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竹 萬家山
【摘要】以大學生綜合素養應養成學分制為研究對象,從發展性評價視角出發結合實踐教育教學經驗,對大學生綜合素質養成學分制發展性評價的必要性進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幾點建議,以期為大學生綜合素養培養與大學生評價制度創新改革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發展性評價 ?綜合素養 ?學分制
【基金項目】1.基于校企協同的人工智能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2017xgkxm73);2.以新工科需求為導向的應用型IT人才工程能力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2017jyxm0943);3.安徽省教育廳卓越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15zj
jh079)。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1-0020-02
一、大學生綜合素質養成學分制中發展性評價的重要性
發展性評價(Developmental evaluation)是一種新興的教育評價理念,主要是指在對評價信息進行系統性收集與綜合性分析的基礎上,對評價雙方的教育教學活動進行評價,旨在推動學生優化發展。發展性評價在實施與應用過程中主要具有以下特征:具備階段性發展目標;側重于學生學習過程;注重學生發展的綜合性與全面性;提倡評價方法的多樣性;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性等[1]。因此,在高等院校學生綜合素質養成學分制評價體系中,促進發展性評價的實踐應用對教育評價改革以及學生綜合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一方面,發展性評價改變了傳統教育評價應用目標、功能與手段,為教育評價增添了新的功能與作用。使教育評價從單一的學生“等級”與“優劣”劃分中得到解脫與釋放。給予了教育評價人文關乎特征,使其更加注重學生內在感受,尊重學生個性發展,并注重“因材施教”的重要性,除教育教學激勵、鞭策外,對學生、教師共同發展,教學質量與效率提升具有重要促進作用。另一方面,發展性評價是教育評價改革的客觀需求與必然趨勢?!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十九大報告等對高等教育教學提出全新要求,指出高校教育要注重以師生身心發展為核心,進行教育教學深化改革,促進其全面發展。對此,以發展性評價理念為指導,進行教學評價體制改革勢在必行。
二、基于發展性評價視角下大學生綜合素質養成學分制優化建議
(一)因材施教,注重學生個性化需求的滿足
大學生綜合素質養成學分制評價體系的構建,其宗旨在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實現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與提升。對此,在評價體系構建與完善過程中,應明確認知發展性評價的本質特征,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實踐。而基于發展性評價特征,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應注重“因材施教”,即以學生特點與成長規律為根本,堅持“以人為本”科學理念,確定教育評價目標與方法。例如,根據高職院校、本科院校教學宗旨與教育目標的差異性,制定教育評價總目標,并在此基礎上明確學生年齡、學習專業、專業課程、所在地域文化與環境等的差異,制定教育評價規劃,保證教育評價目標、方法與內容的適宜性,避免出現“拿來主義”,從而保證教育評價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循序漸進,實現教育評價價值充分發揮
教育評價體系建設是一項綜合、復雜、長期的工程,在具體實踐過程中應注重循序漸進,從目標、內容、方法、制度等層面出發進行全面創新與改革,加強學生在評價體系構建中的自主參與性,提升師生對教育評價的認同感、接受程度。與此同時,基于整體規劃進行細化,可采用項目試點法,根據試點效果進行完善與推廣,實現教育評價作用與價值的有效發揮。
(三)與時俱進,提升教育教學評價科學水平
在評價過程中應注重與時俱進,保證評價內容、方法與當代大學生發展需求的相統一。實現新理念、新技術的科學應用。如建立信息反饋機制,基于大數據挖掘技術實現信息收集、整理與分析,根據信息分析結果進行內容與方法的調整;建立網絡檔案或以網絡為手段構建交流平臺,促進評價信息的共享。
結論:
教育評價是教育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積極影響作用。在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倡“雙一流”教育教學的背景下,以高校內涵發展為指導,進行學生評價制度與體系的改革至關重要。本文旨在通過對基于發展性評價視角下大學生綜合素質養成學分制的研究為大學生評價體系的創新與改革提供指導建議,促進學生優化發展。
參考文獻:
[1]薛永存,張建雙.寢室實踐行為學分制在學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6(05):189-190.
作者簡介:
張文竹(1988年2月-),女,漢族,安徽淮南人,2013年畢業于安徽師范大學分析化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發光納米材料的生物醫學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