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敏
摘要:在小學基礎教育階段,語文教師必須結合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最新要求,積極組織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課堂教學活動,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鼓勵學生在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中養成端正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以便在未來社會的人才競爭中展現出絕對優勢,真正體現出小學語文課程改革的優質成果。情境教學與語文課堂的有機融合,有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綜合素質與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本文針對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情境教學進行了深入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情境教學;策略;研究
引言:
語文是小學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文化知識的深入探究,能夠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與行為習慣,順利迎來小學語文教學工作更加輝煌的明天。情景教學法的合理應用,需要廣大師生的高度配合。教師及時發揮重要的指導作用,結合學生的主體需求設計出個性化的教學方案,開闊學生的想象空間,促使學生階段性成長任務的高效完成,學生積極跟隨教師的正確引導,在自主分析與獨立思考中走向更大的成功,這是新課程改革的根本目標,也是教育現代化長遠發展的重要保障。
一、利用語言描繪情景
語言是表達內心情感的最佳方式。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應該選用恰當語言描繪教學情景,同時關注學生的認知情況,不斷調整課堂的教學方向,不斷控制課堂的教學節奏,在特定情境的熏陶渲染中,活躍語文課堂學習氛圍,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創新意識,指導學生主動投身于知識的海洋盡情遨游,確保教學質量的同時優化課堂結構,從而真正體現出小學基礎教育的最高價值。語言對小學語文教學趣味性的持續增加有著十分重要的導向作用[1]。比如,在《秋天》這篇文章的學習過程中,由于文章中對秋天的意境進行了一定的描述,如何能夠幫助學生在恰當的時間內充分的對秋天所具有的風景以及魅力進行描述則成為了教師教學過程中的關鍵。對此,教師就可以通過創設情境的方式為學生展開教學:在課程開始之后,教師則首先向學生提出問題“秋天是我們生活中非常有特色的一個季節,當秋天來了時,我們的周圍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呢?”并在問題提出之后讓學生以暢所欲言的方式對自己生活過程中所具有的經驗以及觀察來發表自己的意見。而當學生都對自己的意見表達完畢之后,教師則可以開始讓學生對文章中的插圖進行觀察,并進一步的通過自己所具有的語言對他們所看到的進行描述。而當學生描述完之后,教師則可以安排學生正式對文章的內容進行學習,并使其能夠更為細致的對文章對于秋天所進行描述是怎樣的、文中都描述了怎樣的秋天景象、其在描述過程中都使用了那種修辭手法以及優美詞句等等。通過這一系列方式,教師則通過語言描繪的方式幫助學生創造出了一種更為生動、具體的學習情景,從而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激發的學習欲望和閱讀興趣,并獲得了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巧用圖畫烘托情境
巧用圖畫組織情境教學活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與學習水平。在實踐教學環節,教師應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采用插圖、掛圖方式刺激學生的興奮點、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進而使學生在動態學習中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與強烈的求知欲望。當學生已經對教材內容起到注意后,教師則可以適時根據圖畫同課文之間所存在的聯系以及相似之處以圖導文,圖文合一,并通過對比、點撥以及啟發等一系列手法的應用來引發學生的想象,幫助學生更好的琢磨文字所體現的畫面,從而在這個氛圍中感受到文章的內容之美。比如,在《黃果樹瀑布》這篇文章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實際文章學習之前先為學生播放關于我國黃果樹瀑布相關的幻燈片,從而以這種最為直接的方式幫助學生去體驗黃果樹瀑布所具有的這種震撼視覺。進而在感受到這種自然氣息的同時能夠以一種非常向往的感覺去開始本篇文章的學習,這對于學生學習積極性以及學習效果的提升也是十分有利的。
三、應用音樂創設情境
音樂能夠凈化心靈、陶冶情操,也能夠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音樂的渲染下找到學習語文的樂趣。所以,我們要選擇恰當的音樂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創設有效的音樂情境來展現語文學科的魅力,繼而使學生愿意自主地走進語文課堂。例如,在教學《一面五星紅旗》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人物的內心變化,也為了讓學生體會五星紅旗的意義,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在授課時,我首先借助多媒體向學生播放了歌曲《紅旗飄飄》,親切的歌詞充滿激情,明確而富有動感的旋律,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所以,在創設音樂情境中我們要立足于文本,真正發揮音樂的價值,從而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四、講究思維設置情境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文章都符合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維感知,都非常具有畫面感,老師要利用這一特點,在創設情境時多利用圖畫,將文章中的畫面真實再現出來,利用圖畫給小學生強烈的視覺沖擊,并通過循序引入的方式鍛煉小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維能力[2]。例如,在學習《美麗的小興安嶺》這篇文章時,很多小學生可能根本沒有見過小興安嶺,文章中描寫得再美麗,小學生心中也很難形成真正的影像來體會這份美麗,很難與作者形成共鳴。這時,老師可以多找一些小興安嶺的照片或者視屏資料,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看到小興安嶺的美麗,形成更加具體的感官體驗,增強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授課時,老師可以先行講解文章內容,再通過影視來豐富授課內容,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也可以通過布置作業來提高學生對文章的分析和總結能力,以此來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關鍵點是引導小學生全面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語文教師的責任非常重大,教師自己要深刻認識到這一點。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積極引入情境教學法,遵循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試著營造輕松的教學環境給學生,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可以獨立自主的去思考問題,進而學生建立語文思維,提高教師語文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語文水平。
參考文獻:
[1]張戴明.創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性分析[J].新課程學習:上,2015(01).
[2]隋朝儀.創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西北師范大學學報,2014(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