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現代網絡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過程中,網絡新媒體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發展的標志性特點,大學思政教育屬于現代高等教育中的主要課程,并且也是主要教學內容。基于此,本文就深入研究網絡新媒體在大學思政教育中的使用,分析不同移動APP在思政教育中的使用對比,并且研究新媒體對教學效果的實際影響。
【關鍵詞】新媒體 ?思政教學 ?移動APP ?使用對比
【基金項目】湖北省教育科學規劃研究課題,項目名稱:新媒體應用于高職思政教育大數據平臺構建研究,項目編號:2016GB
250,負責單位:湖北省教育廳,參加單位:武漢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起止時間:2016年10月-2018年12月。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3-0071-02
網絡信息時代為高等教育帶來了較大的影響,網絡新媒體在教學過程中使用,能夠通過生動的教學內容及互動教學模式改變教學環節,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并且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大學思政教育屬于高等教育的主要環節,有效思政教育能夠引導學生具備正確道德及社會價值觀念,提高學生法治政治意識,并且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對網絡新媒體在大學思政教育中的使用進行深入的研究,能夠提高思政課堂的教學效率。
一、目前教學中移動APP應用的情況
在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智能手機的使用量也在不斷的增加。據2018年第41此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統計報告表示,截止到2017年12月,我國的網民規模達到7.72億,全年一共新增網民4074萬人,互聯網普及率為55.8%。手機用戶的規模也已經達到了7.53億,和2016年年底相比增加了5734萬人。此種較為龐大的用戶量,促進了我國收集APP的持續發展。APP中具有快捷及方便的服務,并且也逐漸成為了高校大學生日常生活中的部分內容。以此表示,現代大學生對于APP具有天然的親近感,并且APP對于其來說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個性化的使用APP軟件,能夠充分通過各種場合對海量信息進行推送,此種隨拍年華閱讀模式使大學生能夠隨時隨地對全新知識進行有效的學習。此種較為便捷及方便的服務,提高了大學生獲得信息多樣化的方式,并且還能夠為大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提供較為便捷的途徑,開闊大學生的視野。對于APP對現代大學生的影響,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就要實現載體的創新,根據APP軟件的優勢,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領域進行有效擴寬[1]。
對于移動APP軟件來說,其就是互聯網應用及服務的簡稱,其能夠根據手機終端從而提供服務的軟件。基于智能手機影響背景下,能夠對傳統媒體優勢進行綜合,從而充分發揮集成無線傳輸功能。并且手機具有便捷和內容豐富的優勢,還能夠有效滿足人們個性化需求。在現代網絡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市場中也出現了大量的APP生成服務供應商,能夠使用戶利用自助方法創建滿足自身需求的智能手機應用。利用對比表示,此種服務具有自主、免費的優勢,能夠使APP開發技術門檻和成本降低,從而為移動APP在現代教學中的使用提供了基礎[2]。
移動APP的主要特點就是能夠為教學提供多形態,對學生發布消息不再只是文本信息,還具有圖片、視頻等信息方式,從而使溝通更加的具有親和力,拉近了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距離。其次,移動APP還具有零自費的優勢,能夠跨運營商使用,基于無線網環境中,發送信息不收取費用。并且其發送信息速度較快,平均2s左右就能夠發送一條信息,零自費也吸引著教育APP開發人員及學生。
并且,移動APP能夠有效滿足現代教學需求。比如思政教育,要想能夠有效開展思政教學,就要利用相應載體實現信息傳遞。APP屬于思政教育載體,就要承擔思政教育目標及任務,并且還要受到教育人員控制,加強教育主體及客體聯系。利用調查表示,微博、微信等網絡平臺被學生廣泛使用,但是對于校園APP來說,能夠利用自己設置模塊并且推送消息實現此目標。在實際使用過程中,不僅能夠推送簡訊,還能夠實現有效延伸,從而實現個性化發展目標。
二、主要幾種APP的對比分析
在移動應用開發過程中,目前業界主流的開發技術主要包括原生應用、web應用、混合模式及輕量級應用等,不同模式開發技術和不同需求場景相互對應,最終形成的APP優勢也各有不同,那么本文就對移動教學APP軟件最為常用的輕應用APP和原生APP進行對比分析。
