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婷婷
摘要:懂得感恩是一種品德,一種素質,這種素質是需要從小培養的。在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下,要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初中生物教學除了要傳授知識外,也要注重對學生的素質培養。在教學中滲透感恩教育能夠讓學生體會到如今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用感恩的心態來學習和生活,這對他們在未來人生道路上的發展是具有深遠影響的。那么怎樣才能在初中生物教學的過程中滲透感恩教育呢?本文就將對此展開深入探究。
關鍵詞:初中;生物教學;感恩教育;滲透
引言:
如今,許多學生都是家中的獨生子女,從小就衣食無憂,享受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待遇,受到父母的寵溺,這使他們逐漸形成了驕縱、自私的性格,認為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這一現象目前普遍存在于初中學生中。作為初中教師,我們要在學科教學中時刻注意滲透感恩教育,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優秀的品德素質和感恩思想,促進他們更好的發展。
一、感恩大自然
生物是一門自然學科,教學內容多以動植物為主,因此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感恩自然是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的。近年來,隨著我國工業的發展和城市建設的不斷加快,自然環境遭受了嚴重破壞,極端天氣頻發,保護環境是教師和學生都應盡到的義務。我在教授“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生物對環境的影響”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義”的學過程中,讓學生在課下搜集了許多有關我國當前環境現狀、環境破壞情況的資料和圖片,在課堂上分享交流。一些工業污染和動物頻臨滅絕的圖片是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從未見過的,許多學生感覺十分震撼,都表明了自己會在生活中注重環保。在進行廢水排放對生物影響的探究試驗過程中,我有意識地讓學生認識到廢水中的有害物質在生物中的富集,通過食物鏈最終會危害人類的健康甚至生命,從而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在酸雨對植物生長的影響探究實驗中,讓學生親身體驗到酸雨對植物萌發、生長的危害,認識到我們為什么要控制尾氣、工業廢氣的排放。在對亂伐森林、破環植被引起水土流失、山洪暴發的實例分析中,學生們認識到破壞環境最終會威脅人類的生存,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他們紛紛表示要大量植樹造林,決心讓我們的山更綠,讓我們的水更清,讓我們的天更藍,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綠化地球、感恩大自然、饋報大自然[1]。
二、感恩父母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要讓學生明白是父母賜予了自己生命,并含辛茹苦的把自己撫育成人,因此要感恩父母。在進行“人的生殖”教學時,我讓學生看胎兒各階段發育圖,看胎兒與母親的身體連接圖,讓學生們討論:“在胎兒的發育過程中,胎兒的營養從哪里來?胎兒產生的廢物靠誰排出?懷孕對母親造成哪些影響?”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漸漸了解到了母親的偉大和無私,以及在孕育我們的過程中,母親付出了多少艱辛。我給學生布置了課下作業,給母親寫一封“感謝信”,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感恩,學生們都表現的十分積極,不但對父母萌生了感恩意識,也對本課教學內容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在進行“食物中的營養物質”教學時,我詢問學生食物來自何方?種植糧食辛苦嗎?所以同學們都回答種植糧食很辛苦,需要農民伯伯面朝黃土、背朝天,日夜勞作才能得來。這時我給學生播放視頻:視頻中的農民正在辛勤勞作,在烈日下汗流浹背,在學生們看的十分動容時,我順勢引入了今天的教學內容——農作物。在冬季最冷的時候,我要求學生利用周末放假回家時間為父母做一頓飯。返校后詢問學生:當你們做飯時,雙手伸進寒冷刺骨的水里,沒過多久手就凍得通紅,你們說做飯辛苦嗎?學生們回答好苦。我又引入學生們平時嫌飯菜不好吃,大家說,我們是不是應該聽爸爸媽媽的話,好好學習來報答他們的辛勤勞動呢?學生們感受到父母之愛的無私,懂得了感恩父母,珍惜現有生活。
三、感恩他人
如何教育學生對幫助過自己的人表示感謝,學會禮貌待人,學會互相幫助,和諧相處,是我常常思考的問題。在進行“輸血與血型”教學時,我問學生:當一個人失血過多時,為了挽救他的生命應該采取什么措施?同學們說輸血。我又問:如果你符合無償獻血的條件,你是否愿意參加無償獻血呢?結果大多數同學一臉茫然、不知所措。有的同學怕輸血影響身體健康,有的同學說輸血不給錢不劃算,只有極個別的同學愿意無償獻血。我就對學生們講故事,告訴他們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大地震,有不少的軍民不顧流血和犧牲,用流著鮮血的雙手扒開泥土從廢墟里救出一個又一個生命。許多解放軍戰士、武警官兵、醫生、護士、教師、學生和大量群眾為了挽救傷員性命,踴躍為患者義務獻血[2]。感人的事例讓學生不再繼續沉默,學生們紛紛表示以后也要參加到無償獻血的隊伍中去。
四、感恩黨和國家
學生是祖國的花朵,國家的未來,現在黨和國家對教育進行立體式投入,目的就是讓所有適齡學生都能接受良好教育。值得教育者注意的是,現在有些學生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內卻無心學習,甚至少數得到國家困難資助的學生厭學、逃學、沉迷網吧。有的學生對教室里的課桌椅、寢室床鋪、綠化帶、公共體育設施隨意破壞,這些不懂愛護珍惜國家、社會所給予和創造之物的行為,提醒著教育者開展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為此,每學年開學第一節生物課上,我就問學生:我們現在學習所在的寬敞明亮的教室是誰出錢建的呢?是國家;我們的桌椅是誰出錢買的呢?是國家;我們睡的寢室,是誰建的呢?是國家;我們睡的床是誰買的呢?是國家;我們用的課本是誰出的錢呢?是國家;我們的營養午餐來自何方?來自國家;貧困生補助錢來自何方?來自國家。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和交流,學生懂得良好的學習條件是黨和國家給予的,因此會感恩黨和國家,會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每次上生物課之前,我也會讓學生們唱歌頌黨和祖國的歌曲,如《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黨啊,親愛的媽媽》《歌唱祖國》等,從而教育學生要感恩黨和國家,從心底里愛我們的黨和祖國。
五、結語
總之,感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每一個公民最起碼的品德,也是一種處世哲學,是人性的高貴之所在。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各科教師都有責任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利用各自學科特點,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滲透感恩教育,只有這樣,學生心中種下的感恩小苗才會長成可以遮風擋雨的參天大樹。
參考文獻:
[1]白龍.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感恩教育[J]未來英才,2015(18).
[2]王景桃.中學生物教學中滲透感恩教育[J].華夏教師,2013(9):94—9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