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琳瑋
摘 要:本篇論文以北京市朝陽區文化館、唐山市豐南區文化館為例,通過其先進的管理模式及創新、開拓的理念,旨在分析當代社會環境之下的文化館的職能轉變及未來發展方向。
關鍵詞:文化館 職能 發展方向
中圖分類號:G2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10-0-01
隨著近代中國門戶對外開放,西風東漸中的社會大眾教育活動逐漸興起。民國初期,江蘇省政府著手組織籌建省立通俗教育館,至1915年8月,江蘇省立民眾通俗教育館在南京市正式建成。從民眾教育館的建設至今,文化館經歷了百年發展歷史。在過去的100的歲月中,中國文化館在改良民眾文化、改善民眾生計、塑造公民觀念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2016年,是我國文化館發展歷程中第二個100年的開局之年,應該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一直以來,文化館作為群眾文化活動的主要陣地,在傳播、交流、參賽等方面不斷做出成績,但未能產生更大的社會效益。如何更為有效地推動民族文化藝術的保護和傳承,如何以各地文化館為載體發揚民族文化的價值,如何全面提升文化館綜合管理水平,更好的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成為我們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課題。帶著這樣的思考,筆者有幸赴唐山市豐南區、北京市朝陽區參觀調研。
臨水而建、傳統文化氣息遍布的河北省唐山市豐南區文化館及地處中國政治中心、文化底蘊濃厚的北京市朝陽區文化館給人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兩地文化館各有特色。豐南區文化館功能強大、設備齊全的硬件設施不禁讓人感嘆,其滿是中國傳統文化色彩的培訓教室、書畫室等讓人眼前一亮,從墻面設計、室內擺件、色彩搭配到培訓內容都緊緊結合中國傳統文化色彩。單說“樂教園”學生培訓教室,墻面掛的是《論語》、《弟子規》等相關內容的展示牌,充滿傳統文化氣息。剪紙、書法作品到處可見。專業的調音室、豐南大劇場、升降舞臺及樂池,配套設施齊全的劇場候場室、更衣室,分類齊全的檔案室也十分出彩。作為全國優秀文化館,豐南區文化館處處顯示著古典與傳統的氣息,館舍構造和館內陳設充滿中國元素。作為群眾文化服務單位,豐南區文化館免費培訓工作突出,值得我們深深思考和學習。
北京市朝陽區文化館徹底刷新、顛覆了我們傳統概念中對于文化館的理解。它的布局、設計、擺件、色調等方面都十分具有特色,一進大廳,映入眼簾的是收集到的各種老物件,這樣的做法是為了讓前來參觀的群眾尋找到過去的記憶,沒有距離感,感受到的是一種親切。這些過去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是最具生活氣息的老物件,大到各種各樣的電視機、拖拉機,小到各式各樣的酒瓶、煙盒等,無不夾帶著時代的氣息和記憶,代表著我們曾經走過的歲月。獨具特色的“9個劇場”,即大劇場、TNT小劇場、小梨園劇場、后SARS劇場、集裝箱DV劇場、露天劇場等不同主題、風格的演出場所,其中最小的50平米,最大的1500平米。大大小小的劇場,老照片墻等風格迥異,內容豐富,無論你在哪都可以領略到不同的文化藝術,感受到它不同的文化魅力。
新文化運動領袖之一梁啟超先生一生秉持著“救國圖存、開啟民智”的思想主張,這一主張在朝陽區文化館得以延續及繼承,站在對文化館發展歷史的反思、對社會現實批判的角度上,“救亡和啟蒙”、實現全民教育成為21世紀中國文化館共同的主題思想和目標。北京市朝陽區文化館開設了許多有意義的課題及培訓輔導,例如大碗茶故事會、下崗女工大鼓隊、老大媽論壇、北漂文藝青年創業活動等,不僅僅反映了文化館教育公眾的功能意識,而且解決了許多人就業和再就業的問題,這也是他們所開展的十分具有意義的亮點活動。這樣的做法很有推廣性,將傳統文化館的功能拓展了,文化館緊緊圍繞著老百姓,貼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靠近不同的社會群體。
一般意義上,我們傳統概念上的文化館往往給人:觀念陳腐、工作狀態死氣沉沉的印象?,F在它的發展方向、動力、思路、格局,目的亟待重新確認。在新的歷史時期里,文化館作為一個地域價值觀的體現,引領著所在區域的文化走向,它存在的意義巨大??梢哉f,文化館是全民的文化館,全民都在依靠文化館,文化館和人民的生計密不可分。文化館不是建筑的概念,不是愛好者的機構,不以專業、舞臺為主導,而應該始終秉持開放的觀念及態度,為老百姓服務、辦實事。
首先,增加服務載體,實現價值觀的轉變。
文化館走進社區是新的歷史進程中文化館新的使命,是新紀元的開始。在參觀調研北京市朝陽區文化館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其所開展的所有活動及培訓都是緊緊圍繞市民及各類社會群體、社區居民,例如文化進社區,辦屬于老百姓自己的展覽,“俺們都是活雷鋒”、“媽媽舞廣場新敘事”、“社區居委會”的建設、農民工第一次作為文化符號出現在北京街頭的各種活動,清楚的將自己的文化館打造成為“全民共享、德智美并存”的新型文化館,把握好自己的方向和目的,也最大限度的將文化館所做之事推廣出去,實現觀念上的大和廣。文化館作為承載新文化運動的關鍵場所,其肩負著教育公眾的意識,承載著我們共同的中國夢,我們所要做的是將文化館的功能和作用發揮到最大,始終以人民為中心,為民辦實事,為民發聲,為民服務,接近和深入到社區、深入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次,打造智能文化館,全方位介紹本地歷史及文化。
作為開展群眾文化生活,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的文化館,應時刻保持與時俱進,并且將所在區域的特色運用的淋漓盡致。中國地大物博,擁有十分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淀渾厚,而各個地區又有其不同的特色及亮點?,F今,我們所應該做的是將文化館辦的有特色,開辟一片屬于自己的新天地,讓每一位前來的游客更好的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近距離感受和了解北京市朝陽區、唐山市豐南區兩地文化館不僅開闊了文化工作者的眼界,其先進的管理模式更是讓我們刻骨銘心。當下中國社會中各地的文化館可以由此認真總結經驗,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出一些適合自己發展的辦法和章程,創立新的文化載體,努力提高文化館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能力,真正做到“文化惠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