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歡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的過程中,校本課程開發作為改革的亮點在全國各個中小學中如火如荼地進行。以深化小學書法教學為例,對校本課程開發的意義、課程開發的原則、過程和具體的措施等進行探究,用校本課程的實踐應用,來激發學生對書法學習的興趣,提高小學書法課程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書法教學;校本課程
校本課程是我國基礎教育中的重要內容,也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未來發展趨勢之一。既是一項學校課程規劃的重要任務,也是一線老師工作中的重要內容。書法作為我國的傳統文化精華,課時設置要遠超過教材容量,需要老師自己對課程資源進行擴充,這就對書法老師提出了開發校本課程的要求。
一、深化小學書法校本課程的開展準備
書法作為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精粹,在小學文化的教學傳承中一直都受到重視。為了更好地讓小學生的書法課程開展有效,除了完成教學大綱內容之外,還需要進行校本課程的拓展。而其開展的基礎就是對現有課程資源的整合。
1.校內書法課程資源的整合
書法校本課程校內資源的整合,主要是對學生在學校生活中一切可以用來進行書法教學的相關人文、活動、學科以及信息等等。這些都是書法教學校本課程的重要資源,也是需要整合的基礎內容。書法老師對于專業知識、技能和相關專業知識背景的掌握等是組成校本課程資源的核心,直接地影響著校本的課程教學質量。此外書法課程與其他學科的整合教學、結合校內活動的聯合教學以及與信息技術結合的教學活動等都是校本課程的校內資源組成部分。
2.校外書法課程素材的整合
校外的書法課程校本資源主要是選取與校內課程內容相關的,與學生日常生活緊密結合的資源素材。比如家庭成員或收藏、社區資源甚至是地方的書法信息、設施或歷史資源等都是可以進行書法教學拓展的優秀校本課程素材。以社區資源為例,老師可以先在學校就近的社區內進行書法文化資源的調查,并發動學生和家長一起了解相關的歷史和任務等,使書法教學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也讓小學生書法學習內容更簡單豐富。
二、深化小學書法校本課程的開發原則
校本課程內容雖然不受到教材規劃要求的標準限制,但是在進行內容開發的過程中也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則,保證書法教學課程內容的高效性。
1.注重趣味性
小學生的心智發展富余變化,對課程的學習動力主要以興趣為主,因此在進行書法校本課程的開發時,更應該注重內容的趣味性。不論從教學內容還是課堂的組織形式上都應該有所創新,讓課堂內容更豐富多樣,從而使學生對書法課程的學習保持濃厚的興趣。
此外,小學生不同年級段的學生,思維模式也有所區別,例如,低年級學生對活動等興趣濃厚,而中、高年級學生則對較為抽象的符號內容等容易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老師在進行校本課程的開發過程中也應該針對學生這一心理變化特點,不同年級的課程采用不同的內容和實施方式。如給低年級學生多安排一些校內的書法活動,而對于中、高年級學生則可以適當多進行一些書法社會實踐內容。
2.注重社會性
校本課程的開發最終目的是希望學生更好地掌握書法的內容,并將其應用于自己的生活實踐當中。因此,校本課程的開發不能與當地的社會環境脫節。學生對自己的生活環境最為熟悉,從中開發課程內容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一些會館、學校、企業的牌匾、公園書法墻,美術館書法展等使得書法內容在學生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學生可以通過觀摩、仿寫、討論等提高自己的書法創作水平和鑒賞能力,從而也提升了對書法課程的學習興趣。
3.注重綜合性
我國的書法藝術歷史由來已久,對亞洲的鄰國的文字藝術也有著深遠的影響。老師應該充分地將當代書法、古代名家、世界優秀書法作品等內容綜合整理,然后根據課程內容需求向學生展示更為豐富的書法世界,讓學生對相關的歷史、文化背景等進行更為深入的了解。同時也應對其中涉及的民族、宗教、民俗、地理等客觀因素對書法特點的影響加以擴充。這些內容都突出體現了深化書法教學,開展校本課程改革的重要趨勢之一就是要注重其內容的綜合性。
在深化書法教學的過程中,開展小學書法校本課程,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對書法的學習興趣,給枯燥的書法練習增添更多的學習形式,還能夠在整合實踐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實踐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認知,讓學生在此過程中既開闊了眼界又熟練了書法技能。此外,校本課程的開展還有利于教師的綜合素質培養。老師在進行資源整合和實施的過程中,能夠實現自我的拓展提升,還可以拓展書法老師單一的學科知識結構,得到綜合素質的提升和發展。這些優勢相互融合,可以讓書法課程成為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和諧校園文化建設作出突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杭曉棟.書法校本課程開發的困境與突破[J].江蘇教育,2017(13).
[2]余赟翌.“軟硬”共舉 墨香潤心:江蘇省蘇州市山塘中心小學書法校本課程的建構與實施[J].江蘇教育,2017(29).
編輯 謝尾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