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利花
摘 要:在新課程全面實施的今天,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小學各門學科均受到了社會的高度重視,尤其是品德與社會學科。因為這門學科是呈現國家對小學德育的重視體現,更是對學生進行德育的有力保障。所以,加強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至關重要。結合小學品德與社會課授課的教學實踐,談談相關的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的有效教學途徑。
關鍵詞:小學;品德與社會;有效教學;途徑;探究
在新的課程標準指導下,任課教師應該認清形勢,努力抓好學校的各學科教學,全面促進小學生健康發展。注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國家重視小學德育的重要體現,是國家教育的發展方向。我們基礎教育學校的教師必須高度重視起來,切切實實地抓好小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是學校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徑和重要工具,作為此學科的教師應該深知肩上的重擔,應該負起責任,抓好學科教學工作,使小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成為新時代有素質的青少年。通過自身的品德與社會學科的教學實踐,總結以下幾條有效的教學途徑。
一、充分提高品德與社會課授課教師的思想認識,從思想上重視品德與社會這門學科
品德與社會課的實施是我們國家重視小學德育的體現,更為學校對小學生進行德育的主要工具,任課教師必須從思想上提高自己的認識,注重此學科的教育教學工作,讓品德與社會學科成為小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力助手。品德與社會學科可以觸及少年兒童的內心世界,掌握少年兒童的思想狀況,影響孩子們的美好心靈,關系到孩子們的健康成長。上好品德與社會課是任課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與義務,必須努力落實抓好。
1.親近每一位小學生,與之平等交流,協助學生解決疑難
比如:有的小學生自認為他們已經長大了,可以做家務了,可是家長們都不同意。因此,有的學生定會產生如下想法,大人不讓我做,不是我不想做,干脆我就不干得了!針對學生的這種想法,我就引導學生努力去爭取自主實踐的時機,博得大人們的信任與支持。
學生甲說:“我會跟大人交心,與之交談,掏出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
學生乙說:“我是家里人的寶,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們會讓我做的。”
學生丙說:“我可以在大人不知情的情況下去暗暗地做,讓他們知道我有能力去做”……
我說:“的確如此,生活中的困難我們要敢于面對,想辦法去解決,不是退縮。同學們,回家后可以選擇你認為適合的方法試一試,也許困難就解決了。老師相信你們有能力解決好這個問題。”有了師者的支持與鼓勵,有了同學的推薦,再加上自身的不懈努力,成功一定會離孩子越來越近。
2.倡導學生走進生活中去實踐,去感悟
在學生生活的空間里,少年兒童會有正確而善良的思想卻在社會上往往得不到認可,在現實生活中經常會遇到許許多多的挫折,給學生的心靈蒙上一層陰影,就會錯誤地認為我們所進行的品德與社會課是否真實,就會產生質疑的心態。所以,我們教師應該倡導學生親自走進生活中去,親身去試一試,嘗試一下,在生活中樹立真正的是非觀念,正確建立屬于孩子的道德標準。只有這樣,知行才能做到一致,才能有效發揮品德與社會課程的重要作用。
二、有效利用品德與社會課程,加強小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在我們國家,農村人口所占的比例較大,絕大多數的人口為農村人口。為此,小學品德與社會課教育必須面向農村,結合農村的實際情況,對小學生進行品德與社會教育。
其一,我們可以結合品德與社會課程,加強農村學生的愛農村、愛家鄉、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的教育。作為農村家庭的子女,就有不少身在農村卻不愛農村、不愛勞動的學生,他們學習成績比較好,是朝著考上大學,飛出農村的夢想而努力的。針對這類普遍社會現象,單一的教育效果是不理想的。這就要求我們品德與社會課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結合學生實際狀況采取適宜的方式來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其二,我們可以結合品德與社會課加強農業發展及科技興農教育。目前的農村,到處給我們呈現的都是科技興農的大好局面,從耕地、田間管理、收割無不展現科技現代化的大好優勢,科學技術真正成為農業發展的第一生產力。例如,在教“春天的種植”一課時,我先為學生播放多媒體課件,以農村重大新聞作發布會,對學生進行農業科技教育。而后再帶領學生進行“種子發芽”的條件討論。學生探討種子發芽的條件之后,再與學生一起結合此類情況,引導學生加深對科技的高度認識,理解科學技術對于農業發展的重要性,從而增強小學生從小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思想,樹立遠大的理想,從小立志永攀科學高峰的堅定信念。
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模式需要我們教師去探討與研究,選擇適宜小學生品德與社會課學習的有效方式進行教學,通過直觀演示、口頭講解、閱讀提示、交流評價、情感激發等途徑,為學生傳遞信息,使學生掌握道德知識或某一方面的行為方式,促進小學生健康而全面地發展。
參考文獻:
[1]田婧.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有效教學思路之研究[J].中華少年,2017(11).
[2]杲金貴.淺談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的有效教學[J].中華少年,2016(27).
編輯 李琴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