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霞
【摘要】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僅有助于語文成績的提高,還會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要想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單純的依靠語文教材還是有所欠缺的,還需要對學生開展拓展性閱讀來進一步鞏固和提高,本文就此展開研究和探索。
【關鍵詞】小學語文 ?拓展性閱讀 ?對策和措施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1-0084-02
日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利用書本內容教學,還應積極嘗試利用其他的教學方法。[1]在語文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對語文教材進行開發,從中挖掘拓展性教學內容,對學生開展拓展性閱讀教學。從教育的角度來看,閱讀并不應該以考試為導向,不能讓學生錯誤的認為學好語文閱讀知識就是為了提高語文成績,而是要讓學生明白閱讀是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閱讀應該伴隨在生活的左右,而不是停留在語文教材和試卷內容之上。
一、拓展性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1.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比起傳統語文教學,拓展性閱讀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教材文本內容來看,教師在進行拓展性閱讀教學時,主要是對教材基礎性知識內容的深入拓展,無論從廣度和深度來看,都不同于常規性的教學內容,其切入角度也充滿新意。
2.豐富學生的知識結構
拓展性閱讀教學是建立在學生感興趣的前提之上的,為此學生對于閱讀文本有著較為深刻的印象,而文本本身就是以文字為主體,在文字中傳遞足夠的信息量,來幫助學生實現認知升級,豐富知識結構。此外,學生在閱讀中可以主動的去發現問題,而主動發現的問題對于學生來說,就是寶貴的教育資源,學生通過學習,將充滿困惑的問題解決,就必然會增強對于所學知識內容的記憶效果,從而達到知識積累的效果。
二、小學語文教學拓展性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應試教育理念伴隨著考試客觀存在,它嚴重影響教師對于閱讀教學的態度,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教師把拓展性閱讀教學變成了經驗技巧實踐教學,考試考什么內容,教師在拓展性閱讀教學中就教什么內容,而一些內容學生在正常的課堂教學已經充分掌握,在拓展閱讀教學中,教師重復講解,只能讓學生感覺枯燥、乏味,失去了拓展性閱讀教學的應有價值。
三、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拓展性閱讀的對策和措施
1.以文本為起點,豐富閱讀
課堂所學文本都是從浩如煙海的文學寶庫中精選出來的,學生拓展性閱讀從這些優質的文本出發是最好的選擇。[2]教師首先要精研教材,對教材全面掌握,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度解讀,開發拓展閱讀教學的素材,比如在對學生開展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時,文章中提到“四周圍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這句有深度的語言就具有一定的開發價值,教師在拓展閱讀教學時緊緊的讓學生抓住“黑洞洞”和“碰壁”兩個關鍵詞,從因果關系出發,讓學生明白“碰壁”的原因就在于“黑洞洞”,再進一步結合時代背景,了解文章人物的遭遇之后,讓學生明確這些話所隱喻的深刻內涵,理解語言和文字的深層次意圖,這里的“黑洞洞”和“碰壁”暗指黑暗的舊社會。
2.有效的運用“最近發展區”理論,促進學生成長
教育心理學認為在已經習得知識與可能達到的某種知識水平之間存在著一個區間,這個區間就是“最近發展區”。在教學中,只要幫助學生順利的跨越這個區間,就可以實現能力的提升,達到良好的教學目標。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的借助“最近發展區”理論,促進學生成長。比如在學習《少年閏土》和《故鄉》兩篇文章時,就可以運用互聯互通的方法有效的將文章整合為一體,實現認知的升級。《少年閏土》有著自己的獨特個性,活潑、灑脫,還具備捕鳥的技巧,而《故鄉》內長大后的閏土卻成為了一個懂得禮數、有些呆板、喜歡按照制度辦事情的人,通過比較可以看出閏土在少年到成年之間發生了巨大變化,教師就可以把變化的原因作為幫助學生跨越最近發展區的途徑,促使學生的拓展性閱讀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四、總結
小學語文教學拓展性閱讀對于學生的發展至關重要,通過積極的引導,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還有助于形成終身學習的理念,讓學生在未來的發展中自覺的閱讀,不斷的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實現個體的認知升級。為此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的研究教材策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有效的開展小學語文拓展性閱讀教學,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黃兆華.小學語文拓展性閱讀教學探析[J].新課程(中),2018(01):55.
[2]樊建國.談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拓展性閱讀的對錯和措施[J].學周刊,2018(11):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