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鶴蕓
【摘要】為了了解西安市農村小學教育基礎設施情況,通過以西安市灞橋區D街道小學為例所獲取的調查資料為基礎,結合政府相關實施意見發現當前西安市農村小學教育基礎設施中硬件、軟件資源的不足,并提出相對應的改良建議。
【關鍵詞】農村教育;教育設施;改良建議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鄉村振興戰略,要求“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農村教育在發展農村經濟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農村教育也一直是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薄弱環節,它不僅涉及教育事業發展的全局,而且關系到國家現代化發展的整體走向。陜西省教育廳也于2018年2月14日發布了《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其中對農村學校建設、功能部室建設、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建立健全經費保障機制、提升義務教務質量等都提出了實施意見和目標方向,為實現教育追趕超越和教育現代化奠定基礎。
灞橋區D街道位于西安東郊,經濟發展主要以農業和鄉鎮企業為主,并被列入西安市規劃,建立了“大學園”,是發展教育的重要地點。以灞橋區D街道的小學為例,可以代表西安市農村小學教育的現狀。然而經調查發現,在D街道農村基礎教育設施建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依然會出現師資缺乏、資金不足等問題,影響農村小學教育的全面發展,延緩縮小城鄉教育差距的速度。
一、D街道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情況現狀
教育設施是指開展教育工作所必需的物質資料。它主要包括:教育工作所需要的空間、環境,以及有關的教育教學設備,即教育基建、學校設備和社會教育設施。為了方便了解,所以分為硬件資源和軟件資源。
(一)硬件資源
硬件資源包括教育資金,教學、實踐、生活的設施和場所等要件。應《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的要求, “加強鄉村寄宿制學校建設,確保學校教室、桌椅、圖書、實驗儀器、信息化設備、運動場等教學設施滿足基本教學需要;寄宿制學校宿舍、床位、廁所、食堂(伙房)、飲水、洗浴等生活設施滿足基本生活需要。”
政府在積極地推動小學硬件建設,并且小學新建都是由政府撥款,根據建設需要,撥款不一,在資金上有著大力地支持。目前每個小學的基本硬件配備:教室、操場、籃球場、實驗儀器、信息化設備、圖書等教學設施都很齊全。每所學校的圖書館的藏書都有一定量,并且定時開放。每所學校也建設了規范化的多功能部室,像是計算機房、體育器材室、勞技室、美術室,鼓勵學生們全面發展。因為禁止燒煤,現在每個教室都會配備立式空調,冬天用來取暖。夏天每個學校的規定不一樣,如果天氣情況過于炎熱的話,會開空調,讓學生們有一個比較良好學習環境。
(二)軟件資源
軟件資源包括教育政策、制度、師資、教育精神、人文環境等內容。在《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中專門提到了落實鄉村教師待遇,健全校長和班主任工作激勵機制,落實教室住房公積金財政補貼比例達到12%的政策和教師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大病救助等制度。
隨著待遇的提高,教師對于學校也有著更為強烈的歸屬感和責任感,學生因為多為留守兒童,所以對于每日教導自己的老師也有著很濃厚的信任感和認同感。面對學校當前面對的各種發展困難,校方也在積極地嘗試解決,在每天上下學的時候值班校領導和值班老師都會在校門口將學生們親手交到家長手上。各小學還會自行組織各種活動,如每周一次看電影、研學活動等來豐富學生們的課余生活、緩和學生們學習心情。
二、農村教育基礎設施建設不足
(一)硬件資源
1.資金不足,硬件資源利用率低
一方面是中請資金上,因為各個小學還正在改進,所以依然需要大量的資金。學校申請資金都由校方進行申報并等待資金下撥,但是實際情況是一份中報上報三四次,都很難批下來,這就讓校方很難改進自己的老舊的硬件設備,提高教師的薪資待遇,很難讓教師數量滿足學校的實際要求。
另一方面就是依然存在食堂過小、教室不夠等問題,這些問題依然出現在校園中,說明雖然在近幾年已經加大了教學設施的更新速度,但是在“還用的了”的程度上,更新的速度會明顯變慢。像是圖書館、教室硬件資源雖然配備齊全,但是校方很少會讓學生們自行進入圖書館學習。校領導說學校圖書館的管理老師都是兼職的,所以學生出入圖書館的次數少也有這方面的原因。
2.師資力量短缺
在師資方面,各個小學是完全不夠的。某小學總學生人數在500人左右,在職教師(正式教師和外聘教師)20個左右,但是根據教學要求來說這樣的師資配比是完全不夠的。經常更換任課教師、一師多教、退休多、教師隊伍年齡結構不合理等問題很常見。這些問題直接影響了學生們在接受教育時的連貫性,會出現學生接受學習信息不適應、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教師退休時間集中等問題的出現,會影響學生進行正常接受教育,可能會拖延教學進度。
3. 生活資源沒有保障
