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璐
摘要:有效地改善小學英語學困生學習面貌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工作,在此過程中,一部分學困生學習情緒不穩定,還可能出現反復現象,這就要求我們以發展的眼光去看待他們,用深厚的愛去感化他們,用科學的方法去引導他們,英語學困生的范圍定將大大縮小,小學的英語教學質量也定會大幅度地提高。本文對如何提高學困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學困生;小學英語;學習興趣;策略
隨著世界的發展,國際交流的加深,掌握英語非常重要。為了學困生的發展,我們沒理由,也不應該忽視他們的學習,而是要重視他們,用不同的教學方式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在學習過程找到樂趣,從而愛上英語。
1多元化英語教學提高學習興趣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其本身的有趣性和生動性是其他學科所不及的,英語可以從聽、說、讀、寫、看五個層面來教與學,老師在教學中應該用不同的方式來豐富課堂,吸引學困生的注意力。小孩子都是喜歡唱歌的,而且對歌曲的接受能力要比對單調的英語句子的接受能力強得多,因此,老師可以在課堂中加入“英語歌謠大家唱”的環節;孩子都喜歡豐富多彩的事物,課堂穿插簡短的英文動畫放映也是有效的上課方式,學生可以在娛樂中學習英語;還有就是情景模仿學習,如在學習動物單詞時,老師可以模仿動物的叫聲來讓學生猜,也可以讓學生模仿動物的形態,像學習大象的單詞時,就可以請學生模仿大象有長長的鼻子。很多學困生的動手能力和模仿能力是很強的,讓他們有這樣的機會展示,會大大增強他們的興趣和自信心,通過這樣的方式,他們會愛上不一樣的英語學習。此外,老師要注重因材施教,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性,如果學困生在繪畫方面有天賦,而且又喜歡繪畫,那么老師就可以把英語和繪畫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自己喜歡的方式下學習,這樣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摒棄膽小的心態,培養出自信心
一些學困生的自我調控能力和承受能力不高,每次遭遇挫折和失敗就會自暴自棄,心理脆弱,這樣下去,就會越來越不愿意于主動與老師和同學去交流、溝通,自然也無法接受家長和老師善意的批評和指正。要有效轉化學困生,首要的任務是要充分掌握學生的心理,如此,才能真正幫助他們早日釋放負面情緒。所以說,作為孩子的教師,應在平日的生活和學習中,盡量多走入學生的世界,理解學生真實的內心想法,對學生產生的困惑和不解解決在課堂上,同時,優秀的老師也不應總是讓成績優良的學生回答課堂問題,應更多兼顧到學困生,要使他們真實感受到教師沒有對他們偏向,長期以往,學生也就會在多次的失敗過程中認真總結經驗,重拾信心。
3實施分層教學,尊重學生個體差異
教師在目標的確定、新知的探求、練習設計中分層設計、區別對待,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提出不同的要求,多給學困生創設機會體驗學習的成功感。尤其是要通過有效的教學設計活動,通過研究每節課的教學內容,通過對班級不同層次學生的研究,了解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不同水平學生的不同特點。通過對學生的分析,在學習能力上分出層次,在學習風格上歸成類別。特別是了解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的基礎與本節課的起點所應具備的基礎差距多大,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需要什么幫助。
4開展教學競賽活動,調動學困生學習積極性
學困生學習興趣的缺失是學困的根本原因之一,課堂上教師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英語教學本身包含著許多枯燥的因素,單詞、短語、句子和課文的記憶,都需要學生進行重復地讀,重復地背,而這對于那些貪玩懶惰的學困生來說,無疑是一件令人頭疼的“苦差事”。如何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那就要靠教師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去記憶單詞,采用游戲或競賽的方法來促使學生主動地去記憶單詞,或要求學生利用單詞和句型自編兒歌,自制謎語等,從而調動學困生的興趣,讓他們感覺到學英語很有趣。像這樣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一一游戲、謎語、歌曲、表演、比賽等,特別是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應用等,不僅提高學生的興趣,而且還有利于學生的視聽、思考、言語整體結合。
5遵循認知規律,形成端正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端正的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學困生學習效率的有效途徑。在與學困生的接觸當中,我們發現學習目的的不明確,導致了學習態度的不端正,因此通過開展教育性的活動引導學困生正確認識學習,講名人故事,讓學生暢談自己的理想,通過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的事例,樹立身邊的學習榜樣,表獎進步大的學生等,堅持耐心細致的正面教育,采用多種多樣的形式,把學習目的與生活目的聯系起來,促進學困生工作的開展。
6家校合作,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加強家校溝通,與家庭教育取得合力,達到教育的一致性,共同管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學校通過開展走訪學困生家庭,召開學困生家長會,與學困生家長信息溝通等方式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升家長對英語學習的重視,配合教師加強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完善對學困生的評價機制
評價是對學生的一種肯定,一種鼓勵。有效科學的評價,應該把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結合起來,把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體現出來的參與積極性,與人交流程度,合作技能技巧等方面作為學生評價的非常重要的方面。因此教師可把形成性評價應貫穿于在教學之中,豐富評價的形式,完善對學生尤其是學困生的評價機制。
學困生是一個相當特殊的群體,在英語教學中需要特別的關注。因此如何有效地轉化學困生促使他們健康地成長仍是一個有待探討的課題,應當引起廣大教師、家長及教育部門的足夠重視。主要體現有:學困生在英語課堂上表現的焦慮度有所降低,同時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有所提高,課堂參與度投入度都比以前有明顯的進步,學業成績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日后的教學實踐中筆者還需要對相關的策略進行進一步的檢驗與修正。
總之,面對小學英語課堂上的不可避免的“學困生”這樣一個群體,教師不能采取視而不見的態度。相反,教師應該抱著對學生的英語學習負責任的態度,積極地幫助那些“學困生”走出困境,走出英語學習的怪圈,從而能夠逐漸走上英語學習的正確軌道。
參考文獻:
[1]張瑜蓮.英語學困生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小學教學參考.2017(21)
[2]荀葉梅.小學英語學困生的預防與轉化教學策略[J].校園英語.2017(10)
[3]劉全榮.小學英語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對策[J].考試周刊.2017(49)
[4]陳成波.激發英語學困生學習潛能的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7(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