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博
摘要:本文依據維果斯基社會文化理論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試圖通過對大學英語教師和學生進行師生關系的研究,探知目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師生關系現狀。
關鍵詞:大學英語;師生關系;現狀
一、引言
20世紀90年代以來外語教育界已把研究的重心從對外語教材和外語教學方法的關注轉變到對外語教師的關注。同期,外語教師教育也開始從側重技術行為的“教師培訓”模式轉向側重認知能力的“教師發展”模式。對大學英語教師發展和大學英語教學中師生關系的關注,相關研究不斷增加。因此,本論文依據維果斯基社會文化理論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研究和探討大學英語教學中師生關系的現狀如何。
二、大學英語教學中師生關系現狀調查
(一)研究設計
1.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對象來自吉林省部分省屬院校如長春師范大學、長春師范大學、長春理工大學和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的部分師生。
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基于問卷調查的定量研究方法,在調查問卷的設計之初,參閱了吳一安(2005)提出的優秀外語教師專業素質框架的四個維度和教師專業發展的標準的問卷、夏紀梅教授的《大學英語教師外語教育觀念、知識、能力、科研現狀與進修情況調查問卷》以及《河北省高校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綜合問卷》等問卷的部分內容。本研究通過問卷星來設計、發布和統計調查問卷。
經過多次修改后的調查問卷包括教師問卷和學生問卷。教師問卷陳述涉及教師個人信息和師生關系。學生問卷包括師生關系、教師角色和大學生在英語課堂上的學習需求與期待等信息。
(二)研究結果
師生交往的頻率,方式,師生關系的類型及滿意度等方面。對于師生交往頻率,師生給出了不同的回答。44%的教師報告他們經常主動和學生進行交流;48.8%的教師報告他們有時候主動和學生進行交流;很少或沒有交流過的數據非常少。而學生問卷結果,43.1%的學生很少沒有主動和老師交流過;33.7%的學生有時與老師主動交流。由此可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多主動與學生進行交流,但是學生很少會主動與老師進行交流。
師生對于目前師生關系類型的回答:46.4% 的教師認為師生關系為教與學的關系;25.1%的教師報告為朋友關系;21.4%的教師認為是合作伙伴關系。在學生的回答中,絕大多數的學生(68.1%)認為目前的師生關系類型為教與學的工作關系,這也證明了上述學生很少主動與教師進行交流的現狀。
師生對于目前師生關系的滿意度:結果顯示只有29.7%的教師對于目前的師生關系現狀表示滿意;46.4%的教師我為基本滿意; 2.4% 為不滿意。教師的滿意度均值為2.46(1=非常滿意; 5=不滿意),這表明教師對于師生關系的現狀趨近于比較滿意。標準差.849顯示教師對于這一個問題的回答存在較大的差異。標準差用來統計各個樣本之間的多樣性和區中性,標準差越大說明樣本間的差異性較大,標準差越小說明樣本較為居中。學生的回答也報告了類似的信息。大部分學生表示滿意和比較滿意。但是學生滿意度的均值為2.69,這說明學生對于師生關系的現狀趨近于不太滿意。這說明,當代的大學生對大學英語學習具有較高需求,對大學英語教師具有較高要求。為進一步了解學生對于大學英語學習和教師的態度。本研究又做了學生對大學英語學習態度和對大學英語教師評價的調查。
三、結論
通過數據分析和比較,本研究結果表明:第一,目前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師生關系不利于教師的發展和學生的提高。這主要體現在師生交流頻率低,交流方式有限;師生互信度降低,對現狀不滿意;傳統教師角色與師生關系占主導。第二,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師生關系的現狀對教師發展的積極影響。無論從學生需求層面還是教師動機層面來看,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為教師發展提供動力并指明方向。第三,面對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期待,大學英語教師已經意識到教師發展的重要性,但目前教師發展的途徑有限并且教師發展的實際情況存在顯著差異:大學英語教師發展途徑有限,利用率低;教師發展意愿強烈,但定位不準、行動較少;教師重視教師學習,但外部支撐環境差。
參考文獻:
[1]鮑聰 2002年師生關系研究綜述[J]大學教育科學 2003(4):24-27.
[2]賈愛武 外語教師教育與專業發展研究綜述[J]外語界 2005(1):61-66.
[3]劉學惠 外語教師教育研究綜述[J]外語教學與研究 2005(3):211-217.
[4]劉潤清 外語教學中的科學研究[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7.
基金項目:吉林省教育廳“十二五”社會科學研究項目 《大學英語教師發展途徑與新型師生關系的構建研究》(項目編號:2015317)階段性成果之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