲》中“自由”、“英雄”等概念的內涵所在。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可以精準良好地演奏鋼琴音樂作品,使得自身的鋼琴演奏能力朝著內涵化、精神化的方向發展。
三、總結
綜上所述,鋼琴教育方法中的“練”和“悟”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教師需要不斷創新鋼琴教學方法,加強對鋼琴樂理知識的傳授與講解,使得學生的鋼琴演奏能力得到鞏固;同時,要在“練”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悟”能力,通過思想境界的提升來進一步提高自身的鋼琴演奏能力,為學生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孫天.美國高等學校音樂專業教學理念及其藝術創新啟示——以美國貝勒大學音樂學院鋼琴教育專業為例[J].藝術百家,2017,33(03):108-112.
[2]景鵬.談高校鋼琴教育中提高學生音樂素養的措施和方法[J].音樂時空,2015,(11):140.
[3]魏敏.聚合思維在鋼琴教學中詮釋作品的應用——鋼琴教學中音樂表現力的培養[J].黃河之聲,2014,(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