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巴次仁
摘要:網絡信息時代下,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展現出了新的特點,研究網絡信息時代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踐課題。當代中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改革和創新的任務,積極探索網絡信息時代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理論旨歸,也是其創新的實踐旨趣。本文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研究方法,從網絡信息時代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出發,尋求網絡信息時代下的西藏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發展之路。
關鍵詞:網絡信息時代 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西藏
一、問題的提出
西藏高校在新形勢下仍然需要繼續強化思想政治工作,引導青年健康成長。因此,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為指導,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到高校教育教學全過程,強化網絡信息時代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既是學校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的現實體現,又是促進青年成長成才的必然要求。作為一種價值回歸,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回歸到現實生活充分展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的所在。在網絡信息時代,如何有效和精準的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發揮網絡信息技術的優勢,積極探索網絡信息時代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理論旨歸,也是其創新的實踐旨趣,是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
二、網絡信息時代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
互聯網的迅猛發展,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在這個有著開放、充滿變數的網絡信息時代,高校大學生是網民大軍的主要力量,這也給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帶來了新的挑戰。
(一)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挑戰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有效普及,尤其是互聯網技術的普及與發展,使得當代世界的“地球村”特征日益明顯。高校網絡信息時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服務大學生成長成才、引領青年的重大工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有著傳播速度快、表達方式多元化、全天候的特點,其內容涵蓋著龐大的信息量,但現階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網絡信息時代的粘合力不強,“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落后。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動載體多拘泥于傳統的線下活動育人的方式方法;二是高校團委、學工等部門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職能發揮不充分。以高校團委和學工兩大部門為例,其部門網站以及其他新媒體載體上面的內容多是對學生工作的宣傳,大學生對該類信息的興趣和積極性不高,不能切實精準的起到教育大學生的目的。
(二)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挑戰
大數據時代,高校大學生是網絡使用與傳播的生力軍,該特殊群體涉及網絡面較為廣泛,利用形式多樣,成為大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亟需強化思想政治工作,引導青年健康成長。以網絡輿論為例,高校大學生在面對不同的事件時,必然會產生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觀點,于是就形成了不易管控的大學生群體網絡輿論。對大學生的這種網絡輿論形成,目前部分高校依舊沿襲傳統的引導教育方式,如先靜觀不做回應、通過后臺刪除敏感話題與詞匯、關閉網絡平臺、切斷網絡等方式,然后通過學工隊伍進行口頭教育或書面教育。這種“單一孤立的思想政治教育如再不與時下網絡輿論引導手段相結合的話,不但令大學生難以接受本來就枯燥無味的想政治教育,而且會使全新的校園網絡輿論引導理念流于表面”,甚至會拉遠大學生與高校之間的距離,不利于大學生網絡輿論引導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進行。
(三)思想政治教育機制的挑戰
網絡信息時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設絕非一日之功,也不是一家能為,他是全方位、全過程育人的一個系統性工程,需要各個部門之間的協作進行。然而就西藏高校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現狀來看,尚未完全建立科學合理有效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機制。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網絡信息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互動機制的不足。當前,各高校在建設各類網站、微信公眾平臺方面積極性高漲,成果突出,這些平臺的功能之一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然而縱觀網絡信息建設情況,發現各高校網絡信息平臺建設的質量良莠不齊,多為自上而下的“灌輸式”思想政治教育,這種單向的信息渠道根本無法適應網絡信息時代下的大學生群體的多元需要。二是網絡輿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預警機制尚未實現。網絡信息時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機制不再是以往的靜態模式等事件發生后再處理,網絡信息具有傳播速度快、影響范圍廣的特征,如果事件發生后再開始處理則為時晚矣,錯失了最好的時機也許就導致不可收拾的局面。
三、網絡信息時代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建議
實際上,互聯網作為一種新型的信息交流與媒介傳播工具,是對傳統媒介單一性傳播的有效突破,它能夠實現傳統媒介方式難以達到的實效,為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提供機遇。
(一)樹立“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網絡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無論是高校大學生,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應該正確看待網絡信息時代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趨勢。一方面要正視“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客觀性與必要性。網絡輿論的出現是必然的,關鍵是如何引導大學生正確的網絡輿論,因為它不僅是大學生表達自身訴求的重要途徑,也是大學認識世界、了解世界的一種方式,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了解大學生思想認識的路徑之一。另一方面,通過樹立網絡信息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合的理念,結合傳統的育人模式,多層次、寬領域、全方位的對大學生進行正確思想的引導,更好的幫助其認識世界、掌握知識、網絡自律以及培養正確的三觀。
(二)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2016年12月,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在北京順利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強調:“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充分印證了依法治國視域下的依法管理網絡空間這一命題,在具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就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視不同情況創新網絡信息的引導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就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力推進。具體來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創新:一方面,在網絡信息背景下,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由傳統“灌輸式”、“空頭闡述式”以及“說教式”的方式向大學生網絡社區、在線互動等新型現代化教育方式的轉變。另一方面,大力推進第二課堂建設,盡快出臺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讓大學生在喜聞樂見的“升級打怪”的載體中主動獲取知識、主動提升思想,從而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傳遞方式。
(三)建立健全高校網絡輿論引導與思想政治教育機制
根據網絡信息時代下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際,結合網絡輿論發展的規律,筆者認為應建立健全以下四個方面的機制。首先,規范的網絡輿情信息反饋機制。具體來說可以建成“寢室一班級一年級一學院—學校”的五級校園網絡信息搜集渠道;其次,建立健全網絡輿情研判制度。對此,高校學工部門則要盡早組建一批研判能力強、責任意識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隊伍,同時,采取依靠網絡技術和人力資源結合的網絡輿情研判制度;然后,建立健全網絡輿論的監測機制。高校部門可與公安部門的網絡監察辦、網絡稽查部門等聯手,對于監測到的不良網絡輿論及時共享給有關部門,形成有效的監測應對鏈條;最后,建立健全輿論處置機制。在搜集、研判和監測到一些非正常網絡信息時,對于已經形成的網絡輿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本著高度重視的態度,以正確的方式應對,加強疏導和引導。
四、結語
高校不斷強化思想政治工作,引導青年健康成長,由此,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強化網絡信息時代下西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發展,既是高校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現實需求,又是促進青年成長成才的題中之意。
參考文獻:
[1]陳華棟.當前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矛盾與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2016,(02).
[2]鄧葉芬.關于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2015,(08).
[3]神彥飛,金紹榮.提升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困境與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5,(07).
(作者單位:西藏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