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先委
摘 要:小學階段是學生處于智力發育的關鍵時期,是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鼓勵其自主進行數學學習思考,并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興趣的重要階段。先闡述了初等數學素養的重要性;然后論述了目前小學數學教學對學生數學學科素養培養存在的不足;最后在此基礎上探討了如何加強初等教育中學科素質培養的相應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核心素養;解決問題
教師需要在實際教學中,注重對學生的學習質量和素質水平的提升,而不能只是關注知識的灌輸,還需要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科自學能力和實際的計算能力,最終做到在數學學習方法和綜合素質培養方面全面栽培。
一、為什么要重點培養小學生的數學學科素養
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和加強,各年級的教育不再僅僅是老師對知識的傳授,還是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學科教育的重點在于學科素養的培養,新時代下學生的全面發展的需求也要求學校重視學生素質的培養。它要求教育模式的改變,是評判學生學習能力和成果的重要標志。學生不僅需要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平時會遇到的問題,而且要會在以后的職業生涯中運用這些知識。與此同時,讓學生掌握數學學習方法、鍛煉思維能力和邏輯分析能力,培養學生積極探索問題、分析問題的好習慣則是更重要的。
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科素質,就是要培養學生持續自主學習數學的習慣,讓學生學會自己調整并提高學習效率,使學生更好地適應未來的學習和工作生活;同時,這對孩子大腦的開發和發展也有很大的幫助。除此之外,隨著學習成就感的提升,孩子們也會越來越想學,因而其學習主動性將會得以提升。
二、目前實際教學在學生數學素養培養上存在的不足
目前,雖然素質培養的理念已經被提出,但是這方面的實踐效果仍然非常不理想。
首先,大多數教師仍然認為,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只屬于開放課程的一部分,而在實踐上依然依靠題海戰術。由于學科素質的培養不能短期見成效,很多教師并不愿意實施。而題海戰術往往不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且很有可能破壞掉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熱情。這樣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既不能提高他們的數學能力,更別說培養數學素養。其次,現在的教學中缺乏對學科素養的深度剖析和理解,培養學生數學學科素養的具體實施方式也還不清楚。培養小學生的數學素養,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嘗試、復盤、分析和總結,順應兒童的天性和心理特點,通過有趣、多變、活潑的課堂和作業來吸引學生。最后,目前大多數數學教師仍然簡單地認為學科素養的培養就是學科成績的提高,而沒有相應的形成更好的教學方法。
三、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學科素養
1.數學課堂中對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照本宣科,要使教科書上的知識點更易于兒童理解,即應該在教學中貫穿多種教學方法,從平時觸手可及的事物切入,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例如,在蘇教版數學教學中,講解三角形的高的時候,可以讓學生示范我們是怎樣量一個人的身高的,同理可得量三角形的高,是從它的“頭頂”畫一條與底平行的線,然后量兩線之間的距離。這樣的教學既可以有效地促使學生形成“我想學”“我要學”的想法,從而促進學生的課堂參與,還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結合理論與實踐的能力。
另外,老師要教給學生舉一反三的學習方法。在同樣的情況下,任何數學知識都有一個共性。因此,教師應通過講解具體的知識要點,讓學生通過對知識點全面地研究,參考其他知識,舉一反三來加強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讓學生能夠更靈活地使用數學知識,并應用在未來的數學甚至其他學科的學習上。
2.加強培養數學思維,鼓勵自主解決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讓學生成為教育過程的主角,通過引導孩子們主動地去思考,來指導他們從多角度分析問題。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廣度和深度,克服思維慣性,突破當今中國教育普遍存在的局限,培養創新型人才。我們在思考和解決問題時,通常會有一套完整的思路。培養學生學會從“問題一條件”的思路方向,分析問題;從“條件問題”的思路,解決問題。比如,小學教學中雖然還沒涉及體積的計算,但參考計算長方形面積的時候,我們是將很多個并排的、寬小到看不見的小長方形放在一起,然后算其總面積的方法,推得其面積是長乘寬;學生通過類比的思維,可以猜測長方體的體積是很多個并排的小長方體,即一沓長方形疊放在一起,用長方形面積乘上那一沓的高度,得出長方體體積的可能算法。這就是用數學思維解決問題的方法。這種思維的訓練能讓學生初步形成自己的一套分析問題的方法,擁有獨立的問題解決能力和持續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數學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重新科學地規劃教學體系,結合孩子想法的特點,合理地運用數學教學資源,注意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激起他們學習數學的原始興趣和好奇心,幫他們建立基本的數學感知能力,培養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孫博.淺議小學數學教育中學生數學學科素養的培養與形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33):162.
[2]梁文潔.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409):24-25.
編輯 謝尾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