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麗君
摘 要: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是初中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目前普遍采用機械、反復做練習的方法,沒有取得應有的教學效果,反而使學生對英語學習不感興趣。本文作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提出了培養初中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新方法,通過充分運用思維導圖學習策略,提高英語學習能力和創新性,培養學生善于思考的習慣,在實際教學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關鍵詞:思維導圖;激發興趣;初中英語;閱讀
作為―種復雜的心理活動的閱讀,它是讀者進行主動思維的過程。讀者根據自己已有的信息和經驗,對閱讀材料進行加工、體驗、預測和確認,因此也是一種與作者相互作用的語言交際行為。閱讀理解的程度一般來說可分為三個層次,表層文字理解、深層含義理解和推斷性理解。三者是遞進關系,評價性理解是在深層理解基礎上展開的,而表層理解又是深層理解的前提。如果沒有文化和社會背景知識,對材料的理解就會失去全面性和準確性,也就不可能充分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更談不上對全文的中心思想進行全面的把握[1]。
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教學工具,在英語教學中起到了很大作用,將思維導圖應用于詞匯教學方面,進行了較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2]。目前,國內外針對初中英語閱讀課的教學方法的改革很多,但是真正起到效果的不多,很多還是處于探索階段。因此,充分利用思維導圖的方法,將其應用于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具有較深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意義,且近年受到比較密切的關注。其主要特點是:將思維圖像化,將抽象的內容形象化。通過將焦點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圖形上,沿中央向四周發散,以類似樹形結構來組織思維過程,能夠充分調動大腦機能,充分利用閱讀、思維、記憶的自然規律,協助人們在科學與藝術、邏輯與想象之間達到全面和平衡的發展。
目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把大部分時間與精力花在解釋生詞、搭配詞語、訓練造句上,過分地重視語言形式教育,但是忽略了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一篇完整的閱讀課文被肢解得支離破碎,影響了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作者的思想,出現了英語閱讀教學費時多、成效少現象。
一、通過多年的教學發現,傳統閱讀理解教學方法,主要存在的有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1)只重視語言形式的講解,輕視語言內容的整體理解與分析。該觀念是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不能較好培養學生的英語文化的思維習慣,導致學生無法正確運用英語的思維方式來分析問題,閱讀能力自然也不能得到較大的提高。(2)閱讀教學過程中,輕視對學生閱讀技能的培養。沒有對所學習的語言材料進行系統的感知,僅僅把閱讀活動變成了文字符號的驗證活動,從而無法進行信息交流,也就更談不上整體把握和理解閱讀材料,造成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結果。(3)學生采用單詞記憶的方法進行學習,這樣導致學生用機械記憶的方法背誦課文,根本起不到通過閱讀提高英語水平的效果。(4)學生單單孤立地背誦―些片面、支離破碎的知識,而不是把精力集中用在聽、說、讀、寫的語言實踐上,所以在學習新的語言材料時,與大腦中原有的相關圖式不能進行快速的有機結合,難以形成有效的知識表征和知識遷移,降低了對新知識的學習速度。
二、如何在英語寫作中熟練運用思維導圖
若要使學生熟練運用思維導圖寫作,要求教師必須在教學中多培養學生運用思維導圖進行分析,放手讓學生親自去寫、去畫。具體做法:
第一步,教師示范引路。教師第一次教學生用思維導圖寫作時,要邊畫邊講,讓學生明確每個分支的分布情況、設計目的、怎樣完成每個分支、怎樣完成思維導圖、又是怎樣將思維導圖變成作文的。
第二步,學生親自體驗。給學生一個作文題,鼓勵學生獨立完成。學生剛起步會遇到許多問題,教師要多巡視、指導和啟發。
第三步,共同參與交流。利用教材每個模塊的話題,給學生創造用思維導圖寫作的機會。在班級里的某個區域設置展示臺,用來展示學生的思維導圖,鼓勵學生之間的學習和交流。
思維導圖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不僅體現在學生發散思維和創造能力的培養,更體現在邏輯思維和嚴謹能力的培養上。這兩方面能力的提升直接決定英語寫作能力的提高,從而培養學生應用思維導圖學會寫作,樂于寫作,善于寫作。
將思維導圖引入到英語閱讀教學中,能夠將學生的關注度重新轉移到閱讀內容上來,從而更好地實現語言分析教學法與語篇分析教學法的有效統一,幫助學生高效率地學習語言,準確地把握文章的文化內涵和思想精髓。因此,平時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思維導圖的優勢,將其應用于閱讀能力的提高上。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 沈燕. “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單詞記憶中的應用 [J]. 內江科技. 2011,11:201.
[3] 張敬華. 武金鳳. 以思維導圖構建英語閱讀教學模式 [J].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36:67-6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