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昕呈
摘 要:社會是一個整體,社會生活中的每一個事物都是關聯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今天,網絡這個新的社會成員的出現,給我們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要重視網絡問題和由此生成的網絡文化問題。
關鍵詞:互聯網 網絡 文化 網絡文化 網絡世界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650(2017)10-0-02
精神的毒素比之物質的侵入更加可怕!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形成了一種可怕的習慣,早晨睜開眼第一件事是摸摸手機在哪里,出門第一件事是看看帶手機沒有,晚上睡之前最后一件事還是玩手機。一百年前國人躺著吸鴉片,一百年后我們躺著玩手機,姿態卻有著驚人的相似!隨著網絡的普及,由網絡產生的網絡文化會不會讓現在的中國經歷另類的第二次鴉片戰爭,會不會讓傳統離我們越來越遠。這都是新時代下人們需要考慮和警醒的問題。
一、中國互聯網現狀
1994年中國互聯網被真正獲準加入互聯網,實現了與國際互聯網的全功能連接,當時在國際上排名第77位。作為一個后發網絡國家,中國的發展非常迅速,目前的中國互聯網已經被譽為全球第一大網,網民人數居世界最多。
根據2016年1月22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第3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 2015 年 12 月,我國網民規模已達 6.88 億,幾乎為中國總人口的一半。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 6.2 億,人均周上網時長為 26.2 小時。就是說現在的中國,已經有半數的國人接入互聯網,每兩個國人中就有一個人上網,現在的中國幾乎是一個人人有手機、人人用網絡的時代。22年,網絡由一個人們單純的信息獲取的工具發展成為人們日常工作、生活、學習、交流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比如辦公軟件,網絡游戲、網絡音樂、網絡視頻,網購、微信、微博等等。他就像文化的氧氣分子,無處不在,我們也許看不到他但卻能深刻的感知到他的存在。
二、互聯網的影響
以前互聯網是少數人的福利,現在卻已經普及到社會各個層面,現在的人幾乎時時刻刻都在和網絡打交道,網絡已經代替我們的腳步而行動,現在的我們只需要動一下鼠標或者手指就可以解決很多的事情。比如;上班的時候用網絡辦公,上班之余用網絡聊天、購物、閱覽,可以說網絡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網絡已經成為人的二次元生存空間、生存環境。現在人與網絡相處交流的時間比任何方面都多,網絡這個具有時代特色的個體已經越來越融入到我們的生活,融入到我們的骨血,成為了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一個載體,可以說現在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是一個網絡盛行的時代。隨著網絡的發展,網絡和文化偶遇,由此產生的網絡文化問題對國人的思想意識形態形成了一種新的沖擊。
一是對傳統人際關系形成沖擊。用網絡的一句流行語來說: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我與你相隔千里,而是我在你身邊,你卻一直在看手機。這其實也是對人與人的關系、人與社會的關系的一個嗟嘆。現在的很多人,有問題、有想法都喜歡在網絡上發表感嘆,發表評論,然后坐等別人的評論,不在像以前那樣有問題是請教長輩或與朋友探討,或是自己查詢資料,尋求答案;而是有疑惑、有問題問“度娘”, 貌似網絡上的就是對的,就是真的。逢年過節的家庭聚會少了,互相拜訪少了。過年了,過節了,親人朋友有啥事,微信紅包拿來就好。中國傳承千年的傳統的“禮輕情意重”的含義沒有了,老人一直說的“人到就好”的內涵丟失了。一直以來,中國就是一個重視家庭關系、血緣關系的國度。但是互聯網的普及,卻打破了這種靜謐的美好。越來越多的人沉溺于把大部分的時間花來捧著手機發微博、看小說、看視頻、玩游戲;一個人陪伴手機的時間比與朋友、家人在一起的時間多,一個人對手機微笑的時間似乎比對家人微笑的時間還多,一個人有時間玩手機,卻沒時間親近孩子,沒時間陪愛人,沒時間盡孝道,陪伴父母!人與人之間的人際關系正在冷漠化。
二是對傳統道德形成沖擊。互聯網世界是一個虛擬開放的世界,只要你懂網絡,都可以來網絡世界轉悠轉悠。在網絡中的交往約束少、禁忌少;你不用對我了解太清楚、我也不用對你太明白,只要有一個交談的契合點,就可以成為很好很好的網友,人們可以在網絡世界發表自己的任何想法,好的不好的都可以,任你自由發揮。而源于視覺的誤差,坐在電腦前的人,拿著手機的人都有一種莫名的安全感,不會對自己的言行感到不安、感到愧疚,反正是對面想坐不相識。所以似乎可以在網絡世界恣意放縱,為所欲為。這就使得社會道德在網絡中形同虛設,在網絡中,想撒謊就撒謊、想批評就批評、想罵人就罵人,不會為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不安,不會管自己的言行是否會帶來什么不好的后果。但是在現實世界中人們不會對一個人任意批評任意責難,因為現實中我們會考慮這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會結合這個人的平時表現思考他的錯對差異;現實生活中我們會考慮我們的言行帶來的不好影響、會考慮社會、道德的因素。 近在咫尺其實可能相隔千里,現實的社會道德在網絡中似乎形同虛設。
三是對傳統文化地位形成沖擊。當今世界,與傳統的用堅船利炮進行武力侵略的方式相比,當代的這種文化的入侵它是非常隱蔽的,但是它更具有滲透性。因為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世界變成了一個村落,這在方便國與國交流的同時也給外來文化打開了方便之門。所有國家都可以通過互聯網來傳播、推銷他們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價值觀,在占領不同國家的文化市場的同時賺取大把大把的外幣,既攻心又賺錢。比如美國的好萊塢電影,比如韓國的服飾。而這些國外的不同思想文化快速的傳入中國對中國傳統的文化、國人的價值觀形成了一種交融和交鋒,中國也面臨著同其他國家文化流派爭奪思想陣地的困局。我們如果不加以反擊,不加以駁斥,那我們引以為豪的東西,比如被韓國改成韓醫申遺的我們的中醫、作為我們文化傳承標志的漢字、我們流傳久遠的民間故事花木蘭等等很多屬于中國的東西可能就會變成其他國家的。互聯網時代,文化侵略的方式多種多樣,所以我們真的應該在怎樣把我們引以為豪的有價值性的東西向世界傳播方面下功夫,從中國制造變成中國創造,改變為他人做嫁衣的局面。讓中華文化真正的走出國門、走向世界。endprint
