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李欣
摘 要:新課標明確了英語課程不僅是一門學科,更使學生在學好英語的同時,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提升跨文化意識,提高綜合素質,形成良好的意志品德和正確的價值觀。由此可見,英語教學不再是單一的語言習得活動,更是培養能力的過程。廣州市地處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帶,英語水平的高低決定了一個人的發展空間。“態度決定高度。”針對我校的現狀,我校處于廣州鬧市區,學生家庭物質條件不錯,但存在家長重視學習的程度不高、學生學習態度較為消極或者聽之任之的問題,要提高英語水平,首要任務就是調整學生的學習態度。
關鍵詞:小學英語;學習方法;學習習慣
一、對于城中村小學生存在態度問題的陳述和分析
英語作為我們的第二語言,很多學生從一開始就有一種抵觸情緒,他們意識不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們認為:我們是中國人,生長于中國,何必學外語。這種錯誤的認識直接造成學生從思想上厭煩學習英語,并且覺得英語學習沒有必要。所以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不難發現部分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毫無耐心,作業不按質按量完成,字跡十分潦草,單詞不愿意記憶,甚至是簡單的26個字母都認不全,句型語法更是無從下手,學習效率極其低下等等。上述的這些原因都使他們感覺到心煩意亂,力不從心,讓他們覺得學習英語不是一件快樂的事。因此,在學習中,會出現厭煩或者逃避學習英語的情緒。
二、需要解決的問題
1.了解到學生為什么不愛學習英語,究其原因,對癥下藥,幫助孩子找回學習英語的自信和目的。(興趣)
2.幫助學生找到學習英語的方法,因材施教,輔導學生,鼓勵學生大膽說英語,提高他們學習英語的熱情。(學習方法)
3.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英語的習慣。(學習習慣)
三、教師應該怎么做
1.找出造成學生厭煩學英語的問題出在哪里。
2.教師應該用怎樣的方式方法去和孩子溝通,讓他們樂于接受我的幫助。
3.如何幫助學生克服對英語的厭學心理,并給他們樹立只要肯努力,就一定會有收獲的上進心。
4.如何幫助學生掌握適合他們的學習方法,養成學習英語的良好習慣。
四、分階段實施,看成效
第一階段:
根據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表現和課后學生完成作業的自覺程度,對英語“厭學”者給予更多的關注并進行個別調查,了解學生學英語困難的原因,然后對癥下藥,因材施教,采用適合的方式去幫助和轉化他們的態度。
第二階段:
閱讀、查閱理論依據和一些成功的案例作為實踐的理論指導,對英語有“厭學”情緒的學生整體和個別的跟蹤調查、溝通,分析原因,對癥下藥,通過老師和家庭的多方面協助,讓孩子找回學好英語的信心,幫助孩子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擺脫學不好英語的困境,達到目的。
第三階段:
將前兩個階段得到的經驗數據加以總結分析,并從自身找原因,作為教師應在以后的教學道路上不斷地更新教學觀念,廣泛汲取各種先進的教學方式來發展自己,做到常教常新,這也使得教師能更理解尊重學困生,少些責怪,使得他們保持學習英語的欲望,最終脫離學困生的行列。
第四階段:
在課堂上通過創新教學設計,活躍課堂活動,創設情境來實實在在地轉化學生的學習態度。如果學生能積極踴躍地參與課堂活動,教師設計的活動能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那么學生慢慢就有了學習的興趣,再加入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成績的提高,態度的轉換指日可待!
五、激趣課堂活動,轉化學生學習態度的情景化案例
1.利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興趣
本課時的重點句型操練,我設置了一個有趣的幸運抽獎大轉盤,隨著PPT的轉動,吸引了學生的注意,也有效地操練了本課的重點句型,做到了多媒體課件服務于課堂教學的目的。
2.創設真實的生活環境
本課學習動物相關單詞,學生熱愛小動物,我便趁機創設動物王國,再設置各階層任務,讓學生在任務中不斷習得語言。我利用聽動物的真實聲音吸引了學生的注意,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學生也會學以致用,認識周圍常見的動物英文單詞,較有實際的學習意義,也更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教授科學的學習方法
閱讀并回答問題對于很多學生而言不簡單,首先,我引導他們,傳授閱讀的小技巧,讓他們在原文中找到答案,并且在理解的基礎上完成題目。我也盡量設置學生周圍的人或事,比如學生當老師,比如同班同學,這樣更容易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以及興趣。他們更有知道的欲望,從而使得課堂活動更加真實生動。
總之,城中村學校的孩子,雖然難教,但也是給予老師一個最好的成長機會,教師可以借此平臺不斷地活躍自己的課堂,創新自己的設計,科學設計自己的教案,常做常新,把劣勢扭轉為雙贏局面。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參考文獻:
[1]劉守旗.當代青少年心理與行為透視[M].安徽人民出版社,1997.
[2]王麗霞.當前師生關系的特點分析[J].教學與管理,2002.
編輯 溫雪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