在《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中強調了要加強鄉村寄宿學校建設。D街道小學每天只供水一小時,由于房問不夠、供水不足等原因,一整棟住宿樓變成了學校教師的臨時住宿地,基本上算是閑置資源。尤其是供水方面,直接影響了學校的住宿條件,可能使有需要住宿的學生沒有辦法住宿,這樣就實現不了鄉村寄宿學校的建設。在學校食堂也會發生飲食不干凈、質量差的問題,并且出現反應無效的情況。可以看出來,在飲食衛生方面,學校還是沒有保障的。硬件資源的不合理運用可能會導致資源浪費,而不是節省資源,合理運用才會讓學校發展的更好。
(二)軟件資源
1.各主體之間缺乏溝通
D街道存在著一種“父母外出打工,老人留家照顧”的現象,父母在外打工就會導致老師與父母之間的聯系、孩子與父母的聯系、老師與孩子的聯系很少。老師與家長的普遍聯系方式就是校訊通和微信群,但這兩種溝通方式的用途僅限于作業的通知,很少有班主任與家長之間對學生近況進行交談,這樣可能會使家長不知道學生近期的表現或者想法,有很多問題家長也不能及時向老師反應。
2.教學內容脫節
在輔導材料方面出現了限制學生可接觸的學習材料的現象。國家減免了農村學校學生的全部學雜費,雖說替許多的家庭減少了生活負擔,但是使學生們在學習方面沒有充足的練習題來復習鞏固。老師們不允許額外的要求學生們購買另外的學習材料,使學生很少能接觸課外的習題來加深自己的學習內容。
3.安全問題
每所小學上下學都由值班領導和老師負責,但還是有學生自己上下學的現象,雖然學校的相關規定是必須由家長親自接送,面對這樣的模糊漏洞,校方也并不能做出什么有力的行動,畢竟有些會有家庭原因的限制,但是學生上下學的安全問題依然存在著隱患。
4.沒有實用型部門
D街道各個小學都沒有醫務室和心理咨詢室,因為校方反應沒有專職的生理、心理醫生,如果有生理健康問題或者心理健康問題的話,并不能進行處理或者緊急處理。醫務室和心理咨詢室等沒有完善的配備,可能會導致學生的心理和生理得不到及時的治療,這可能會讓學生的健康受到威脅。
三、改進農村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的建議
(一)加強師資團隊建設
1.提高教師待遇,留住現有師資
通過調查了解發現,教師薪資問題是D街道小學缺少師源的根本原因,尤其是外聘教師。外聘教師在每所小學所占的比例大約在5 0%,然而在薪資低于生活需求的情況下,有很多外聘教師會選擇在培訓機構兼職,這樣會使外聘教師的工作量加大,可能會導致學校和機構兼顧不濟的現象。所以,應該盡快的調節薪資水平,留住師資資源和減少外聘老師的兼職情況。
2.增強宣傳力度,增加教師資源來源
面對D街道的小學由于老師退休的時間集中而導致的教師年齡層級結構分配嚴重不均的現象和正式教師的缺乏,可以通過與師范類高校進行合作來解決。如果加大“教育幫扶”的宣傳和高校進行合作,一方面可以讓D街道小學始終有保量的年輕教師進行教學;另一方面,也可以給高校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實現“雙贏”的結果。
(二)完善部門
醫務室和心理咨詢室是現代小學必備的部門,這關系到學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生理健康問題是可以及時發現的創傷,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進行治療,以保證學生不會再受到其他的傷害。而心理健康問題是不能被立即發現的,并且治療時間較長,需要專業人員跟蹤診療,以保證學生不會受到更深的影響。在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方面為了不耽誤學生的生理治療和心理治療,D街道的各個小學應該嚴格配備這類需求設施,讓學生良好健康的成長。
(三)推進教育改革,增加特色課程
讓農村教育內容跟上城鎮的教學速度,學校可以更多地承擔教學輔導材料的費用,不因為輔導材料的限制而導致教學內容范圍小。繼續完善課余活動管理制度,合理分配功能型教室使用時間,培養學生興趣,豐富課余生活。增加具有地方特色的課程,突出農村教育的特點,例如在德育課上突出熱愛農村、扎根建設家鄉的要求;增加課外活動和室外教學,豐富學生們的課余生活。
(四)合理利用資源,推動科技創新教育
現在D街道的各個小學的硬件資源都比較完備,所以應該充分利用所有的現有資源,學校應該做出良好的規劃,給學提供更加廣泛的學習內容,做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推動科技創新或者電子技術方面的教育,讓學生們提早接觸科技創新研究成果,增加電影、科教片的觀看時間,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
(五)改善生活條件,推進寄宿制度
D街道各小學應該響應教育局的號召,建立農村小學的寄宿制度。從征集有意愿住宿學生、確定可以住宿學生到學生成功住宿這三個步驟為基礎,建立完善的住宿人員選擇、確定的制度,以此幫助確有需要的家庭。并且宿舍的數量、宿舍用水等都是學校需要客觀、科學做出統籌規劃,在現有基礎上滿足住宿條件。
(六)提高對小學的關注度,吸引社會資助
近幾年D街道的各個小學會主動聯系社會上的愛心人士是否愿意進行資助的情況減少了,政府和學校應該加大宣傳力度,多聯系企業、愛心人士對貧困學生進行資助。因為教育改善僅僅依靠政府是完全不夠的,聚集起來的社會力量可以為農村小學改善學習環境做出努力,讓社會和政府的力量聚在一起,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范琦.學困生在軟性教育資源分配中所處的劣勢地位分析[J].基礎教育研究,2013,N0.363,31+33.
[2]李巧.淺析農村中小學基礎設施建設存在的問題[D].衡陽師范學院,2014.
[3]陜西省教育廳《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陜政發[2018]6號,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