三、文化與網絡文化
文化與網絡文化,百度有各種解釋,總結來說文化是人類所有的物質產品、精神產品的總和。而網絡文化是以新技術——電腦互聯網絡為物質基礎和載體的一種文化樣式。就是說網絡文化也是一種技術文化,根源還是人類傳統文化,只不過是形態變了。傳統文化是來源于人的活動的意識反映,網絡文化則直接來源于人的網絡活動,但最終的歸結處都是人的意識。只不過網絡文化與傳統文化相比全球性、世界性更濃,可以說只要有人的地方, 就會有網絡, 就會有人的網絡活動,就會有網絡文化。它不分區域、不分種族、不分國家、不分階層,每一個網絡用戶都自由平等地在網絡上交流、發表自己的意見,展示自己的個性,可以說網絡文化是一種開放性的文化。然而,在網絡發展的歷程中,中國可以說是一個后網絡國家,中國是網絡大國,但不是網絡強國,中國的網絡文化如同文化一樣正在受到很多諸如拜金主義等文化意識形態的不同侵蝕,現在的網絡世界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這場戰爭在我們沒有意識到的時候已經開戰,所以重視網絡文化的發展,如何在網絡發展過程中,宣揚中國的優秀文化,打好網絡文化的攻堅戰很重要。
今天的各個單位的工作者,亦或是平頭百姓和在讀的學生,從老到小對網絡都不陌生。我們可以說網絡已經成為我們身邊須一不可離開的東西,比方說手機,現在幾乎是人人都有,現在的人特別是年輕人,比如說我們這一代和后面的90后、00后,都說出門可以沒有帶錢,但是不可以沒有帶手機,可以說,我們每個人每時每刻都被網絡包圍,網絡是我們的天、我們的命、現在的人們離開了網絡就如同魚兒離開了水、無所適從。而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他最大的2個特點就是他的聯系性和他的發展性。而發展也是由聯系引起的,為什么事物會往前發展,是由于事物之間有這樣那樣的聯系,有聯系就有矛盾,而矛盾產生的這樣那樣的運動就推動了事物的發展,如同人,在母體的時候,他是純善的,在他脫離母體來到社會以后,就有了善惡,有了取舍,而他本身作為矛盾體的善惡,取舍就促使了她一步步成長。而互聯網產生的網絡文化也是一樣的,它本身沒有善惡,沒有罪過,網絡最終是促進還是阻礙社會文明完全取決于我們自身。所以我們必須以積極的態度大力發展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我們絕對不能排斥它,要重視它,用好它。
四、培育先進的網絡文化
“存在即是合理”,無論網絡帶給我們的是什么,作為一個已經客觀存在的事物,它的一切負面影響都是時代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現象。重要的是我們行走在網絡上、生活在網絡中,我們需要培育優秀、先進的網絡文化,在網絡發展過程中保持中華文化的競爭力,使普通網民保持良好的動機、情緒、態度等要素,使得網絡更加安全和諧。
一是加強網絡管理。要加強網絡的外部管理和信息編輯管理, 防止網絡文化庸俗化、低俗化,建設相對清新、干凈的網絡環境,逐步剔除不健康的網絡文化內容,宣傳積極健康的文化知識。
二是要加強網絡基礎知識宣傳。把網絡文化看做是先進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加大投入,加快建設,加強宣傳,傳播我們的主流文化,鞏固我們的意識相態,讓不同地區、不同身份的所有網民有自主的防范意識更重要。
三是加強網絡文化人才隊伍建設。人才建設的成功是管理成功的關鍵,普通大眾一般都只是外來的直接參與者而非策劃者和管理者。網絡的策劃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往往都是國家或者說是國家工作人員在扮演,而這部分人在每個家庭或者家族中占有的分量往往是很大的。所以,增強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網絡文化知識,培養網絡管理的技術人員,讓這部分人傳播先進的文化、先進的文化知識,往往會給建設文明的網絡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是宣傳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個民族自己的文化習慣、文化傳統還是會影響、引導和規范網絡人的網絡行為。因為人的行為是受意識支配的,它是意識的直觀的集中的反映,人的網絡活動總會有意無意地包含著意識問題,文化問題;可以說文化是自然而然地融入網絡行為中引導和規范著人的網絡行為的。所以在網絡世界中,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準,宣傳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占領意識的制高地,提高抵制外來的腐朽性、異化性的文化和意識的侵蝕。
參考文獻
[1]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第3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2016年1月.
http://cnnic.cn/gywm/xwzx/rdxw/2015/201601/t20160122_53283.htm
[2]洪拓夷;網絡文化產生的基礎[J];現代情報;2003年10期
[3]黃文玲;《網絡文化的價值特性及其發展路徑》 (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 2005 年第 2 期.
[4]蔡武;《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人民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15年2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