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柳
摘 要:由于農村經濟欠發達,使得農村教育水平也是普遍落后于城市的教育水平。新型教育觀念更是傳播緩慢。在一定程度上對于農村小學教育的發展產生了滯留的作用。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也是如此。直至今日,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質量仍然因為各種外部因素和內在差距而得不到提高和發展。然而要想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建立一定的保障體系是必不可少的。就構建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質量保障體系面臨的發展現狀,探究了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質量體系的發展。
關鍵詞:教學質量保障體系;農村小學;語文教學
雖然基礎教育在不斷進行深化改革,但難免農村小學教育在實施素質教育上時間落后于城鎮。而小學語文作為小學教育的主要科目之一,農村的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因為各方面的原因難以得到保證。但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的好壞影響著學生的前途和發展。所以要想改變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質量落后的局面,首先要構建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一、對于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保障體系的理解
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是就校園文化課和教學質量管理來說的,是對教學質量加以保證的一種有利手段。當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具體運用到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時,無形中使小學語文教學工作者更加專項地指向農村小學教育問題。就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質量面臨的現狀去研究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為農村素質教育拓寬思路。
二、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得不到保障的原因
1.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參差不齊
由于農村小學語文老教師基本上是幾十年前的教育體制中接受過中專教育或者高中教育的教師。在那個教育體制不完備的年代,教師一般都是重視教學素質和教學專業知識的考核。而忽視了教育心理學和教育學本身的發展。再加上身處農村的老教師基本上家庭就在那里,所以接觸到的教育理念并不完美。青年教師在受教育方面接受過專業的完整的教育知識體系,優勢巨大,但青年教師缺乏教學經驗。相比而言,中年教師就是農村小學教育的中堅力量,他們既具有一定的教學經驗,又易接受新型的教育理念和實施新型的教學方法。他是老教師和青年教師之間的柔和劑。但正因為農村教師的教學質量參差不齊,使得教學質量也滯留不前。
2.農村教學條件與城鎮相去甚遠
由于農村經濟欠發達,一些該存在的教學設施并不能及時被引入農村小學。再來農村小學存在的原有教學設施少,使用教學設施都需要班班排隊使用。致使學生接觸到的知識有限。極大地限制了學生的自主發展和知識能力的發展。缺少教學設施是造成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得不到提升的部分原因。
3.缺乏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培養
當代正處于素質教育的發展階段,而素質教育的傳播發展是需要一定時間的。又因為農村偏遠地區處于交通不便,信息交流不通暢,致使學校間缺乏實施素質教育的交流。即使老師致力于實施素質教育,傳統教育帶來的影響仍然存在。學生將老師看成課堂的主體,一切聽從老師的安排,使得語文教學顯得枯燥無味。再加上學生是被動學習,被扼殺了主觀能動性。
4.學生缺少課后豐富的文化生活
身處農村,大多數孩子的家長是從事農業勞作的農民,他們大多數都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又因為從事農業生產行業體累身忙,所以對于提供家庭上的語文文化閱讀習慣心有余而力不足。孩子們大多得不到文化上的濡養教育。這一情況只能靠學校教育的改變來彌補缺憾。
三、針對構建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具體分析
1.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
根據實際農村教師教學質量發展的實際情況,老教師教學經驗豐富,應對課堂突發問題也是游刃有余。而青年教師具備新型教育理念和創新的教學方法,接受過專業的教育知識。中年教師正處于兩者的交叉階段,是新老教師優勢互補的潤滑劑。保證教師的教學質量,老教師傳授給新教師教學經驗。新教師引導老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法。互利共贏是構建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第一步。
例如,在學校開展小型的語文教師交流會議,增加老師的情感交流和教學經驗、教學方法交流。同時采取分組合作的制度,新老教師搭配研究語文教學方法和實際應用。通過在實際教學應用中觀察教學效果,以此保證教學質量。
2.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學資源
老師要學會利用已有的教學設施,讓學生享受到多彩的語文學習生活。一周開展幾次多媒體應用課,將多媒體運用到平常教學中及時給學生查閱新型的語文名詞,開闊學生的眼界。平常的朗讀教學,教師也可以通過課下備課分析情感,有感情地進行朗讀,并生動形象地表現出語文知識及其所表達的思想精神。
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定制使用語文教學設施的計劃,每個班每天的哪幾節作為多媒體教學課。教師提前備好需要多媒體技術的課程,運用音頻、動畫的形式教授講解課文,同樣課件涉及課堂新型知識的解釋和擴充。為農村小學語文教育帶來豐富多彩的課堂生活和廣泛的文學常識與文化知識,以此保證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順利構建。
3.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能力,首先教師要通過自身的教學技巧帶動課堂氣氛,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去回答課堂問題,并創新教學方法,將課堂的主體位置還給學生。課下布置思維活躍的思考型作業,讓學生課下預習課文。并在上課時讓學生進行思考問題的簡述,老師加以評判和鼓勵,以此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
例如,在學習《槐鄉的孩子》一課,這篇課文運用了多種生動形象的比喻。對于課文的情感把握較容易。所以在講授這一節前,留下關于本文的思考題,就思考題分析情感,以此鍛煉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從而學會自主學習。
4.培養學生課外文化素養
語文教師組織每周開展課后文化活動,利用農村特有的資源和老師可以創造的文化條件,讓學生缺失的文化濡養教育得到彌補。農村相較于城市,更加接近大自然、接觸勞動生活。利用開展的課后活動,讓學生去觀察大自然,觀察自然生活對于學生的寫作能力和精神思想的培養有一定的影響。課下老師組織傳統文化體驗活動、閱讀活動等讓學生對古代的文化生活加以了解,產生閱讀文章的興趣,對于學生的文化涵養發展也有積極的作用。
例如,課下開展書法體驗活動,老師根據自身所掌握的書法知識和技巧。準備好所需用具,毛筆、軟紙、硯臺等為學生演示習書法的過程。然后使學生親身體驗。通過這種文化傳授活動,升華學生的語文涵養。
總而言之,農村小學語文教育與城鎮小學語文教育差距仍然存在,只有針對農村現實的情況,找到農村小學教育教學中面臨的問題,通過提高農村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素質、完善教學設施、讓學生得以自由、豐富地發展。因為農村小學教育本身存在其自身特點,農村的教育不能與普通教育情況同日而語,只有通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才能找到適合構建農村小學語文教育質量的保障體系的方法。
參考文獻:
[1]麻群.成功教育對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作用[J].新課程導學,2014(10).
[2]張華.講究方法,重視培養小學生的背誦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15(25).
編輯 謝尾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