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燕
【摘要】本文分析了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的不足,我們提出了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有效策略分析:一是教師要增強題目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二是教師要想方設法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三是合理地利用多媒體技術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
【關鍵詞】小學數學 ?應用題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1-0133-02
一、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的不足
1.教師不了解知識的掌握程度
教師對學生開展實踐教學活動的認識不足,不能從學生的實際情況中進行相應的教學設計,設計應用題庫不能及時發現和解決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小學的學生活潑,心智不成熟,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若不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征、性格特點,以及對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設計教學內容,那么,不僅會使學生跟不上教師教學的節奏,也會使學生無法理解教師講授的內容,繼而導致教師的教學效果受到影響。
2.過于注重解題技巧
在傳統的數學應用題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以解題技巧為教學重點,忽視學生思維的培養。這樣,學生只有通過背誦練習和機械識記才能解決實際問題。若學生的思考能力沒有得到提升、獨立解答能力沒有得到鍛煉就會導致學生在今后的解答過程中對教師的依賴性過高,離開教師就無法通過自身的思考解答,不利于學生的應用題學習以及今后的數學學習。
二、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有效策略分析
1.教師要增強題目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通過對小學應用問題的分析,發現許多主題與現實生活之間存在著直接的聯系,為了使小學生數學應用問題的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應進行生活化教學的合理應用。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當將題目聯系實際生活,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理解題目,在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過程中應用生活常識、數量關系以及實際問題,使學生能夠加強重視。例如,利息、保險和人口問題是現實生活中常見的問題。例如,在小學“加減法”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列舉一些生活中常見的情況。如下面這樣一道題目:小紅媽媽在超市共買了14個蘋果,小明吃了1個,小康吃了2個,小紅吃了4個,問最后還剩幾個蘋果?這種情況在學生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通過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可很好地吸引學生注意,可有效激發學生自主進行探索。教師可讓學生利用兩種方法進行計算,即14-1-2-4=7;14-(1+2+4)=7,這樣可使學生以不同方式進行思維,使學生思維得以擴展,使其自主學習能力得以有效增強。根據實際教學效果可發現,利用這種聯系生活實際的教學方式,可使學生以往被動學習情況得以改變,可改變以往死記硬背的學習模式,使教學效果得到提高,這樣能夠使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以有效增強,有利于其今后發展。
2.教師要想方設法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通過相關的有效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此基礎上,實施應用題教學,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保持較高的積極性。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為了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首先,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更熟悉科目,如“打折和原價”。教師可以設計以下問題,比如小紅和媽媽去商店買玩具,那天店里舉辦促銷活動,所有玩具都是八折,小紅的成本是40元,那么玩具的原價是多少呢?然后教師可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其將題目中所存在的數量關系及邏輯關系弄清;其次,我們可以通過創新的方式將純文本表達轉化為圖像和圖片描述,從而使學生能夠順利地理解主題的含義。在學習應用題過程中也能夠更加有信心。通過以上措施,可使學生學習興趣得到顯著提高,也就能夠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加積極,思維也就更加活躍,從而使應用題教學取得較理想效果。
3.合理地利用多媒體技術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合理使用多媒體教學可以使教學達到理想的效果,但在多媒體應用的過程中,應注意課堂的需要。在小學應用題課堂教學過程中,可適當融入視頻或者畫面,從而創設良好課堂教學意境,這樣可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三、小結
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是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應用題教學,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為以后學生在數學方面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教師還應總結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為了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應積極探索小學數學應用題的教學策略,提高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質量,加強學生數學應用題的學習與理解能力。
參考文獻:
[1]劉友紅.淺議小學數學應用題的教學策略[J].當代教育論壇,2016,(15):64-65.
[2]劉立平,胡帥.在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策略研究[J].學周刊A版,2014,(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