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琴
摘 要:預習是提高小學生課堂學習效率,使學生獲得全面發展的有效方式。教師要不斷強化學生的預習意識,幫助學生掌握科學、有效的預習方法,建立科學的預習評價體系,全方面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
關鍵詞:預習;小學數學;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04-010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4.061
預習是在課前所進行的自學,學生的預習能力提高了,他們的自學能力也會隨之得到很大的提升。在小學數學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努力引導學生進行預習。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培養學生的預習能力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強化學生的預習意識
(一)在班會或講座上強調預習的重要性
小學生的預習意識都比較弱,教師可以展開以預習為主的班會或是講座,讓學生明白預習的目的何在,體會到預習的價值所在——預習能夠消除在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攔路虎”,找到學習的疑難之處,提高聽課效率。
(二)引導學生多讀名言
很多名人以及數學研究人員都強調過預習的重要性,引導學生讀一些與此相關的名言,就能夠有效地強化他們的預習意識。例如,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
二、幫助學生掌握科學、有效的預習方法
(一)構建預習流程圖
在預習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分五步進行預習:一是閱讀課本,二是動手操作,三是嘗試練習,四是提出問題,五是自我評價。
在第一步閱讀課本的過程中,要先弄明白要學的那一課的重點知識是什么,這一知識是怎樣來的,以及我們應該怎樣去運用這一知識。動手操作是要讓學生結合所學內容做一些動手的項目,如畫一畫,量一量,拼一拼等。嘗試練習是讓學生嘗試著去做教材上的練習題,學生可以結合自身的學習能力去選擇習題的數量與難易程度。在預習過程中,如果學生遇到了不理解的內容,可以標注出來,并寫出自己的疑問,提出新的問題,這一步就是提出問題。進行自我評價就是對自己的預習成效進行統計,看看自己理解了多少內容,還有多少不理解,這樣學生預習的信心就會逐漸增加,在第二天的課堂上提高聽課的效率。
(二)設計預習案
預習案的編制目標是要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使用,減少學生的預習時間,使他們更為輕松地展開預習。從內容上來說,預習案一般有兩點,一是學習目標,二是預習的要點。教師要在學習新知識的前一天將預習案發給學生,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反饋預習效果。
(三)預習指導策略要分層
首先,教師要對預習的目標進行分層,也就是讓學生明白在預習中應該掌握新知識的比例,其中優等生應該為70%-90%,中等生應該為40%-60%,差生則為20%-30%。
其次,教師要對預習策略進行分層。優等生要能夠明白知識的來龍去脈,采用多種方式來解決所遇到的問題,所提出的問題要有價值,并嘗試著自己去解決這些問題。如果學有余力,還可以指導一下其他同學的學習。中等生要打好基礎,在預習中如果遇到困難,要學會利用網絡查找資料,或是觀看微課。差生要能夠找出本課所涉及的舊知識,嘗試著學習新的知識。
對預習指導策略進行分層,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明白自己的預習目標,提高學生的預習自信心,還能使學生掌握科學的預習方法,使他們的預習收到更好的效果。我們還可以讓“兵教兵”,增強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使學生“學有所幫,學有所扶,學有同行”。
三、建立科學的預習評價體系
評價是學生預習能力培養的土壤。教師要不斷更新評價的方式和形式,建立健全的評價體系,使學生對預習充滿了熱情,強化他們的預習意志。
(一)建立健全的評價激勵機制
1.學生自評。為了幫助學生記錄自己的預習成果,我會在每個月給他們發“預習情況記錄表”,由學生來記錄自己在預習過程中所用的時間、預習的內容以及預習所得。這樣,預習就實現了可視化,增強了學生的成就感,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反思和總結,從而實現對預習的有效調控。
2.評選優秀小組與個人。我會將學生5-6人分為一個小組,一人為組長,負責統計學生的預習情況,一人為評價員,負責監督和評價本組的預習工作。經過了個人評價與小組評價,我會給予最終的評價。最后由數學課代表和各小組組長組成“評價小組”,匯總每組的統計結果后,每周進行一次評選,選出優秀的預習小組與預習個人。教師會為優秀小組和個人頒發“證書”,以此來鼓勵學生的預習熱情。
(二)扭轉學生的預習觀念
很多學生認為,預習必須全部弄懂,還要獨立進行,花費大量的時間。其實不然,預習是要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基礎量力而行,只要用心學習就可以,能學懂多少算多少。在預習過程中可以去請教其他人,了解和學習其他人的學習方法,理解他人的觀點與思路。預習的時間是由自己靈活掌握的,可以先將當天的作業完成,再看剩余時間有多少,由此來決定預習時間的長短。教師要將這些預習要點告訴學生,扭轉學生的錯誤觀念。
(三)對學生的預習進行檢測
預習檢測的形式比較靈活,可以利用課本,也可以利用教輔,或者是由預習小組設計檢測方法。可以是書面檢測,也可以是口頭檢測,選3-5道題,讓學生在5分鐘之內完成。檢測要在上課去3分鐘完成,不能影響正常的課堂教學時間。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見,教師要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重視預習,教給學生科學的預習方法,加強預習效果監測,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發展。
參考文獻:
[1] 楊伍河.小學數學預習習慣養成的策略探微[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7(15).
[2] 李步良.分類設計 有效預習——例談小學數學預習作業的幾種類型[J].中小學數學(小學版),2016(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