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琴
摘要:朗讀教學是小學閱讀教學中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能力的基礎訓練,也是開拓思維,提高認知的一條有效途徑。那么,如何在小學閱讀教學中落實以讀為本,優化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呢?為此,筆者采取了培養學生的課堂朗讀興趣、指導學生進行有效地朗讀、培養學生的朗讀技巧等三大策略,獲得了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比較朗讀;大膽想象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品味、揣摩、感悟、積累,逐步學會欣賞?!薄案鱾€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痹谛抡n中標準下,朗讀已成為閱讀教學的熱點,在整個語文教學活動中的地位不容小覷。還課堂朗朗讀書聲,讓學生在朗讀中培養語感,在朗讀中整體感知、有所感悟,在朗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文化的滋養。有效的朗讀指導能使學生在感知言語聲音形態的同時,升華對文本的感情理解,全面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一、注重教師示范朗讀
要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的能力,教師的示范朗讀非常重要。引導學生“入境”的方法有很多,如示范法、描述法、回憶法、音像法、看圖法、創設情境法等。其中最常用、最實用的是示范法。所謂“示范法”,可以由教師范讀,也可以用朗讀磁帶代替教師范讀,還可以讓朗讀水平較高的學生范讀。以真情實感激發學生的情感,使語言文字變為鮮明的形象或場景,使學生雖在教室之中,卻有身臨其境之感,與教師、與作者、與書中人物產生共鳴。只有這樣,孩子們受到的教育才會是深刻的,終生難忘的。教師如果能經常給學生正確的、動之以情的范讀,就會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熏陶,不斷提高學生讀書的興趣。學生的朗讀水平與教師的示范朗讀密切相關。因此,教師的范讀及錄音示范能讓學生較快地掌握朗讀的語氣,并進行模仿。在朗讀課文的同時,再配上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背景音樂,更能吸引住學生,給學生一種美的感受。教師在范讀之前應認真“備讀”,反復研究朗讀的語氣、語調,發揮出最佳的水平,讓學生聽了以后,產生強烈的想讀好的欲望,達到以讀促讀的目的。
在我們當前的語文教學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著以講代讀的情況。老師仿佛覺得一篇課文自己講了,才叫上過了。但實際上是在學生對課文內容糊里糊涂的情況下講的,講過了還是稀里糊涂的。我們不如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花在朗讀指導和背誦上,把自己口干舌燥的講變成的學生的書聲瑯瑯。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他們去讀,去背,去領悟。
二、遷移生活經驗,指導學生進行有效地朗讀
文本只是一個載體,如何去運用好它,實現真正的理解與再創造才是教學要達到的目標。當學生對課文有了較完整的認識與理解后,為了讓學生對文本的情感體驗得以升華,此時老師對文章的重點句子、段落、篇幅進行朗讀指導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教學《秋姑娘信》一文時,課文第六自然段,“咦!樹上的楓葉都到哪兒去了?哈,全被秋姑娘寫了信”。讀句中的“咦”時,音調應該由低到高,并且尾音要拉長,讀出疑問語氣。讀“哈”時,音高由上往下,表示突然明白。然后兩位學生分別讀這兩句話,模擬一問一答。最后讓學生朗讀,即使不作任何提示,學生也能把已有的經驗遷移過來讀得準確到位,有聲有色,更深刻地理解課文。
三、著眼差異,比較朗讀。
由于學生的思想經驗、方法角度不同,對文中事物進行再創造時,投入的情感和想象就不同,所以要在自由練讀的基礎上加強比較性朗讀。
一是同一學生前后幾次的朗讀比較。相信學生能讀得更好,讀得不好允許重讀,給學生以創造成功的機會,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同時有針對性地測試學生的朗讀情況,給予表揚。二是不同對象同一段落的朗讀比較。教師通過具體的朗讀指導,激發學生的競爭心理。比較中,既要鼓勵學生互相挑刺,又要誘導學生發現其他同學的亮點,更是激勵學生勇于挑戰。在民主、平等、激勵的氛圍中進行朗讀訓練,學生的朗讀積極性空前高漲,對課文的理解也逐漸進入佳境。
對比較性朗讀評價時,要遵循“低學段重感知性朗讀——高學段重感受性朗讀”的特點,循序漸進,因人而異,達成全面有效的小語朗讀。
四、大膽想象,勇于創新
語文教學重積累,朗讀教學應把積累語言、學會讀寫作為教學的主要目標。新課標理念倡導要學會用教材教。在教學中,教師要合理地運用教材,善于發掘教材潛在的資源,不能僅僅停留在指導朗讀的基礎上。如在教學《荷花》這一課時,第二自然段用“有的……有的……有的……”這一關聯詞將三種不同形態的荷花展現出來,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這樣進行想象與創新訓練:事先制作好多媒體課件展現各種姿態各異的荷花圖片,感受荷花所帶來的直觀的美,再結合課文相關詞句反復朗讀,在朗讀中體會每幅圖中的荷花的姿態美、色彩美,最后再讓學生模仿課文用“有的……有的……有的……還有的……”連起來造句,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通過這樣的看圖想象說話和創造性表達的訓練,使學生既學會了作者獨具匠心的表情達意的語言技巧,又學會了運用語言文字,使學生的朗讀、想象和感情能力得到充分發揮,語言的表達甚至比文本中的更加精彩,創造性思維得到充分展現,達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體現了朗讀教學的智慧和真諦。
總之,語文教學中,教師應不斷地積累與反思,在注重朗讀的有效性指導時,還應充分擺正朗讀的地位,明確每一次朗讀的目標,精心設計每節課的朗讀訓練,優化自己的朗讀指導,讓有效的朗讀真正走進學生,提升語文素養,使朗讀在教學中永遠綻放光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