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飛
摘要:在當前高師音樂專業教育教學過程中,《合唱與指揮》教學屬于十分重要的一項內容,同時也是十分重要的課程,對學生綜合應用能力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義,有利于學生音樂素質及音樂素養更好發展。所以,在《合唱與指揮》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并且應當通過有效方式及途徑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能力,從而促使學生能夠得以更好發展。
關鍵詞:《合唱與指揮》 綜合應用能力 培養
中圖分類號:J6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7)23-0091-03
在現代高師音樂專業《合唱與指揮》教學教學中,對于學生綜合應用能力有著越來越高的要求,同時也是必要任務。作為高師音樂專業教師,在《合唱與指揮》教學中,應當充分認識學生綜合應用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在此基礎上積極探索并應用有效途徑及措施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能力,從而使學生綜合應用能力得以提升,進而增強其音樂素質及音樂素養,為學生今后更好發展提供更好保障。
一、《合唱與指揮》教學中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必要性
首先,學生綜合應用能力培養屬于必要教學要求。就當前高師音樂專業教學實際情況而言,在《合唱與指揮》教學中存在的普遍現象就是學生合唱能力較強,而指揮能力比較弱,因而提升學生指揮能力也就十分必要。在實際課程教學過程中,通過對學生綜合應用能力進行培養,可使學生實踐能力及理論知識應用能力得以提升,能夠更好掌握相關指揮技巧,從而也就能夠使學生指揮能力得以有效提升,使教學要求能夠得到較好滿足。
其次,學生綜合應用能力培養在教學改革方面屬于必然需求。在當前《合唱與指揮》教學過程中,為能夠使課堂教學得以更好發展,使其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十分必要的一項任務就是應當實行教學改革,而在教學改革過程中,比較重要的一點就是加強實踐教學,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在課堂教學開展過程中,通過對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可使以往單純的理論教學模式得以改變,對實踐教學更加重視,可使教師更加積極對學生實踐能力進行較好的培養,也就能夠使教學改革得以更好的實現,使教學改革需求得以更好的滿足。
此外,綜合應用能力培養在促進學生成長及發展方面屬于必要途徑。對于所有教育教學而言,其最終目的均為促使學生得以更好成長及發展,對于《合唱與指揮》教學而言同樣如此。在《合唱與指揮》教學過程中,通過對學生綜合應用能力進行較好培養,有利于學生更好應用所學相關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而使自身能力能夠得以增強,在此基礎上也就能夠使學生得以更好成長,使其取得更好發展。因而在促進學生發展方面,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屬于必要途徑,也是有效方法[1][2]。
二、當前《合唱與指揮》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合唱與指揮》教學理念比較落后
就當前《合唱與指揮》教學實際情況而言,在教學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教學理念比較落后。在實際課程教學中,由于應試教育模式影響,很多教師仍選擇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學生往往都是被動接受知識,這與現代教學要求及教學需求不符,對于課堂效果及學生培養均會產生十分不利的影響。另外,很多教師對于《合唱與指揮》教學缺乏重視,未能夠認識到這一課程在培養學生音樂綜合素養及音樂水平方面的重要性,也就未能夠積極投入課程教學中,導致課程教學效果較差,影響學生能力提升及發展。
(二)《合唱與指揮》教學內容空乏
在《合唱與指揮》教學中,教學內容屬于課程教學的主要依據,在保證《合唱與指揮》教學內容科學合理的基礎上,才能夠使課程教學得到理想效果。然而,就實際課程教學情況來看,《合唱與指揮》教學內容比較空乏,很多教師只進行課本教材內容和合唱理論方面的教學,并未對教學內容進行擴展和充分的融入其它教學資源,導致課堂教學沉悶、枯燥,學生學習興趣比較差,未能夠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和實踐中來,最終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對學生應用能力的提升十分不利。
(三)實踐教學較缺乏
