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麗
摘要:農村小班化課堂教學在有效實施因材施教策略的同時,也慢慢的表現出它的缺點,那就是學生少,沒有競爭氛圍,學習興趣日漸降低。而語文學科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字、詞、句段、篇章等文學知識,還要求學生學會運用語言文字交流溝通,提高道德品質和文化修養。所以,語文學習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勞動,沒有時間和汗水的付出,不會有學習的收獲。那么如何在不足10人的課堂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開墾一片學習“樂土”,就十分必要了。
關鍵詞:課堂導入;教學模式;課外知識;學科聯系;生活實踐;激勵評價
農村小班化課堂教學在有效實施因材施教策略的同時,也慢慢的表現出它的缺點,那就是學生少,沒有競爭氛圍,學習興趣日漸降低。而語文學科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字、詞、句段、篇章等文學知識,還要求學生學會運用語言文字交流溝通,提高道德品質和文化修養。所以,語文學習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勞動,沒有時間和汗水的付出,不會有學習的收獲。那么如何在不足10人的課堂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開墾一片學習“樂土”,就十分必要了。那么如何在學生心田開墾出一片樂土,撒下興趣之種呢?我在二十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摸索,收獲一下幾點體會:
一、課堂導入“激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課堂的導入是一節課的開始,如果新課的導入新穎、獨特,就會激發學生的聽課熱情和興趣,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所以每一節新課的預備導語,我都會根據不同文體、不同內容設計導入方式。如《春》一文,我運用多媒體技術,先播放一小段有關春天的音樂,學生閉目聆聽,想象春天來了一切欣欣向榮的畫面。然后展示春天草長鶯飛,繁花錦簇的優美景色。而《黃河頌》一課,我自己唱高潮部分,會唱的學生一起合唱,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興奮起來。另外新穎的課文標題也是激發學生的誘惑點,我會努力挖掘文題中的激趣點,依據文題合理引導。例如《大自然的語言》一課,我先提問:“大自然有語言嗎?”學生稍停頓后,很快就出現兩種觀點:一種認為只有人類有語言,語言是人類特有的能力。一種認為大自然語言更加豐富,萬籟之音均是自然的語言。在這樣的爭論中我引入課文學習,讓學生自己去文中尋找答案,學生的探究興趣立即活躍起來。還可以用猜謎語、看圖片、或是小表演、小道具的形式引入課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好的導入既開拓了學生思路又營造了恰當的情境氛圍,有助于迅速地切入新課的講授。
二、教學模式“激趣”
當前的教學變革,雖然改變了過去的“一言堂”“填鴨式”教學模式,但很多教師會選擇一種模式一成不變,這樣的課堂久而久之也會厭煩。所以教師靈活多變的課堂教學模式,同樣決定了一節課的教學效果。如:朗讀形式可以在常規的形式基礎上,依據學生數量采用接讀、對讀、男生與女生賽讀等。再如:有些課內自讀文,可以讓學生提前準備后替老師講解,或者由幾名學生分不同知識點講解,學生的自學積極性很容易調動起來。每個學生都有任務,每個人又都是學生。另外,學生互相評價的形式也可以多樣化,比如手勢判斷對錯(倆手交叉或右手拇指)、送一句話等形式。課堂的氣氛較比常規模式要活躍的多,效果不言而喻。
三、學科聯系“激趣”
語文內容包羅萬象,涉及各學科知識。在學習過程中經常要聯系到其他學科知識,如果一帶而過,學生學過的還好,如果沒學習過,那學生的學習就會困惑不解,理解文章難度就會增加,學習的興趣自然不會高。我在教學過程中,會根據需要充分引導學生利用其他學科的知識理解語文內容。如:《大自然的語言》一文中,作者介紹說明了影響物候學的四方面因素,其中兩點直接涉及到地理學的經緯度知識,同時還涉及到同一區域不同高度的氣溫差異等知識。再如《爸爸的花落了》一文,林海音描寫了爸爸栽種的夾竹桃花凋謝枯萎的樣子,其實是暗喻了家人歷經“文化大革命”浩劫的凄慘生活。但學生對這段歷史根本不知道,強硬的灌輸給他們是無法真正走近作者的。我是用視頻加圖片的形式講解了那一段歷史,學生傾聽的專注神情以及不斷的感嘆聲音,讓我感受到適當的穿插其他學科知識,既能凝聚學生的注意力,又能幫助課文的學習。
四、生活實踐“激趣”
生活有多廣闊,語文就有多廣闊,語文的外延就是生活。多姿多彩的生活,使教師沒理由讓語文學習成為一潭“死水”。只有把課本知識與生活實踐有機結合,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才能將文學的魅力融于現實生活,這樣學生才會更熱愛閱讀,樂于汲取豐富的文學營養。我們這里是山區,四季鮮明,風景各異。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是我開發學生創作欲望的最佳課堂,因此每個季節我都會帶學生走進大自然,親自體驗自然風光,仔細觀察大自然的變化,用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身臨其境的感受,使學生的課堂作文流暢自然,描繪生動逼真,情感真摯動人。生活的課堂豐富多彩,我鼓勵學生走進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學習語文,感受語文,把生活中接觸的人、事、物隨時選取有意義的記錄下來,并在第二天的語文課上與同學分享交流。其他同學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動筆書寫同一件事、描寫同一個人。在相互學習中積累了寫作素材,作文時有人可寫、有事可記、有話可說了。同時學生的知識世界與心靈世界變得豐富多彩,聰明才智得以發揮。
五、激勵評價“激趣”
教師的一句表揚話、一句鼓勵話對于學生來說都是莫大的鼓舞。我在教學過程中時刻注意學生的表現,經常從細微的優點中激勵評價學生。如:課堂積極回答問題的、朗讀好的、主動探究質疑的,我會根據情況給學生點贊、ok手勢,或者用“你的表現真精彩!”“這樣的回答我還希望聽到!”“你是一個心思細膩,情感豐富的男孩。”“你的善良與愛心感動了老師。”之類的評語。這些簡單的評語不僅拉近了師生關系,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不斷提高。
農村小班化語文教學給師生之間彼此交流的空間大了,時間多了。有效激發學習興趣,充分挖掘不同層次學生的潛能,讓每個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空間,享受學習的快樂。是調動學生努力學習的催化劑,是打開知識大門的金鑰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