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霞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義務教育的水平也在穩步發展,給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教育。小學是我國義務教育的重要階段,學生從小學開始進行系統的基礎教育學習,而小學數學作為義務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改革和發展引起了大家的重視,所以,學生核心素養的構建在小學數學教育中尤其重要。近年來,我國加快了新課程改革的進度,而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也是新課程改革的重中之重。因此,本文就小學數學教育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進行了分析,并提出應對策略。
【關鍵詞】小學 ?數學教育 ?核心素養 ?培養 ?對策分析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3-0152-02
引言
小學數學培養的是小學生的邏輯思維、推理運算、空間想象和抽象學習的能力,而且在學生核心素養構建的同時還能進一步的增加學生的數學知識量,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培養他們的數學精神。數學這門學科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實用性,因此針對數學教育的特點和學生學習的規律,教師要制定出符合發展規律的教學活動,不斷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1.核心素養的內涵與意義
我們一直在強調小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那么,核心素養究竟是什么?核心素養就是學生在接受相應的教育過程中逐漸形成的適應社會發展趨勢所具備的素養和能力,它是學生在知識、技能、價值觀、情感態度等多方面的綜合體現,它關注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的感悟和體驗。同時,核心素養具有穩定性和開放性的特點,伴隨著學生的成長而相對穩定。它的意義在于:一是教育培養人,核心素養的培養使得學生在具備知識技能的基礎上,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更深層次的體驗,是由身到心的全面發展;二是核心素養的培養能夠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人都是群居動物,是不可能脫離社會而獨立存在的,因此人際交往是必備的能力;三是可以實現學生的自我管理,在當代社會,個體的存在不只承擔著一個角色,這就需要學生在多個角色之間切換,明白各自角色承擔的責任,從而進行自我調節和管理。
2.小學數學教育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對策
2.1端正學生數學學習態度
張載在《經學理窟·義理篇》中提出:“人若志趣不遠,心不在焉,雖學不成。”它告誡大家,在學習時一定要專心致志,心無旁騖,這是做學問所必須有的態度。例如,在一個班集體中差生和好學生在一起學習時,好學生能夠克制自己的行為,上課的時候專心聽老師講課,精神高度集中,對于老師提出的問題也認真思考;但是,差生在上課時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態度不夠端正,總是被外界的因素所擾,無法做到心無旁騖,對于老師提出的問題也不能積極思考。因此,教師在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時一定要引導學生端正數學學習的態度,隨時觀察和注意學生的學習狀態,針對學習態度不端正的學生要加以引導,也可以讓差生和優秀學生同桌,發揮優秀學生的榜樣作用,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逐漸端正學生數學學習態度。
2.2加強師生教學互動
新課改提出,教師在培養小學數學核心素養時應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同時提倡師生間的互動教學。例如,在教學解決問題這一章節時,教師不能在一開始就說:“同學們,我們今天來學習如何解決數學問題”,這樣的語言顯得很生硬,無法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可以先提出一個問題“一艘船以每小時17千米的速度從上海出發,一艘船以每小時23千米的速度從北京出發,兩船相對開出,經過24小時相遇,問北京和上海之間的航線長多少千米?”來導入課題,然后讓同學們來解決問題。學生做完之后,讓同學起來分享一下自己是怎樣計算的,并讓算法不同的學生給同學講解一下,讓學生來判斷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最簡單。然后,教師進行總結,“同學們的方法都沒有錯,但是,我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要仔細的思考,采用最簡潔有效的方法,這樣就會節約很多的時間,也讓別人看得更加清晰,是不是更好。”這樣,采用問題導入的方式,從一開始就引起學生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興趣,可以起到引起學生注意的作用,還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數學中的解決問題這一章節本就是需要培養學生將其運用到生活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課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回家之后幫父母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小事,并讓學生在課堂上分享自己都解決了一些什么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更加的理解課本中學的知識,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2.3激發探究興趣,培養創新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內在因素。但是,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教學更多采取的是講述法與灌輸法,師生之間缺乏互動。同時,因為學生壓抑的情緒長時間得不到釋放,會讓學生產生相應的心理問題,進而危害學生的身心發展。所以,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要采用各種方式讓教學課堂不再死氣沉沉,還要讓學生保持學習數學知識的沖動,提高學生的探究興趣。例如,教師在認識三角形教學時,針對每個三角圖形的特征,帶一些直觀的實物到課堂上與學生分享,在學生對這些實物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讓學生了解不同三角形之間的差別,然后讓學生說一說這些不同的三角形運用到什么地方是最好看的。最主要的是,教師還可以組織一堂手工課,讓學生把自己喜歡的三角圖形用剪刀剪出來,然后回家與父母分享,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的藝術繪畫能力,也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對所學的三角形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還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2.4解決疑難數學問題,鍛煉創新思維
數學學科最主要的特征是知識覆蓋面比較廣且內容繁雜,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對于基礎性的知識能夠較好地理解和掌握,無法進行更深層次的學習,這樣就很難讓學生在解決疑難數學問題的過程中鍛煉創新思維。因此,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可以選擇一些難度適中,涉及層次面較廣的課程內容,然后引導學生去解決疑難數學問題,從多個方面對疑難問題進行分析和探索,通過解決疑難問題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者,要提前熟悉教材內容,對每一個教學環節進行精心設計,不斷地拓展教學內容。例如,教師在教授學生乘除法的關系時,可先利用PPT在上面提出一個需要用到乘法的問題(如,在我們的班上,今天有23個同學帶來了新的色彩的鉛筆,每個人有7支,那他們一共有多少鉛筆?)然后讓同學進行計算,問他們需要用到什么算法。再出一道關于除法的計算題(如,老師今天帶來了36顆糖,想要分給9個同學,每個人可以分到多少顆?),讓學生再次計算,并說出用到什么算法。其次,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剛才的計算講述乘除法之間有什么關系,在提出問題為什么在計算時,有時用乘法,有時用除法?鼓勵學生采用不同的思維來解決這一個問題,以達到鍛煉學生創新思維的目的。
結語
總之,小學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一個曲折而漫長的過程。在小學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過程中不能只追求某一方面素養的培養,而要重視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不能急于求成、揠苗助長,要做到適宜有度。
參考文獻:
[1]葉鴻琳.在“真實”的課堂中經歷“有效”的數學學習:例談小學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實施策略[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7(1):82-83.
[2]艾斯納.教育想象——學校數學課程與評價標準[M].李雁冰,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