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更梅
摘 要:數學相對抽象也乏味,學生學習興趣不足。小學數學教學的首要任務是激發興趣。提出以“趣”激學、以“動”促學的論題,具體論述了小學數學趣味教學的幾點體會,從游戲、故事、活動等幾個方面,論述小學數學趣味教學的主要策略,以期實現“寓教于樂”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數學;趣味教學;游戲;活動;故事
只有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可見,興趣的作用之大。根據實踐觀察,小學生好奇、好動、更愛玩,并且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比較投入。小學數學教學,應注重設計和實施各種趣味化的教學方式,活躍課堂氛圍,突出“玩中學”,實現“寓教于樂”。下面,筆者將重點談談小學數學教學中趣味教學的幾點感悟,以期共享。
一、以游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孩子們都喜歡游戲。數學教學中,應巧妙設計適合孩子們玩的游戲,通過游戲,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樂。
如“圖形的拼組”的教學,本身是以游戲為主,實踐操作為主的活動,這個活動的目的是通過拼組物體,再次認識常見的幾何圖形。幾何圖形知識本身乏味、枯燥,而通過孩子們喜歡的玩具模型,立刻能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如房屋模型、飛機模型、輪船模型、汽車模型等,每呈現一個模型,開展“搶答”游戲——讓學生快速說出每一個模型是由哪些基本幾何圖形組成的,然后,讓學生每人自主選擇一種模型,用自己的學具搭建出這些模型,也可以創造性地組建其他圖形。這個游戲,基于學生生活體驗和認知規律,用已經認識的三角形、圓形等拼出自己喜歡的常見模型。游戲貼近生活,促進學生思維,也促進了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再如幻方游戲,在3×3的方格內,兩個人輪流依次將1、2、3…9九個數字,填入幻方內,誰先使得所在行、列或對角線上的三個數字之和是15,誰就獲勝。這個游戲,在兩人一組開展的同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這個游戲必勝的策略是什么?這個游戲,除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之外,關鍵在于啟智的作用,“玩中思”“玩中學”是主要目的。
二、融入故事,提高學生學習樂趣
小學生喜歡玩,更喜歡聽故事、講故事。教學中,通過故事教學,不僅可以激活課堂氛圍,學生也能從故事中學習和探討相關的數學問題,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如“100以內加減法”教學時,筆者給學生講了小高斯的一個故事:高斯上一年級時,班級有幾個調皮的學生,很讓老師頭疼,一天快放學時,幾個學生在班級里又喧鬧不止,教室里烏煙瘴氣,老師很氣憤,決定好好懲罰這幫囂張、調皮的學生,于是,急中生智,想出一個辦法,出一道比較難點的、一年級小朋友不可能做出來的數學題,規定誰做出正確的答案,誰才可以回家……此時,孩子們急切地問:“老師,這道題是什么呀?或許我們會做。”面對孩子們的“迫不及待”,筆者繼續講述:這道題是1+2+3+…+99+100“哇,這么多,怎么算?”“高斯的同學都死定了,誰也別想回家了!”“那個老師真可惡,出這么難的題!”聽到孩子們的議論,筆者繼續講:是呀,那個老師的確想狠狠懲罰他們,但是,他自己也沒想到班級里的小高斯,在其他學生急切計算時,先不做,而是靜靜地坐著,他的老師問:“高斯,你不想回家了嗎?抓緊做!”小高斯點點頭,過了一會兒,走到老師跟前“老師,我做出來了!”老師懷疑,“回去,重做,不可能那么快。”當小高斯說出自己的答案時,老師不得不放他回家……
于是,孩子們都睜大眼睛懷疑:“怎么算的呀,我算到1加到15就不會了。”在學生們急切想知道小高斯是怎么算的時,筆者引導孩子們觀察這個特殊的加法算式,引發他們學會找規律,學會尋找解題策略,從而提升綜合能力。
數學家的故事、數學史料的融入,也可以起到活躍課堂氣氛,拓展學習內容,豐富學生視野的作用。
三、組織活動,實現“教學做合一”
數學知識比較抽象、乏味,展開有趣的活動,如制作、模擬、實驗等,在活動的過程中,提高動手能力和探究能力,也加強對數學的理解。
如《時、分、秒的認識》的教學時,筆者先用多媒體呈現從古到今的各種各樣的鐘表,擴大學生的視野,引發學生的興趣。然后讓學生合作制作一個鐘表,并在鐘面上配上時間刻度,然后,通過轉動時針和分鐘,讓其他學生快速說出幾時幾分。通過活動,了解時分的運行關系,也培養了動手能力和分析能力。
學習《時、分、秒的認識》的前或后,開展課外活動,讓學生收集和整理關于時間的名言,如“時間就是生命”“贏得了時間就是贏得了一切”等,讓學生理解時間的重要意義,從而激發他們珍惜時間、珍惜生命的意識。學習《可能性》時,讓學生課內外玩“抽簽”游戲:三張卡片上分別寫有唱歌、跳舞和朗誦,小組為單位開展活動,讓一個學生每一次抽取一張,其他學生猜猜可能抽到哪一個,記錄下抽的結果,然后放回,抽到的卡片,再繼續抽取,游戲以同樣的方法進行,如果每次抽取之后,不放回去,那么,如果第一次抽到的是唱歌,第二次有幾種可能?從而理解“可能性的大小”。
此外,學習重量單位、體積單位等時,讓學生走進附近的超市,或者走進自家的廚房,找一找以g、kg、L、mL為單位的物體;學習“利率”的問題時,計算和研究存款數額和利率的問題;學習“輕重”時,用簡易的方法試一試一個蘋果和一根香蕉的重量的大小;學習克、千克時,稱稱自己的體重,稱一稱1kg是幾個雞蛋的重量;學習m、dm、cm時,測量一下自己的身高、數學課本的長寬高、量一量課桌的高度、想辦法量一量學校操場的周長等,實踐活動的開展,開放了課堂,開放了學習模式,學生真正成為會學習的主人。
小學數學教學,應遵循教學規律,踐行“以人為本”,實施“發展觀”,立足低年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展開游戲教學,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從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出發,巧妙融入游戲、活動、競賽、故事等,凸顯數學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體驗快樂學習,提升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鄭鳳宜.開展小學數學趣味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J].新課程研究(下旬),2014(3).
[2]盧偉濤.芻議小學數學如何開展趣味教學[J].考試周刊,2014(32).
[3]倪艾俠.趣味教學注重改革:如何在小學數學中構建高效課堂[J].數學教學通訊,2016(22).
編輯 張珍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