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一秀
【摘要】“互動式”教學是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方式,信息時代的到來與發展為“互動式”教學提供了更好的平臺和途徑。本文就網絡信息時代下,小學語文“互動式”教學的重要意義以及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采用互動的方法提出了參考性意見,希望對提升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有一定幫助。
【關鍵詞】信息時代 ?小學語文 ?“互動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3-0050-02
“互動式”教學是指在授課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課程的探討與交流,提升教學質量,達到教學目的的教學模式。隨著網絡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以信息技術為依托,充分融入簡單的計算機技術,運用“互動式”教學有著重要意義。
一、網絡信息時代下,小學語文“互動式”教學的意義
(一)極大豐富了教學資源
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往往以灌輸基礎知識、提升學生應試能力為重點,學生大多進行機械化的字詞和段落的記憶。造成教學內容顯得過于直白、教學方式過于死板。而在網絡信息時代下,借助信息技術,能夠收集更多的教學資源,使課程的主題更加突出、針對性更強,為開展“互動式”教學,提供了教學資源的保障。小學語文教師在備課階段就應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補充最新知識,選好授課主題[1]。
(二)有助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的展現以黑板作為主要媒介和載體。而信息技術的提升,為教師授課提供了更多的媒介和平臺。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在多媒體教學工具的幫助下,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制作更多聲色并茂的教學課件,加入各種生動的場景,使學生更能融入教學內容中,積極主動的進行各種互動,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有效拓展師生交流的途徑
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提供了多種有效的媒介和載體。小學語文教師做好授課的同時,可以通過計算機、網絡來拓展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豐富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升了“互動式”教學的有效性。對學生獲得語文知識做了有益的補充。通過網上家庭作業、信件類作文布置,讓學生利用網絡,采用郵箱、QQ、微信等方式與教師進行互動交流。
二、網絡信息時代下,小學語文“互動式”教學的方法
教師和學生熟練掌握計算機操作,是做好網絡信息時代下小學語文“互動式”教學的基礎。這就要求小學語文老師要同信息技術教師加強交流與合作,確保語文課的教學和計算機課程充分有效的結合。在日常教學中,語文教師可以與信息技術教師共同授課,在計算機使用、網絡資源的利用、網絡材料的收集篩選上做好對學生的指導,促進學生能以最簡單快捷的方法操作計算機。只有這樣,才能使小學生不斷拓展知識儲備,為下一步的“互動式”教學打好基礎。
(一)布置資料查找,提升學生能力
在授課前,教師提前簡要布置課前作業,引導學生通過網絡事先查閱相關資料,對即將進行的授課內容先行了解。通過查閱資料可以拓展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提升自主學習的能力,更好的了解授課內容。從而增加師生的互動,為授課氣氛活躍奠定基礎。
(二)引入情景再現,增強授課趣味性
受年齡所限,小學生的思維處于在抽象的開始階段,對授課內容只能簡單理解文字語言,對其中展現的事物只是停留在表象認識,對學習效果會產生一定影響。這就需要教師充分利用多種網絡媒體,通過引入情景再現,生動體現課文內容。
(三)采用原聲朗讀,掌握閱讀技巧
在強化基礎知識積累的同時,教師應引導學生提升對課文的賞析。傳統模式下,采取的往往是教師誦讀學生跟讀的方式。在新媒體時代,授課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采用原聲朗讀的方式,與學生共同對原聲朗讀進行評價分析。或者,通過學生模仿原聲朗讀,來“互動式”的交流,提升學生對語文知識的運用能力。
(四)通過角色扮演,活躍課堂氣氛
在課堂上,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互動方式,可以更好的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有效地活躍課堂氣氛。在許多課文的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利用網絡資源,為學生播放相關的動漫,然后引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下完成學習任務。例如,在學習《小木偶的故事》時,教師可以通過網絡資源讓學生了解木偶是什么樣子的,實際動作如何等等,然后再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然后根據文章中的內容表現出喜怒哀樂,從而提升對文章的理解力。
三、結論
信息及網絡的高速發展使小學生極大的拓展了對外了解的途徑和視角。作為小學教育工作者,只有充分利用網絡信息技術,采取多種方式進行“互動式”教學,才能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有效的達到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孫雯雯.信息網絡時代的小學語文“互動式”教學[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16(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