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重鈺
摘 要: 現在高職院校在校生中存在自我認知模糊,自我定位不清,對自身前途缺乏明確目標的情況。急需調查高職學生自我認知的思想狀況現狀,分析當前學生在基于自我認知情況下影響思想狀況的因素,通過對高職學生自我認知的重新定位,提出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合理提升自我認知的有效對策。
關鍵詞: 高職院校 自我認知 思想教育 能力培養
時間跨入了2018年,時代發展,技術進步,使人們的身邊涌現出了知識經濟、生態經濟、循環經濟、綠色經濟、低碳經濟等創新經濟業態?;ヂ摼W與新技術的融合推動著整個社會大踏步地前進,面對即將到來或者已經開始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我們準備得充分嗎?新經濟的進步發展需要大量有知識、懂技術、踏實肯干、不斷進取的勞動者,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的恰恰是這樣的符合時代發展的新型從業者。教育部《全國職業教育工作專項督導報告》顯示,2016年我國高等職業院校1341所,招生358.78萬人,高等職業院校在校生1048.6萬人,他們將是保持我國經濟建設扎實有序發展的重要保障之一。
可是,在現實的高職院校在校生中,存在自我認知模糊,不知道自己能夠干什么,也不清楚今后自己努力的方向,人在課堂可是并沒有用心聽講,終日混日子的現象。必須調查高職學生自我認知的思想狀況現狀,分析出當前學生在基于自我認知情況下影響思想狀況的因素,通過對高職學生自我認知的重新定位,提出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合理提升自我認知的有效對策。
一、高職學生自我認知的現狀
正確的自我認知是人格成熟的標志之一。一個連自己的優缺點都不了解人,如何能夠了解他人,又怎能與團隊成員良好合作,如何踏入社會進入職場。這確實值得我們好好反思,當下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是否適合學生對于自我發展的需求。本文以天津商務職業學院應用外語學院的在校生為調查對象。其中,在校生調查問卷共發放500份,其中向大一學生發放200份,向大二學生發放200份,向大三學生發放100份。最終收回有效問卷472份,回收率為94.4%。按照年級對在校生問卷進行了統計,并填制了數據統計表。通過問卷調查發現學生對自身缺乏足夠的了解,自我認知不足,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盲目自信和缺乏恒心
一些高職學生自我認知偏差之一是盲目自信。一進入大學就奔波于各種活動之中,對自己的各種預期都很高,反而忽視了對專業學習的重視。反之,無論做什么事都不能堅持到底,缺乏持久的自我操控能力,眼高手低,最終一事無成。這些是導致盲目自信和缺乏恒心的主要因素。
2.自卑和失落感并存
與盲目自信相矛盾的另一個認知偏差是自卑和失落感并存。一方面一些學生由于高考成績不佳,辜負了家人的期望而懷有強烈的自卑感,另一方面由于社會因素的原因,在就業求職方面有些企業對高職學生存在偏見,甚至有些學生家長并不認可高職教育,是不得已而為之。這是引起高職學生自卑與失落心態的根本性因素。
3.缺乏責任意識
高職學生成長于互聯網發展繁榮下的新型生活方式時代。這個時代提供迅捷、便利、分享的交流平臺,也在虛擬網絡世界中創造了給人迷幻、滿足的逃避樂園。這種心態一個突出表現是稍稍遇到一些困難與不如意,都能成為從新再來的理由,缺乏責任意識。
4.自身利益高于一切
高職學生自我認知偏差之一包括自私自利。高職學生在自我認知形成過程中由于獨生子女被家庭溺愛等因素,直接導致以自我為中心,所有人為我服務都是應該的心態;反之,當自己的利益受到一絲損失時,就是世界末日,就是不可饒恕的,容易產生過激行為。
以上這些心態的產生,或多或少都與高職學生對自我的洞察、理解不充分有關,更無法進一步反思和提升,說明了擁有自我認知能力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每個人都應該具有對自身感知、思維和意向等方面的覺察能力,通過對自身的觀察,對自己的想法、愿望、行為及人格特征進行判斷和評價,也是每個人學會自我調節的重要條件。家長和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學會客觀地實事求是地評價自身,使學生強化自我調節的能力,不斷完善自我人格,成為滿足時代社會需求的一員。
二、儒家文化對自我認知的啟示
如何幫助高職學生認識自我,掌握通過客觀的自我觀察、自我評價提升自我的方式。早在2500年以前,我國儒家文化思想在自我認知方面就有了深刻的探討。在儒家思想中對自我的定義有如下方面:
1.生命的自我:它是生理的本來、本體,是身體的自我。
2.認識上的自我:我所看到的,聽到的,所認知到的自我。
3.情感上的自我意識:包括親情、友情、愛情等。
4.道德意識上的自我:比如說“德行”上,儒家所提倡的道德、德行的自我。
