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巍
摘 要: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多元化新媒體的興起給人們帶來了不一樣的視野和思想潮流,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而受到了沖擊。當前大學生對新媒體的接受程度和使用頻率之高,因此不能忽視新媒體蘊含的思想對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沖擊。不同程度的在新媒體興起環境中,我們如何找到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徑,從根本上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的提升,是本文展開討論的關鍵問題。
關鍵詞: 新媒體 大學生 思想政治 教育載體
簡單、便捷、快速的傳播特點是當前新媒體的最大特點,大學生作為年輕一代,更容易追求和接受新生事物,從心底里更愿意享受便捷的生活方式和快速的生活節奏。新媒體自出現以來一直受到廣大大學生群體的喜愛,因此新媒體傳播的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悖或者不同的思想會對大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產生很大沖擊,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顯得十分緊迫。只有在新媒體的不斷沖擊下,順利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才能為我國社會主義接班人打好堅定的思想和政治基礎,不斷促進大學生的成長。
一、關于新媒體及新媒體環境的定義
(一)新媒體環境定義。
傳統媒體是新媒體的發展基礎,相對于傳統媒體發展而來的新興媒體才叫作新媒體,所謂的新媒體主要是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基礎,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充當很重要的信息傳播角色,并且使用人群逐漸擴大,致使新興媒體擁有越來越高的地位,最終形成穩定的新媒體環境。
(二)關于新媒體定義。
最早在20世紀的1967年便出現了“新媒體”一詞,美國的新聞廣播學已經普遍使用,經過半個多世紀,“新媒體”一詞的概念終于得以普及。新媒體是由傳統媒體衍生而來的,始終堅持與時代同步發展,給社會生產、人們生活帶來了很深的影響,目前新媒體在人們的交流及工作中已經處于極其重要的地位。在當前網絡和信息技術繼續進步和發展的大環境下,在教育教學領域應用新媒體已經成為當前主要趨勢,當前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經成為高校學術界討論和關注的重點。總體上看,新媒體能夠得到今天廣泛的應用和傳播根本原因在于數字通信技術、互聯網技術及計算機技術的突破性發展和進步。在高技術的發展和推動下,個性化信息制定、存儲功能、構建互動平臺的能力越來越強,給當前新媒體消息即時性的傳播提供了強大的技術后盾,因此新媒體相對于傳統媒體看,擁有傳統媒體難以比擬的實效性傳播優勢。
二、關于新媒體的特征
(一)關于新媒體的超媒體性特征。
所謂新媒體的超媒體特征指信息在多種媒體經過非線性的呈現和組織,與超文本相比超媒體是其本身的一種延伸形式,所謂的超文本本身就是計算機技術,利用計算機進行信息的管理、組織及非線性儲存處理,超文本是一種對于信息的超鏈接處理。
(二)關于新媒體的超時空特征。
所謂超時空指不受時間和地域的限制,由新媒體充分利用互聯網、通信衛星及計算機連接技術及信息接收設備,在世界上每一個符合條件的角落,人們都能接收來自新媒體的信息。
(三)關于新媒體的開放性特征。
由于新媒體最大的特點便是超時空性,因此從信息受眾角度看人們了解和接觸信息的時間越來越短,從新聞及信息傳播看無論在傳播方式和傳播時間上,新媒體都表現出了極大的開放性,不受任何條件及因素限制。
(四)關于新媒體的選擇性特征。
在新媒體環境下,所有媒體受眾都是信息的雙重使用者,每個人都很有可能既是信息的傳播者又是信息的受眾者,信息傳播和接受過程日漸同一,每個信息受眾都有可能在接受自己感興趣的信息時又通過自身的信息交流行為將信息傳播出去,這樣信息在新媒體的助推下快速實現了傳播,而傳播的過程便是每一個人的選擇過程。
(五)關于新媒體的虛擬性。
新媒體技術的產生給信息傳播的加工和編輯提供了更為先進和便利的技術手段,因此信息在傳播過程中所有人都可以利用軟件對信息、圖片進行修改,這種隨意的行為增強了新媒體的虛擬性特征,受眾對信息的來源及真實性產生了懷疑。
三、目前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受新媒體環境的影響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深受新媒體環境的積極影響。
1.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途徑被拓寬
見效慢、周期長是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特點,而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標在于學生通過有效的溝通和學習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但是新媒體龐大的信息量、涉及更加廣闊的信息領域及便捷高效的傳輸速度拓寬了大學生思想政治學習途徑,有利于傳統、抽象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變得更加生動化和具體化。
