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民
【摘要】在高三的整體復習這一階段,有不少的同學的思想和行動有所放松。本身沒了目標或目的,也沒了方針,其原因是同窗在教員的“差遣”下,不按照教員給定的目標或目的前進。在進行一系列的溫習以后,有的同學會的知識點仍然會,但是,不會的仍然不會。那么這樣的復習還有什么意義呢?同學們應該充分了解自己的實際情況,然后根據自己的情況來進行復習,做好查漏補缺這一重要內容。
【關鍵詞】課堂教學 ?基礎 ?高考 ?復習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3-0148-02
在目前,江蘇省高三高考數學復習的內容面十分廣大,而且重要的知識點也十分多,在整個高三復習中,時間是十分短暫的,而且需要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全面復習整個高中三年的所學數學知識,形成適合自己的基本技能,全面提升在考場的解題技巧與理解能力,可想而知,這是十分艱難的一件事情。而同學們如何做好復習這一工作,老師們如何根據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的教學,全面提升同學的復習效率和教師的教學質量,下面我來談一下自己的一些想法與心得。
一、教師在課堂教學的結構上,一定要更新教育觀念
以往的教師觀念就是教師講授,而在高三數學的復習上,教師應該擯棄這樣的舊觀念,在復習課上教師不能包講,應當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他們在積極主動的探索活動中實現自己的創新、突破自己并且展示自己的才華與智慧,提高教學的素養和他們的悟性。在高三復習課上有一個很突出的矛盾,就是時間太緊張,需要處理的題目太多,而且又要充分展示學生的思維過程,似乎二者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其實我們可以使用“焦點訪談”法解決這個問題。大多數標題問題在持續的摸索過程當中,經常在某一點或某幾點上停頓受阻,我們將這些點稱為“核心”,其他的則被稱為“外圍”。同學們沒必要在外圍上破費太多精神,只要在核心處策動探訪突破口,經由過程訪談,會合同學的聰明,讓同學的思惟在關頭處閃光,本領在關鍵處增加,缺點在隱蔽處表露,意志在細微處磨礪。
二、復習一定要注重根本,夯實基礎
其實有不少一部分同學,特別是在數學學習上頭腦相對來說較為活泛的同學,可能對數學基礎學習感到不太重視。但是他們不知道老師的復習講解課程是長時間準備才得到的,都是近些年同學們的易錯點歸納,是老師們幾年來教學所得到的典型和精華。可能這些同學們感覺自己已經學到的概念、公式、運算法則、解題步驟等太簡單,并不需要去再重新復習了。但是解題的基礎就是基本知識,基礎才是所有學習的關鍵。可是這種問題為什么會在做題的時候出現呢?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基礎知識不扎實,我相信在這方面吃過虧的同學一定不在少數基礎知識掌握不清楚,卻只是悶頭去做題,通過做題來鞏固基礎知識這是不行的,這就好比蓋一座樓房,我們沒有最基本的構架,只有磚磚瓦瓦構成的墻面,這樣蓋出來的樓房隨時面臨著土崩瓦解,所以,為了讓知識大樓堅不可摧,我們只有去努力打好基礎才行。
三、重視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指導
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這些就是我們口中所說的高中學習的基礎知識。同學們只有將他們熟悉掌握,并且加以練習,才能在考試中靈活運用。例如:高中數學中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與二次函數圖形與x軸交點之間的關系,數列等知識點是高考常常涉及的內容,為了將這些內容熟悉運用并且融會貫通,同學們只有將他們聯合在一起進行學習,老師應該如此同樣的進行教學。
四、明了課本從前到后的知識結構,將整個知識體系框架化、網絡化
我們將高中數學教材仔細解讀一番,就可以發現它是由是由一個大陸、一個半島和一個群島組成的。其實就是我們說的大陸,就是二維空間的形與數,其中包括集合、映射與函數,數列及其極限,直角坐標系下的點與數對、曲線與方程、參數方程及相關參數的意義,導數及其應用;而我們所說的半島就是立體幾何。它與平面幾何相互貫通,并且平面幾何的解決方法都適用于立體幾何。并且向量一直融會貫通在整個數學學習階段,這也是我們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識,我們多數問題都可以通過向量來解決。而星星點點的一些知識點則是群島,排列組合是其中的內容,并且二項式定理是其中的內容,以及概率與統計也是其中的內容。
總之,同學們只有基于教材,然后掌握基礎知識,熟悉各類使用方法才是在我們高三最后的復習中的重中之重;而前提則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教師幫助學生進行成長;其中核心是因人施教,挑選適合每個學生情況的試題,而不是盲目跟隨老師的作業布置;我們最后的目的是讓每個學生都可以更好的進行學習,更系統的進行復習。我們追求的結果是讓學生充分掌握知識,在復習階段能夠做到查漏補缺,真正訓練學生的綜合能力及水平。
參考文獻:
[1]李長軍.淺談高三數學第一輪復習的實踐與思考[J].山東化工.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