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增云
摘要:小學班主任不僅擔任著班級教學工作,而且還要從事班級管理工作,基于學生角度,班主任從學生觀的角度出發開展班級教學管理工作,其管理效果更佳。本文主要闡述了小學生的基本特點以及學生觀在小學班主任教學管理方面的運用策略,旨在提高小學班主任的教學管理質量。
關鍵詞:學生觀;小學班主任;教學管理;特點與應用
與普通任課教師相比,班主任除了日常的教學工作之外,還承擔著更多的教育責任。小學班主任作為小學生在學校中的第一負責人,其班級管理工作對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就有重要的影響。所謂學生觀,就是指班主任在日常班級管理工作過程中,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需要以及思維活動特點,對小學生展開有針對性的教學管理教育,充分凸顯了小學生的主體地位。
一、小學生的基本特點
小學生在成長發展過程中所存在的差異比較大,班主任要想完善自身的教學管理工作,首先要了解小學生的成長特點,再結合不同學生的成長發展需求,基于學生觀的角度開展自身的教學管理工作。就當前小學教育工作的實際來看,小學生的基本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1、主觀能動性
在實際班級管理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個別學生不按照教師的要求完成相應的任務,或者是違反班級管理條例,這都是基于小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喜歡按照自身的想法開展行為活動,在這種情況下,班主任只有在充分尊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的基礎上,采取有效的措施對其進行引導,才能獲得較好的管理效果,否則就會適得其反。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還體現在其對一些主題鮮明的事物比較感興趣,會急于向班主任提問,此時,班主任要充分注意到學生的這個行為需求,加強對其的重視。
2、自主發展性
小學生正處在一個發展的過程中,其隨著自身的成長所接觸到的事物越來越多,說到自身生活經驗的局限,其對這些比較新鮮的事物都會產生一定的疑問,并且有著獨具特色的思考方式。針對此,班主任只有從小學生的角度出發,審視班級學生的思維認知特點,才能充分了解其自身的發展需求以及學生內在的發展潛力,教師要幫助學生發揮自身的才能,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除此之外,其在遇到困難時,學生也會根據自己的行為方式以及思考方式將其解決,此時班主任要加強對其的正面引導,幫助學生養成堅強的意志。
二、從學生方面研究學生觀在小學班主任教學管理方面的運用
1、充分尊重小學生的主體地位
小學生正處在一個身心發展的特殊階段,其思想活動以及言行舉止等都在發生不斷的變化。在實際教學管理過程中,班主任要充分了解小學生當前的心理變化特點、性格特征以及學習成長需求等。用一種和藹可親的態度與小學生進行溝通交流,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與學生保持一種和諧穩定的師生關系。在接受小學教育之前,學生在接受學前教育中已經初步接觸到同學以及教師,對其也有一個基本的認識,隨著學生思維認知日趨完善,小學生的自我判斷能力以及記憶能力等也都有所提高,其已經具備一種比較獨立的思想,因此,班主任在開展教學管理工作時,要充分尊重小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予學生以必要的幫助和指導,引導其在心理以及生理等方面朝著一種健康的方向發展。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不斷調整自身的教學管理模式,開展多樣化的班級管理工作,以滿足不同學生的發展需求。
2、創新教學管理模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在實際教學管理過程中,班主任要結合班級學生的興趣愛好,建立與之相對應的激勵機制,創新自身的教學管理觀念,營造一個平等、民主以及寬松的學習環境。班主任與班級學生朝夕相處,其要經常面帶微笑、語言平緩,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班主任的和藹可親。加強班級活動建設,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集體建設、合作精神以及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實踐活動能力,以此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3、尊重差異、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每個小學生由于生活環境、性格特點、興趣愛好以及學習理解能力等方面的不同,在接受基礎教育的過程中,學生的成長發展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教師要從學生觀的角度出發,正確認識不同主體之間的差異,在尊重差異的基礎上,對小學生展開有針對性的教學管理。由于每個學生在成長發展中的需求不同,教師可以開展分層教學管理,將班級學生大致劃分為幾個層次,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展開不同的教育。因材施教、對癥下藥、以此來滿足班級學生的不同發展需求,確保班級每一位學生都能接受到班主任的呵護和關愛,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總結:
總而言之,小學班主任的學生觀主要表現為其教學管理的主要對象就是學生,本著對學生負責的態度,結合實際教學管理以及學生的成長發展需求,充分利用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自主發展性,對班級學生展開有針對性的教育活動,確保班級學生都能夠全面并且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白淑粉.小學班主任管理語言藝術探究[J].學周刊,2014(21)
[2]喬清夢,步利.淺析小學班主任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4年15期
[3]劉云美.小學班主任高效管理學生的策略[J].新課程(下)2014年07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