早期移動教學APP一般都是以Native開發模式為基礎的,其屬于以移動設備操作系統運行的應用程序,但是在軟件不斷開發的過程中,要對于不同手機操作系統使用不同語言及框架實現開發,比如Android或者iOS。Native APP能夠實現硬件設備資源的直接調用,比如撥號功能、攝像頭,從而有效實現豐富的功能,提高用戶體驗度。但是此種APP在開發過程中成本較高,缺乏良好的一致性,并且效率較低[3]。
相關人員使輕應用APP定義成為不需要下載,就能夠搜索和使用的全功能APP,其能夠具備Native APP的用戶體驗,還具有web APP能夠智能分發和檢索的特點。輕應用是以超級APP作為基礎,超級APP指的是用戶群較大,并且使用頻率比較高的APP,比如支付寶、微博及微信等,其能夠為輕應用提供一定的流量、用戶和底層技術基礎,并且還能夠使平臺及開發成本得到進一步的降低。但是輕應用APP是以超級APP開放接口基礎上實現二次開發,通過相應的方式為用戶提供相應的應用服務。
比如微信公眾號,其就屬于一種輕應用APP。基于用戶角度進行全面的分析,假如要能夠使用此種輕應用,就要打開微信,在微信中對輕應用進行關注,之后就能夠使用其服務和功能,用戶不需要執行其他操作。由于其中的更新都是基于云服務器端通過開發人員實現,用戶能夠直接使用。基于開發人員角度分析,要基于微信公眾號實現公眾號的開通,在平臺中實現URL接口的配置,此接口能夠在微信公眾平臺和開發人員開發輕應用中使用,從而有效實現數據之間的相互交互。輕應用是以ASPX、PHP、Jave等語言編寫web程序實現的,因為輕應用的主要表現方式就是web,那么其具有良好的跨平臺及跨終端的特點。
在現代移動微課堂系統設計的過程中,為了能夠有效滿足高校移動教學的需求,就實現全新微信教學APP的開發,從而能夠短時間穩定且快速的實現系統功能,并且還能夠實現不同配置、不同系統的移動終端兼容,從而有效滿足學生的使用需求,系統利用基于微信的輕應用模式實現開發。
三、對教學效果實際產生哪些方面的影響
1.提高對網絡新媒體的認知
網絡新媒體不僅是現代全新的應用工具,還是未來社會中的主要話題,教師在實現思政教育的過程中,要滿足時代發展需求,掌握學生意識形態及生活形態,從而能夠滿足學生訴求的全新科學。網絡新媒體不僅包括微博、微信,還包括多種在新媒體附著的功能,教師要利用此種全新的形式進行廣泛了解,并且熟練進行教學及操作,使思政教育和多樣化網絡新媒體相互結合,提高教學效率。
2.實現思政教育結構的優化
大學教學的特點就是開放性,利用課堂教學實現思政教育無法提高教學效果,但是大學生之間的溝通時間較多,所以教師都能夠利用新媒體方式,使具有較強思政政治理念的學生作為學生干部,對思政教學結構進行優化,和學生干部創建良好教學反饋,使學生思政學習情況能夠及時進行反饋,并且通過學生干部實現多種方式的思政宣傳工作,使學生在課下也能夠實現思政學習,提高自身的思政意識思維,以此有效實現大學思政教學目標。
3.提高思政教育時效性
在高校學生思政教育中使用APP,能夠創新傳統教師宣講及填鴨式的教學,使用APP打破傳統思政教育時間、空間的限制,降低學生對思政教育的抵觸心理。實施APP教學較為簡單,教師只需要編輯相應的信息,對學生進行統一發送,就能夠使學生了解到學習的內容。此種方法不僅能夠省時省力,還能夠及時的獲得學生反饋,并且和學生進行在線交流,學生也喜歡在APP中展現自己。教師利用觀察學生的動態了解學生的內心感想,更容易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并且迅速找到思政教育切入點,對學生實施針對性的思政教育,實現實際問題處理,提高思政教育實效性。
另外,還能夠提高思政教育內容。傳統思政載體屬于紙質教材及書籍,雖然其邏輯較為嚴謹,但是內容較為枯燥且繁瑣,無法實現實時的更新,對學生閱讀興趣造成了影響。APP中還可以添加公眾號功能,為學生推送社會熱點新聞。以此表示,新媒體在思政教學APP中的應用尤為重要。教師要對APP教育資源進行重視,掌握其中的優勢,在內容中適當的添加視頻、音頻和圖片等內容,從而使APP更加的生動,使學生的視野得到開拓。
目前,人們生活已經進入到了信息化的時代中,網絡普及及手機APP的應用為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帶來了全新的機遇。但是,在此背景下也為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帶來了較大的挑戰。微信已經成為現代大學生交流的主要工具,所以學校要抓住機會,跟上時代步伐,與時俱進的使用現代各種平臺實現學生思政教育,從而使學校思政教育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使學生樹立正確三觀,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趙薇.新媒體新技術應用于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思考[J]. 文教資料, 2017(27).
[2]馬新龍.新媒體在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 長江叢刊, 2018(4):230-231.
[3]江南,周俠.藍墨云班課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的應用[J]. 新疆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7(2):69-71.
作者簡介:
秦穎(1979-),女,漢族,武漢市人,碩士,武漢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素質教育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