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彤+徐毓鴻
【摘 要】教師在數學教學中,除了要上好一堂課外,還要搞好學生的數學作業。其中作業的設計與布置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高中數學作業的設計與布置的原則是明確作業目的、控制作業總量、加強作業針對性、豐富作業形式。
【關鍵詞】高中數學 作業 設計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4.155
隨著新課程改革在全國的推行,傳統的高中數學作業已不能適應新課改的需要,正如《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因此,作為高中數學教師,應順應時代要求,巧妙設計高效的數學作業,以引導學生在作業過程中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從而體現新課程標準的精神.
一、明確作業目的
教師必須明確作業的目的才能在作業的各環節進行優化,而不拘泥于習慣、形式和教條。與概念性學習相關的作業不僅要有變式練習,也可以有實際操作、觀察,只要能促進概念形成的活動都可設計成作業;操練技能型的作業是目前中學的主要形式,但應恰當認識“熟能生巧”的觀點,謹防“熟能生笨”、“熟能生厭”;解決問題的作業要求學生綜合應用數學知識,利用各種思維方式。由于新問題可以培養學生思維的新穎性,深刻性等品質,也可以檢驗雙基的扎實程度。因此,教師應精選內容,由于此種作業難度大,要求高,能提高學生能力,也容易讓學生產生挫敗感,望而生畏。如果采取簡單模仿,大運動量的重復訓練,不讓學生產生真正的思考過程,就降低了作業效益,適得其反。
二、控制作業總量,提高作業質量
學生的學習時間是常量,如果不顧學生實際的超量作業,不僅難以達到教師的期望,更會帶來學生抄襲應付,弄虛作假,或是置之不理現象的發生,所以控制作業總量是教師作業布置必須考慮的問題。但僅僅減少作業數量,有可能導致成績下降,師生難以承擔如此風險,因此必須保證作業的質量,所以我把主要的功夫花在了作業的針對性上,每選一題必先自己先做,每遇新題要動筆做出答案,仔細揣摸學生面對作業題時的思維,挖掘每一題的訓練價值和教學價值。要想讓學生逃離“題海”,教師非得是“題海”中的游泳高手不可。提高作業質量還體現在突出重點,敢于舍棄上。為了訓練一個高難度的技巧有時要花費很多時間,有的學生可能永遠也掌握不了某些技巧,而有些技巧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無足輕重,舍就舍吧。如數列中的遞推數列問題,其蘊含的遞推、遞歸思想很重要,但由遞推關系式求通項公式的方法技巧性強,耗時不一定見效,反而挫傷了學生積極性,所以我認為在這個知識點上不必花費大力氣。
三、設置“剛性作業”與“彈性作業”
“剛性作業”由教師布置,全班同學完成,多數時候老師批改,設計時要仔細斟酌,講究針對性、典型性和層次性。講究針對性首先是教師吃透《大綱》,內容、方法、難度應符合大綱要求,其次應符合學生實際,圍繞重點知識和學生的薄弱點、易錯點及易混點選擇習題;講究典型性應使習題體現一般規律和通性通法,達到解一題通一類的效果;層次性即作業的易、中、難搭配,既照顧基礎差的學生,讓他們能上手,又要為優秀學生設置些體現思維靈活性和創造性的題。“彈性作業”是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行選擇的課外學習活動。“彈性作業”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自選題型:這是多數學生的彈性作業方式,他們選一本合適自己的參考書,要求有練習題的詳解,針對自己掌握不好的知識、技能進行訓練,在自練、自測、自讀的過程中自我提高。
糾錯反思型:要求學生備有“錯題集”,定期瀏覽最近的考試和作業本,對曾經做錯的習題進行總結,改正錯誤并對錯誤歸因,發現漏洞即時彌補。但要堅持下來,教師的指導不可少,分類要求很有效。大考試卷中做錯的題必須進入“錯題集”,對基礎較差平時做題錯誤教多的同學,選擇部分進入“錯題集”,開始不會,后來又有所理解的題比較合適,基本看不懂的題不要選入,以免打擊太大;優生重在錯誤歸因;“錯題集”是否精美、漂亮不重要,糾錯反思這一思維過程才是關鍵。
閱讀型:有的同學基礎差,概念不清,公式定理不明,讀教科書看例題就是很好的作業。對這部分學生可減少剛性作業的量;而對學習能力和求知欲強的學生,他們會去找其他參考書讀,選擇一些題做,剛性作業對他們是“小菜一碟”,拓展性的閱讀是其主要作業方式。學生的認知結構是有意義學習的最關鍵因素,不同水平的學生實現學習遷移的速度與質量是不一樣的,“彈性作業”為學生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主動建構數學知識搭建了平臺。
四、豐富作業形式,調動學生積極性
形式是為目的服務的,只要能達到教學目標的方法,不拘泥于固有的形式,在選擇作業方式上主要考慮其達成目標的貢獻,特別是學生面對某種形式的作業時怎么想、怎么做、從中會得到什么,權衡其效用時既看認知目標,也看情感目標,有教的角度,也有學的角度。按作業的基本效用可分為下列類型:
鞏固型作業:鞏固基礎、強化技能,解題就是常見的形式。目前高中數學教師主要采用這種作業形式。選好題,控制量,難度適中是鞏固型作業的關鍵。對運算技能類的練習,有速度要求,還可以讓學生寫明完成的時間。
閱讀型作業:在每一章開始復習之前,要求學生閱讀教科書。具體方法是先嘗試回憶,對回憶清晰的部分略讀,對回憶模糊或空白的知識細讀;讀例題之前先試解,會解則略讀,不會解則詳讀,詳略因人而異;檢查的方式是要求學生寫小結,提問題。
總結性作業:在某一章節復習之后,要求學生進行知識小結,題型小結和方法小結;考試之后,要求學生分析情況,寫考試心得,以數學作文為主。
研究型作業:以學生已有知識為基礎,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知識引申,命題推廣,方法遷移等,要求學生查找資料,深入思考,合作探索。
參考文獻
[1]張永春.數學課程論[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11.
[2]吳小貽.中小學課外作業現狀的調查分析報告[J].池州師專學報,2012(8).
[3]周春荔等.數學創新意識培養與智力開發[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