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輝+王玉芬
摘 要:基于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兩個基本出發點得知,在學習小學數學過程中,學生學習動機的有效激發、利用和升華,對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具有關鍵作用。為此,教師應當依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從教師關愛、有效導入以及情境創設等方面入手,培育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的外部動機,進而激發其學習的內部動機,以共同促進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及效率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數學;馬斯洛需求理論;學習動機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04-002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4.015
心理學告訴我們,人的動機的產生,主要是為了滿足某種需要及維持某種行動所產生的內部驅動力。動機產生的源泉在于人的需求?;谶@一觀點可以得出,一旦滿足了人的某種需求,即可有效激發和調動其積極性。這是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核心要義。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人的需求大致可分為五個層次,分別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和愛的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實現需求。這五個層次需求呈階梯狀排列,其中生理需求位于最低層級,即人的最基本需求,只有滿足較低層次的需求后,才能激發上一層次的動機。根據馬斯洛需求理論得知,只有當滿足學生最基本需求時,才能進一步激發其學習動機。而在實際教學中,最缺失的一般為愛與自尊。為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著手構建新型教學關系,充分尊重學生人格,重視保護學生自尊心,并不斷完善激勵機制,使學生感受到愛與自尊,從而激發起向上學習的動機。
一、教師關愛,培育動機
(一)重構良好師生關系
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是回歸愛與自尊教學課堂最關鍵的因素。教師只有重構與學生的關系,通過與學生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師生關系,而非居高臨下采取“教師主教、學生被動聽講”的機械教學,才能深入學生內心,知其所想、曉其所需,進而通過曉之以理、導之以行,讓學生在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自覺主動地學習,確保其主體意識得到充分發揮,學習動機得以有效激發。為此,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要用關懷、欣賞的目光對待每一位學生,真誠與學生交流和討論,并認真傾聽每一位學生的心聲,用愛和關懷去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
(二)注重發揮激勵功能
基于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可知,在教育教學中,最影響學生學習動機的首要因素在于評價與激勵方式。實際教學中,教師所面對的教學對象不一,學生層次各異,只有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達到其層次范圍內的目標,讓其體驗到成功之樂,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主動學習與參與課堂的動機和積極性。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尤其注重評價與激勵功能的發揮,依據學生短期成績、學習努力程度、綜合表現等因素,去發現并肯定學生的“閃光點”,給予其適當的表揚和贊賞,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同時,對于部分學習基礎較差、態度不端正的學生,也不能一味地指責,而應當多加引導和鼓勵,在充分保護其自尊心的基礎上,指出其存在的缺點和不足,并提出改進建議。以此,才能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朝著各自的目標而努力,才能促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形成各自的學習動機。
二、有效導入,激活課堂
良好的課堂導入是打造有效課堂的重要影響因素,同時也是激發學生自覺主動學習動機的主要策略之一。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上,有效的課堂導入可以通過以下幾個途徑。
(一)巧用故事導入,煥發課堂活力
對于小學階段學生而言,一個簡單但幽默的故事,便足以能夠激起他們無限的遐想和積極性。為此,在課堂導入中,教師應當善于借用故事導入形式,來不斷激活課堂教學的活力。例如,在學習“分數比大小”一課時,我巧借“西游記”故事進行發揮,創設出一個新的故事情境:師徒四人經過火焰山腳下,口渴的厲害,悟空買來一個大西瓜,分別切成1/3、1/4、1/5、1/6、1/20五塊,然后讓唐僧和其他師兄弟自己挑選。八戒貪心的說要1/20這最大的一塊,惹的一眾師兄弟大笑。請問這是為什么?通過簡單的故事導入,將枯燥的數學知識轉化為幽默的故事探討,既有助于達到抽象知識具象化,又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其更加自覺主動地投入到知識學習中去。
(二)制造懸念,點燃思維
對于有經驗的教師而言,在新課導入過程中,通過制造扣人心弦的問題懸念,來吊起學生胃口,激活學生思維,無疑是較為有效的導入方式之一。圍繞問題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問題中生奇、生趣、生成學習動機,從而達到點燃學生思維,激活課堂生機的效果。
三、情境創設,快樂學習
(一)創設游戲情境,體會知識之樂
依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相關內容可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采用寓教于游戲的教學方式,做到將游戲與教學有機結合起來,最能符合小學階段學生學習心理和特點。對此,教師應當積極創設多種游戲情境,讓學生在游戲中充分參與教學活動,并將感性思維過渡到理性認知,從而實現有效學習目標。
(二)創設主動學習情境,體會實踐之樂
通過實踐教學發現,不少對學習帶有厭倦情緒的學生,往往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對此,教師可以依據學習動機遷移原理,將數學教學與動手實踐操作有機結合起來,利用其參與實踐操作的動機,來培養起形成主動學習數學的動機,進而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教學“統計知識”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統計班上學生人數、家庭成員人數、課本數量等。通過一系列實踐活動,來鞏固和提升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并在實踐中激發新的學習動機。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上,能夠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方法和策略有很多,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當基于充分理解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基礎上,按照教學實際需要及學生實際需求,不斷改進教學方式、方法,有效利用各種教學手段,來活躍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動機,進而達到提升教學成效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李丹,辛自強.小學數學學優生和普通生的學習動機與表征水平的關系[J].心理研究,2010(4).
[2] 何玉仲.淺談小學數學課堂導入藝術[J].學周刊,2012(10).
[3] 鄒曉丹.淺談小學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J].時代教育,2013(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