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榮紅+崔海軍
摘 要: 文化視野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發揮文化的隱性教育作用,具有滲透性、時效性、多樣性和系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屬性及融合性和拓展性為在文化視野下進行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條件。
關鍵詞: 高職院校 文化視野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內涵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門學科發展的重要“條件”[1]。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精神命脈,文化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2]。文化視野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將道德文化與責任文化嵌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以道德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平臺,從社會要求、道德底線養成個人習慣;以責任意識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通識教育,從內在需要、自身角色培養自發意識,同時將思想教育寓于文化建設、文化氛圍和文化熏陶之中,讓學生在班級文化、系部文化、專業文化、校園文化的環境中無形地接受文化的隱性教育,并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道德文化和責任文化。
一、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現狀調研和分析
1.重專業技能教育,輕思想政治教育。
某些高職院校把學生專業技能培養放在核心地位,重視專業技能教育。因此,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專業技能知識的教學,忽視對學生道德情感的熏陶、責任意識的培養,學生對其所學的道德要求、責任規范缺乏自身需要的情感體驗,不能從內心深處將道德和責任等要求作為必須遵循的行為準則[3]。
2.思想政治教育受信息環境影響、沖擊大。
“互聯網+”已成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最大的變量,學生在信息媒體爆炸化的今天,接觸到各方面信息環境越來越復雜,對高職院校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產生沖擊和影響[4]。
3.思想政治教育隊伍不健全,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高職院校主要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往往重視學生專業技能培養,在專業建設中往往投入較大比例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而對于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則容易被忽視,師資隊伍培訓保障機制不夠完善,高水平領軍人才較少。由于一些教師自身理論水平的局限、研究能力不強、教學手段不夠豐富,他們在進行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傳統文化、社會道德文化和責任意識、社會主義、時事政治教育時,往往生搬硬套,難以與社會實踐相聯系、相融合,推陳出新,忽視學生思想形成的多方面原因和需求,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力和感染力。另外,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單一,專業課教師未能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往往只負責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在專業課授課過程中,育人意識、思想引導意識淡薄,弱化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4.高職院校學生生源的多樣性,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
隨著高等教育招生政策的改革,高職院校招生形式不斷豐富,招生內涵不斷深化,有參加高考后錄取的普照生、有參加高職院校自主錄取的提前單招生、有中職升學進來的單招生、有高考后的注冊生,以及“3+2”、“4+0”本科生等,生源的基礎不一,思想多樣,從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從總體而言,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比較健康、積極向上,但一些學生思想意識不成熟,行為規范要求不嚴格,在實踐中缺乏自我修正的能力。另外,不少高職院校學生文化基礎比較薄弱,在中學時缺乏家長、老師和社會的認可和肯定,自我信心不足,給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難度。
5.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創新性、針對性和時效性不強。
當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主渠道主要是課堂理論教學和引導,教學模式比較陳舊,教學手段單調,課堂氛圍不夠活躍,教學內容更新不及時,不易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目前在信息化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未能與現代信息技術完好對接,開發相適應的信息技術教育素材,吸引學生的關注。另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與高職院校的特色、專業特點、學生的個性未能很好地結合,創新性、針對性和時效性不強。
二、文化視野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內涵特征分析
1.滲透性。
在文化視野下進行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將思想政治教育寓于校園文化建設、文化氛圍和文化活動中,使學生在班級文化、專業系部專業文化、校園文化的環境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感染,接受文化的隱性教育,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主流文化價值,形成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適應的道德文化和責任文化,培育學生的道德和責任意識,從而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滲透到學生的思想意識中。
2.時效性。
文化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發展和深化,其內涵和外延不斷豐富,蘊含著時代的新的生命力和新的時代內涵。在文化視野下,緊密結合當前文化的發展歷程,及時更新和完善文化環境,弘揚新時代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化、黨的方針政政策、黨的教育思想、黨的主流意識文化,讓學生與時代相接軌,接受黨的教育。文化具有時間屬性,只有符合當前時代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才能被高職校園和學生學習和接受。
3.多樣性。
多元文化的存在和發展是人類文化發展的必然趨勢,高職院校是一個擁有多元文化的場所。多元文化的存在和發展,在促進我國文化發展方面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拓寬了高職院校學生的視野,滿足了學生多元的精神需求,為人才培養的多樣性提供了有益的幫助。從校園建筑硬件到學校辦學軟件,從校園課堂教學到校園學生活動,從學生家庭到大社會,無不包含著各種文化,形成了社會文化、校園文化、系部文化、專業文化、建筑文化、傳統文化、網絡文化、家庭文化和紅色文化等一系列多樣性的文化。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化的多元性耦合,必將導致文化視野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樣性。
4.系統性。
文化的核心是意識形態,在多元文化存在的高職院校校園里,要弘揚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的社會主義主流文化。主流文化的內核和靈魂是主流意識形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在文化視野下,進行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堅定不移地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中的領導地位,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高職院校學生的主流意識形態。另外,在文化視野下進行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需要文化的實踐載體,學校、家庭和社會都是文化實踐的空間,需要三者協調、統一,形成合力。因此,文化視野下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為引領目標,形成社會主義道德文化和責任文化,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文化體系引導的校園、社會和家庭共同組成的文化系統。
三、文化視野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可行性分析
1.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性。
