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業
摘 要:探究式教學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要求課堂上教師提出的問題不但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還能幫助自己順利開展課堂教學。從“營造民主的學習環境”“提出有效問題”“教師及時指導與幫助學生”三點出發,談一談教師應如何進行探究式教學。
關鍵詞: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策略
小學生對世界充滿好奇心,有諸多疑問,探究式教學恰恰符合了其心理特點以及認知特點,對此,教師在課堂上應恰當運用探究式教學策略,讓學生對數學知識充滿疑問并著手探究,進而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
一、關注學生發展,創造民主的學習環境
探究式教學要求學生能夠有一個獨立的對問題進行探究的過程,要求教師對每一個學生平等對待從而營造出民主的課堂氛圍,要求教師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特點,尊重每一個學生的人格和愛好,用友好的態度對待班級的學生。在這種民主的氛圍中,學生能夠以放松的姿態進入學習狀態,積極、主動地探究問題,并保證探究活動更具靈活性與開放性。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將語句緩和下來,盡量用商量的語句與學生對話:“誰愿意表達自己的意見?”“誰想說說自己的看法?”等等。針對小學生年齡較小的特點,教師還可采用“童言童語”的方式,讓學生對課堂有歸屬感,盡快放松下來,進而使其思維處于積極活躍的狀態,如此一來,學生的學習意識更容易被喚醒,學習潛能更容易被激發,從而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
例如,在學習“正方形和長方形的周長”時,筆者首先引導學生回憶前一課學習的“周長概念”,即“什么是周長?”“如何計算物體的周長?”有意向他們滲透知識、遷移思想;之后又用親和的語氣引導學生:“今天就讓每位同學當小老師,告訴我物體周長如何計算,好不好?”學生與其他同學合作學習,在討論的過程中,動手畫圖操作,課堂氛圍非常活躍,學生置身其中能快速得出結論,甚至有學生能夠得出更新穎的、更獨特的解題思路。
二、提出有效問題,便于進行探究式教學
課堂上,教師拋出一個有效問題,就能開啟一個高效的課堂。問題的有效性體現在學生能夠通過這個問題,產生繼續學習的欲望,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教案的時候,尋找與教材知識息息相關但又與學生平常認知相差甚遠的問題,從而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形成大致了解的同時又有了繼續學習的興趣。教師還應注意的是,提出的問題,能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什么,進而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探究。
如,“數據收集整理”這節課的重點、難點是“使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統計過程,能根據統計的數據提出問題、回答問題,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使學生親歷統計的過程,在統計中發展數學思考,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開展新課之前,筆者詢問學生:“若學校打算給同學們定做校服,有紅色、黃色、藍色、白色,同學們會選擇哪種顏色?”學生紛紛回答:“選白色。”“選大多數同學都喜歡的顏色。”根據這些回答,筆者又問:“那同學們如何知道大多數同學喜歡的顏色是什么?”一系列的問題問出來之后,學生就會有繼續探究下去的欲望,且校服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能促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的討論以及問題的探索中,從而使他們快速地掌握知識、提高能力。
三、改變評判方式,及時指導幫助學生發展
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改變傳統的評判方式,不再以成績為尊,而應從對學生的考核中,看出其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幫助他們及時解決。有的學生即使遇到不懂的問題,在課堂上也不敢舉手發言,這就需要教師在日常生活中,多多鼓勵學生,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以此給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問題。
如,在結束了“角的度量”這節內容的教學之后,筆者給學生布置了隨堂作業。在檢查作業的過程中筆者發現有的學生完成得很好,便對他們提出了表揚;但是還有一些學生不知道怎么使用量角器,不知道怎樣度量角的大小,此時筆者以平和的語氣,利用剩下的時間,將如何使用量角器又以例題的形式重新講解一遍,此時那些對知識點還有疑問的學生能正確使用量角器并且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課下作業也能完成得更好。筆者認為,教師在課堂上,不應急于對學生做判斷,也不應該批評接收能力較差的學生,應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指導并幫助學生全面發展。
教師應將探究教學靈活運用于課堂上。探究式教學雖然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但是頻繁使用會使學生產生厭倦心理。所以教師在使用探究式教學手段的同時,不能忽視其他教學方式,應靈活多變,讓學生感受到課堂的趣味性,從而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問題。最重要的是,教師必須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自主鉆研、探索教學規律,以身作則,師生共同努力,才能一起進步。
參考文獻:
[1]吳志仁.小學數學教學如何實施探究式教學[J].新課程(教研版),2010(4).
[2]王歡.小學數學教學中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
編輯 高 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