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來,中職院校發動機課程教學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仍然面臨一些問題,例如發動機課程教學課時數較少,學生實踐能力不強,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利于中職院校發動機課程教學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也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因此必須采取有效措施給予解決。本文系統地闡述了現階段中職院校汽車發動機課程教學現狀,并創造性地提出了在課時數較少的情況下,如何提高課程教學水平的有效路徑,為中職院校發動機課程教學改革奠定了理論基礎。
【關鍵詞】中職院校 ?教學改革 ?發動機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3-0253-02
汽車發動機原理課程是中職院校車輛工程專業學生的一門專業課。自開設以來,隨著全新教育理念和辦學思想的引入汽車發動機原理課程的課時數正在不斷地減少,對于學生深入了解汽車發動機原理來說,具有非常不利的影響,因此有必要提出在學識數不斷減少的環境下,進一步提升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目標,旨在進一步提升該門課程的教學質量。本文結合近些年來汽車發動機原理的授課實際情況,創造性地提出了在課時數較少的情況下,如何對該門課程的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改革的舉措。
1.課程教學現狀
首先,課時數相對較少,起初絕大多數中職院校的汽車發動機原理課程的課時數大多都在六十多個學時以上,而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全新教學理念的引入,該門課程的課時數正在不斷地減少。現階段中職院校汽車發動機原理的課時數降至50學時以下,特別是在一些采用3+1教學模式下的中職院校及課程,已經減至30學時左右,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學生學習效果的難以達成。長此以往,不僅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還會導致學生學習的負面情緒的產生。其次,學習內容增多,汽車發動機原理的課程內容,隨著時間的發展也呈現出增加的態勢。很多教師表示,在具體教學活動中不能丟棄基本理論,必須為理論學習夯實基礎,但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在課程中,如果不能夠及時的將高科技技術講授給學生,勢必會導致學生與具體實際相脫節。與此同時,廣大中職院校的大學生對于新事物核心技術的求知欲望不斷增高,如果在教學活動中,僅僅講述基本理論知識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難以培養更多的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再次,汽車發動機原理課程內容涉及范圍較廣,學生表示由于內容較多,且大多難以理解導致其在課后的復習階段不能夠將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具體實踐當中去學習,效果不佳。最后,教師的講授方式落后。眾所周知,汽車發動機原理課程的教師大多采用一塊黑板、一支粉筆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對學生實現灌溉式教育,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更不利于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提升。
2.中職院校發動機課程教學改革路徑
首先創新教學內容,注重突出課程主線。汽車發動機原理是以發動機的性能指標為研究對象,通過帶領廣大學生深入研究發動機工作的各個階段,了解發動機的基本性能,進而尋找發動機運行的基本規律,以達到幫助學生解決發動機故障的目的。正因如此,在實現汽車發動機原理教學內容的安排上,教師應當著重注意帶領學生研發發動機的工作過程,全面討論發動機的基本性能,力求促使學生在學過汽車發動機原理該門課程后,能夠擁有較為清晰的思路、系統的體系。除此之外,教師還應當積極鼓勵學生通過到圖書館查閱資料的形式不斷豐富自身經驗,深入的研究汽車發動機科學技術的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及時更新授課內容,充分體現汽車發動機原理課程的先進性。
其次,豐富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相關教師應將多媒體技術融入到發動機課程教學當中,以往教師的板書授課,能夠使學生獲得清晰的思路,有利于學生集中精神去聽課,但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做法過度的強調理論知識的講述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將多媒體技術與傳統的板書授課結合在一起,則可以促使發動機理論課程教學具有圖文并茂的效果,能夠向廣大學生傳遞豐富的知識量。與此同時,結合討論的教學方法,大大提高了學生對該門課程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教師還可采用對比的方式,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汽車發動機基本原理的理解。汽車發動機專業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理論基礎,還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實踐技能,而對基本原理的掌握必須建立在理解和應用的基礎上,筆者通過走訪大批學生了解到,目前,汽車發動機原理課程的內容比較多,且難以理解,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采用對比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加深對基本原理的理解,例如在講授發動機原理燃燒過程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將汽油機和柴油機這兩種不同的燃燒過程,通過表格的形式展現給大家,使大家能夠從表格集中獲取兩種不同燃燒過程的差異,進而加深對燃燒過程的了解,輕而易舉地就記住了相應的理論知識。
最后,抓好實踐教學,改變以往落后的考核方式。汽車發動機原理實驗不僅有經典的速度特性試驗、負荷特性試驗,同時根據近年來的技術進步,增加了汽車發動機排放試驗、示功圖測試與燃燒特性分析試驗等。學生普遍反映,通過親手做實驗和分析實驗結果,進一步加深了對發動機基本原理的理解,原本在課堂上感覺到比較抽象的內容變得形象和具體了。改變傳統的考核方式,評價學生的綜合能力。為了鼓勵學生自學、實踐與創新和參與教學的主動性,本課程在考核方式主要體現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評價,采取注重平時的多種考試考查相結合的方法。考核的成績分布大致為:平時成績占10%,課后實踐成績占20%,期末筆試成績占70%。
3.中職院校發動機課程教學的發展方向
首先,實現雙語教學。雙語教學是當前教育改革的熱點和重點,教育部近年來組織大量的汽車方面的教材。對于工科類本科生來說,在當前的學習及今后的工作中,會接觸到大量的外文專業資料以及外文使用手冊,特別是現在的一些工程軟件都是外文的,而這些專業的詞匯在大學英語課程中是很難接觸到的。因此,在汽車發動機原理課程中開展雙語教學是很有必要的。
其次,加大網絡課程的研發力度。汽車發動機原理課程理論性和實踐性均較強,而且大部分的內容比較抽象。因此,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我們計劃實施汽車發動機原理網絡課程項目,使學生通過更為方便的網絡對發動機原理課程進行學習。
最后,提高科研能力有利于教學。任課老師是否有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直接影響著專業課的教學效果。豐富的科研經歷使教師能給學生及時和生動地講解一些最新理論和研究前沿,并且研究中獲得的成果和數據也能豐富講課及教材內容。因此,我們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更加積極的投入到科研中去,特別是響應我校提出的狠抓產學研合作的工作。
參考文獻:
[1]沈文龍,王寶梁,張秋霞.澳大利亞職業教育汽車專業培訓包的分析與應用——以發動機課程為例[J].機械職業教育,2017(09):38-42.
[2]李文達.淺析發動機課程授課模式的改革方向[J].科技經濟導刊,2017(08):165.
[3]周曉塨.淺談交互式電子白板在中職汽車發動機課程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6(33):26-27.
[4]鄭凱.基于P-TEC電控發動機課程項目教學改革[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5(05):126+187.
[5]呂江毅,龍建,崔永春.基于工作過程的汽車發動機課程改革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12(27):131-133.
作者簡介:
解學芳(1982.1-),女,山東省濰坊市人,漢族,本科,助講,研究方向:發動機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