2.新媒體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好了技術支持保障
傳統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模式都比較僵化和單一化,主要采取教師講授理論知識,學生枯燥乏味地理解和被動接受這種傳統教學模式,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及理解力受到一定的限制。新媒體環境到來后,更多的信息和知識通過新媒體得以快速傳播,大學生r 政治理解能力提高,思想內容拓寬,在思想政治課堂上新媒體導致傳統課堂沉悶,教師和學生通過實時互動徹底活躍了課堂氣氛,通過有效交流師生感情得以提升,有助于教師更好地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二)大學生有效的知識主體作用得以發揮。
傳統大學生思想政治學習模式中,大學生一直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雖然給予大學生很多學習機會,但是學習效果和狀態一直不是十分理想。隨著新媒體環境的形成,大學生可以將自己的興趣、愛好同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最終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高校思政課教師利用新媒體實現信息共享,最終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提升。
(三)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受新媒體環境的消極影響。
第一,新媒體給大學生帶來了復雜的生活環境,大學生處于好奇的年齡段,容易受到新媒體不良思想的侵染和影響;第二,新媒體的出現加速原本大學生異化和失衡的心理發展,部分學生因為自控能力較弱沉迷于網絡,混淆現實和虛擬世界,隨之而來的便是大學生在現實中受到挫折卻要通過網絡途徑發泄,這樣大學生的性格畸形和心理問題發生概率便不斷增加。
四、當前新媒體環境下拓寬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有效措施
(一)全面建設校內師生思想政治教育網站。
加強新媒體與校內網站的融合是高校拓寬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徑的首要之舉,始終堅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流思想及宣揚社會主義正能量,通過深入調查學生興趣及愛好及時更新網站內容,不斷促進網站獨特性、新穎性、靈活性及互動性優勢發揮。另外在相應網站上還要為大學生提供情感傾訴、心理疏導、心理減壓等心理咨詢功能模塊,這樣能夠有效提高網站的服務功能,減少大學生的心理問題。
(二)提升手機平臺的功能建設。
當前智能手機已經成為大學生生活的必需品,因此高校創建以手機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平臺通過專屬微信公眾號推送,完成高質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傳播,憑借學生較高瀏覽量,不斷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效果。
(三)控制新媒體傳播途徑,營造健康校園氛圍。
高校管理者應該替大學生肅清那些校園里出現的對學生危害較深的新媒體,加強出入管理,在有社會人員企圖進入校園時,要及時詢問,切莫放居心叵測的人員入內。除了進行出入管理外,高校還可以安排保安人員日常巡邏,發現推銷人員,特別是推銷“校園貸”等的人員及時阻攔。
總之,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是大學生能否成長為我國棟梁之材的關鍵,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高低取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高低,因此面對新媒體環境帶來的積極和消極影響,高校應當充分利用新媒體帶來的積極作用,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抵制消極作用產生,最終為我國各行各業培養具有較高思想政治素質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徐巧月,劉凈彤.以“全員愛心行動計劃”為載體全力推進大學生黨建工作——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特色黨建活動綜述[J].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01):72-76.
[2]王金鳳.實施視閾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探析[J].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04):52-54.
[3]慕健.新媒體環境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載體探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08):24.
[4]李曉虹.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