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麗
【摘要】我國高職教育面臨著人才培養與市場需要的偏差,高職學生的就業問題突出。發展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培養應用型人才,使高職教育生能夠適應崗位,早日就業。
【關鍵詞】高職教育 ?教育改革 ?就業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1-0250-01
國家開辦高職教育的目標是為當地的基層經濟組織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高職教育要與當地的區域經濟發展,就要在專業設置、人才培養和課程改革、實驗等方面以就業為導向。
一、基于就業導向的高職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高職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體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職教育為我國培養了一大批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的高素質技術應用型人才。隨著我國高職教育的大眾化進程和就業制度改革不斷加快,解決高職畢業生遇到的就業問題也提上日程。高職院校要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培育學生的職業能力,深化教育課程改革,調整課程結構和內容,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和就業能力,實現人才培養和市場需求對接。解決學生就業難題,符合市場要求,不斷提高辦學質量,培養高素質并且適應市場需求的畢業生,保證學生的就業質量。
二、現今高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基于就業導向的高職教育改革沒有深入到學生課堂
長期以來,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教育改革大多停留在文字層面。高職教育改革實施時間短,在實踐中遇到的困難沒有解決的經驗,畢業生追蹤機制時間短,難以挖掘課程設置和內容上的不足,畢業生和學校缺少真正有效的深層次、多方位互動,教育改革難度較大。
(二)部分高職教育的教師觀念落后
教師在高職教育改革中注重對課程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對現代高職教育思想、課程的改革等問題缺乏研究。
(三)學科本位課程與教材體系制約了教學方法的創新
高職學校雖然改革力度較大,但還沒有完全擺脫學科體系,在課程內容和結構上仍然帶有學科課程的特征,高職院校課程基本視為本科課程的壓縮和再現,高職改革難以取得進展。
(四)課程設置缺乏高職教育的亮點和特色
長期以來,高職教育課程以學科為中心,重理論輕實踐,不注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單純強調知識的廣度和深度,缺乏高職教育的特色,使得人才培養質量下降。
(五)畢業生職業能力不足
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各行業的內容、用人要求也不斷發生變化。現今高職院校的課程體系、內容和結構難以滿足社會發展和行業需要,與用人單位的要求不易吻合。
三、基于就業導向的高職教育改革的具體實施措施
(一)優化課程體系方案,使之符合崗位變動要求
高職院校要以就業為導向,以崗位為依據,按照崗位對高等技術人才的要求,對行業內進行調研,從而確定專業培養目標,合理選擇課程,按照職業能力構建專業的教學計劃和課程體系。
(二)改進教學方法,選擇合適的教材
使畢業生實現零距離上崗,院校與企業實現零距離,就要在改進理論教學方法的同時加強實踐教育,使教學從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轉變,加強對學生應用技能、學習能力、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大力發展校內外實訓基地,幫助學生在工作環境中鍛煉才能,提高學生的競爭力。
(三)注重學生多智能開發,使學生主動學習
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高職學生具有思維活躍,參與度高的特點,同時也有學習目標不明確,動力不足和穩定性差的特點。在課程結構中可以加入多元智能開發的課程,使用與學科教育不同的教學方式組織課程內容,從而調動其學習積極性。
(四)院校要加強實訓基地建設
實訓基地教學是高職教育的教育特色,也是高職教育的教學優勢。在課程結構中加大實訓基地教學的比重,開發實踐教學項目,建立現場教學機制,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職業素養,實現學生與崗位零距離。開展有針對性的教研活動,將實際問題化為課堂問題和教學內容,實現就業與崗前培訓的結合。通過扎實有效的第二課堂教學,開展學生科技活動和職業技能比賽,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力。
(五)推進職業教育專業課程綜合化和模塊化改革
現今的職業教育是單一的學科教程,很難滿足職業教育教學的需要。高職教育是使學生能夠順利完成各項生產任務,要完成生產任務,需要一組學科知識的支持。高職教育改革要注重課程結構的模塊化,基礎知識、通用技能和具體崗位技能三者要有機結合,將原有的單一學科的課程整合,實現課程綜合化。
四、結語
面對就業形勢愈加嚴峻的現狀,高職教育要大力開展實踐和應用教學,基于就業導向,深入課程改革,緊緊圍繞促進學生就業這一主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李蓓蓓.基于就業導向下高職院校金融專業教學改革的思考[J]. 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 2013(6):38-39.
[2]趙禮華.基于就業導向的高職體育教學改革研究[J]. 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5(4):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