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對學生的思想意識形態進行引導和培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文化,它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現象,是一種特定形式的文化傳承。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同質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實際是文化傳承和創新的過程。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屬性決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能夠與文化耦合,能夠在文化視野下進行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2.融合性和拓展性。
在文化視角下開展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融合性和拓展性。在多元文化并存的高職院校校園里,我們在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文化引領的同時,對于其他文化,也要用積極、辯證地態度對待,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社會主義文化是民主、開放、包容的文化,融合其他文化積極向上的組成,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判斷能力,有選擇地接受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吻合的積極的文化因素,不斷創新和拓展,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新的文化及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四、文化視野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
1.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文化體系領導地位。
高職院校學生接觸到多元文化,受到各種文化的感染和沖擊,學生可以接觸到各種文化,但學校一定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文化體系領導地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因此,在文化視野下開展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文化體系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靈魂,以此引領各種優秀文化,確立社會主義主流文化的主導地位。文化視野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優秀文化、社會主義主流文化傳承、創新和發展,并抵制各種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對學生思想、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的侵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文化體系在高職院校文化建設和思想教育體系中必須處于統攝和支配地位,文化視野下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潛移默化的教育,其力量源泉、影響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來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文化體系,來自學生對主流價值文化的認同和自覺遵守。
2.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化活動相融合。
在文化視野下進行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其教育活動要與校園各種文化活動相融合,以社會主義文化引領文化活動的方向,將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意識貫入文化活動中,使學生在文化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高職院校的任何文化形式都可以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嵌入載體,形成以文載道、以文化人的局面。
3.開發文化載體,營造文化氛圍。
在高職院校從文化視野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既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又要遵循文化育人的規律。校園各種文化對學生價值觀念、意識形態的影響具有潛在性、深刻性和持久性。因此,我們要重視校園文化這個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不斷拓展文化資源、發展文化內涵,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過程中,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文化資源相結合,并思考、探索和創新,在校園文化建設中體現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從而營造與文化相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圍。
4.加強思政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師的教學能力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影響至關重要。在文化視野下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培養一支與此相適應的師資隊伍,勝任與文化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因此,首先要加大專題培訓力度,對教師開展文化教育講座、文化視角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等活動;其次,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師資隊伍的文化含量和文化品位,確立社會主義文化科學的教育理念,以人為本,以文化人;第三,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教育教學改革,吸收先進文化、主流文化和優秀文化,豐富和發展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其內容要貼近時代、貼近學生實際生活,具有親和力和感染力;第四,要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在傳統教學方法基礎上,不斷創新,借助新媒體,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開發在線學習課程等方法,高效引導和教育學生。第五,要加強學生管理隊伍建設,思想政治教育涉及學校學工、團委、輔導員、班主任等,他們與學生聯系比較緊密,對學生思想意識形態影響較大。因此,在文化活動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管理隊伍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含量和文化品位及教育能力,可以更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并可以將與文化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學生日常生活中,通過學生管理隊伍教育,學生隨時、隨地接受文化的思想政治隱性教育。
5.構建科學、高效、協調的管理與監督體系。
在文化視野下進行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與之相配套的科學、高效和協調的監督管理體系,建立由分管校領導負責,思想政治教育部門與學生工作部門、學生黨團組織、宣傳部門、信息部門、心理咨詢部門及各系部學生管理部門共同組成并密切配合的教育教學聯動機制,實現信息資源共享,擴大思想政治教育覆蓋面。同時,通過適當的方式協調家庭和社會對學生的影響[3]。另外,還要建立科學、完善、可操作性強的思想政治教育監督和評價體系,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保障[3]。
在文化視野下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加強和改進現階段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發揮文化教育的隱性作用,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其綜合素質并促進其人格的發展,從而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文化引領的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和諧校園。
參考文獻:
[1]褚詹玄.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內涵研究的理論思考 [J].思想教育研究,2006(1).
[2]史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探究[J].改革與開放,2017(20).
[3]劉榮紅,崔海軍.文化視域下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當代職業教育,2015(12).
[4]蔡理.多元文化視域下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改革[J].中國培訓,2017(12).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資助項目《文化視野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項目編號:2014SJB792)和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課題《基于思想與文化耦合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項目編號:20120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