對于《合唱與指揮》課程而言,其屬于理論及實踐相結合的一門課程,具有較強實踐性特點,對學生實踐能力及應用能力具有較高要求,因而在實際教學中加強實踐教學也就十分必要。然而,就當前《合唱與指揮》教學來看,很多教師往往只注重理論教學,對于課內課外的實踐教學內容往往忽略,實踐課程課時較少,且在實踐教學中并未能夠真正使學生上手進行練習,往往都是教師單獨演示,同時實踐教學未能夠與實際情況有效結合,最終導致學生實踐能力及應用能力較差,很難適應今后工作,對學生發展十分不利[2][3]。
三、《合唱與指揮》教學中培養綜合應用能力的策略及途徑
(一)加強《合唱與指揮》課程的教學投入比重和師資建設
在《合唱與指揮》教學中,為能夠對學生綜合應用能力進行較好培養,十分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應當在課程教學方面不斷加大投入建設力度。就當前課程教學實際情況來看,《合唱與指揮》課程的教師資源仍舊比較稀缺,無法使教學需求得到全面滿足,無法使學生能力得以較好提升,對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提升造成一定限制。對于優秀合唱與指揮教師而言,不但要具備專業聲樂基礎知識,并且應當在實際教學中有效指導學生聲音狀況,在具備牢固音樂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才能夠全面詮釋音樂作品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另外,在實際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在組織教學中應當能夠起到模范作用,通過日常教學行為影響學生。同時教師應當依據音樂教育發展特點及相關教育規律,對學生進行引導,在此基礎上積極有效開展《合唱與指揮》課程教學,使教學內容、實踐內容能夠更加具有針對性,使學生得以更好成長,更好適應今后工作需求。除外之外,在《合唱與指揮》課程教學中,在教學基礎設施方面應當加大投入建設力度,加強最近投入,積極購置現代化教學設備,從而為更好開展教學奠定更加理想的教學基礎,提供更好的基礎支持。通過在各個方面加強投入,可使課程教學更加具有科學性及全面性,可使學生綜合應用能力培養得到更加理想的效果,使學生能夠得到更好發展。endprint
(二)強化學生基本功(指揮能力)的訓練環節
在《合唱與指揮》教學中,為能夠更好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能力,另外比較重要的一點就是應當強化學生基本技能,對合唱與指揮相關基本技能加強訓練。首先,應當對學生指揮能力加強訓練。合唱指揮并非簡單的揮拍,在指揮過程中每個動作均具備一定代表意義,所有的面部表情及肢體語言等動作在指揮中均屬于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為能夠較好的指揮音樂作品,指揮人員不但要將相關基本圖式掌握,并且需要進行大量練習,從而對不同節拍、不同節奏及不同樂感較好體會,以更好掌握手勢動作幅度及范圍,尤其對于體現不同音樂情感的擊拍法應當更多進行練習。對于這種指揮方法而言,由于其屬于純技能技巧,需要長期不斷堅持練習,才能夠運用好相關技術,使指揮水平能夠得到更高水平及要求。其次,由音準節奏方面入手,實行視唱聽音專項訓練,從而使學生音樂記憶力增強。在課程教學中,可選擇相關合理視唱教材,依據教材內容安排實行聯系,逐漸深入系統地進行練習,在完成訓練之后,要進行大量的總譜閱讀及視唱練習,經過一定時間視唱后,可有效提升學生視唱能力。在訓練過程中應當遵循循序漸進原則,由淺及深逐漸練習,通過系統科學反復練習,使學生音樂記憶力得以強化。再次,不斷吸收各個方面文化知識,以使學生文化底蘊增加,使其審美能力能夠得以提升。對于同一音樂作品而言,不同人理解方面也會存在很大的差異,而存在這點的主要原因就是綜合素養和文化底蘊存在較大的差異,在保證具備豐富文化底蘊的基礎上,才能夠保證對作品內涵較好進行理解,從而可對作品內容深入挖掘,在此基礎上提升學生審美能力,也就能夠增強教學效果及技能。
四、結語
《合唱與指揮》作為高師音樂專業中的一門重要課程,在培養學生能力及學生音樂素質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及價值,并且對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合唱與指揮》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對綜合應用能力培養加強認識,并且積極分析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不斷探索、創新教學方法,應用有效方法及策略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能力,以確保學生綜合應用能力培養得到較好效果,促使學生得以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愛華.《合唱與指揮》課程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35(03):58-59.
[2]李愛華.高校合唱與指揮課程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31(30):52-53.
[3]李金波.論“以人為本”的合唱與指揮教學新理念[J].大眾文藝,2010,(23):327-3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