儒家文化中如何認識定位自我和面對自我呢?論語的《先進》、《雍也》篇中總結出孔子認
為人是具有無限可能性的,可以通過自我學習而長進,通過自我的規范而達到一個君子的完美品格。這種認知奠定了儒家思想的重要基礎。
在儒家自我認知的基礎上,孔子在論語里提出了面對自我的方式就是通過分析、思考、反思理解自己的生命,提高自己的生命。這種非常積極地提升自己,客觀地觀察自己的姿態,不將就、不沉迷于現狀,非常具有主體意識,帶動人對于高尚的向往,以及對于生命的熱愛。這成為以后幾千年來中國及其周邊地區受儒學影響下人們追求自我形象的標準。
三、自我認知能力培養的對策
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就是成長”。每個人的自我認知過程恰恰是成長的過程,教會學生認識自我、客觀地評價自我也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使學生從不斷成長中認知,通過廣泛地認知走向成熟。作為學生教育成長主要陣地的家庭、學校、社會,在學生自我認知成長的不同時期都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下面從家庭、社會層面探討幫助學生正確認知自我,提升自身能力的對策。
1.針對盲目自信與缺乏恒心的對策
從家庭層面家長要杜絕無論孩子做好做壞都一味夸獎的方式。做好了得到認可是必要的,可是沒有做到和中途放棄就是問題了。家長應該幫孩子分析沒能完成的原因,擴展思路找到可以完成的方式方法,鼓勵孩子再次嘗試挑戰,哪怕仍舊沒有成功,也不要氣餒。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孩子明白世界上的許多事情都要通過不斷努力才能完成的。在學校層面上教師要幫助盲目自信的學生分析自己的能力是否可以達到目標要求,鼓勵學生在大一就做好大學生涯規劃。對于缺乏恒心的學生,教師可以巧妙利用團隊的力量,通過與同學共同完成一個課題或調查報告,讓他體會到堅持不懈地完成后,所獲得的滿足感和自信心,以及從團隊成員那里獲得的信賴感。
2.針對自卑、失落感的對策
從家庭層面上家長堅決不要做“虎媽、狼爸”,摒棄“棍棒之下出孝子”鄙俗觀念。對于孩子的不足、缺點,要有耐心地指出來,慢慢地幫助改正。不要動不動就與旁人的孩子比較,傷害自己孩子的自尊心。童年時期留下的陰影對于孩子也許要用漫長的一生才能走出來。孩子是我們的唯一,家長要珍惜孩子帶給我們的為人父母的機會。每個孩子出生都是一張白紙,能否蛻變成一副絢麗的畫作,不是逼出來、打出來、罵出來的。在學校層面上,由于高職學生來自于祖國各個地區,對于老少邊窮地區的學生,教師更應該多加關注,幫助他們迅速適應大學生活。同時,在班級中弘揚正能量,宣傳正確的價值觀,加強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鼓勵學生通過學習改變命運,給他們插上希望的翅膀。
3.針對缺乏責任感的對策
在家庭層面上家長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家長想讓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請自己先做到。如果你出門隨地吐痰、亂扔垃圾、不遵守交通規則、隨意插隊加塞的話,那么請不要忘了你身邊有一雙孩子的眼睛在注視著你?!拔鹨陨菩《粸?,勿以惡小而為之。唯賢惟德,能服于人”。在學校層面上,身教勝于言教。教師應該注意為人師表,表里如一,要求學生做到的事情,比如出勤、時間觀念等方面,教師必須以身作則。齊景公問政于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中心意思就是“每個人要恪盡職守”,對自己和他人都要負責。同樣,教師職責是對待學生要一視同仁,對待問題學生要實事求是,態度上要以誠相待,用心將責任規范意識傳遞給每一名學生。
4.針對以自我為中心的對策
在家庭層面上,家長一定不要溺愛孩子。國家已經開放了二孩政策,鼓勵有條件的家庭撫育兩個孩子。請家長記住你家的“小皇帝、小公主”總有一天要離開你的照料,要獨立面對人生。有誰會像你一樣的那么寵愛他。與其讓孩子以后面對他人受苦受氣,不如家長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吃苦耐勞的品性。而且,過度溺愛還容易造成孩子盲從和依賴的性格。不管是在家庭還是學校,越俎代庖代為選擇和決策,都是不明智的,會形成對環境的依賴性格。反之,由于對他人過于依賴,反而會對未知的不確定因素更加恐慌和焦慮,容易形成盲目從眾的心理。擁有獨立的人格與掌握思考分析的方法是家庭、學校從小就要培養鍛煉的,希望引起多方面的重視。
古希臘德爾菲城的阿波羅神廟鐫刻著“認識你自己”的箴言,告訴我們,認識自己是多么重要。正確認識自己,可以促進與他人的交往,有助于我們認識到自己不能離開他人和社會,從而更好地理解、寬容和善待他人,與他人積極互動。就像2500年前孔子講的那樣“人的內心自然存在的“仁”愛之心,通過“義”要求,通過“禮”規范達到,形成完美的君子品格。在今天看來,對我們研究探索人類自我認知的方法也具有一定指導意義。
對于家長、學校、社會來說,培養有健全人格的、有獨立自主意識的、能夠勝任社會具體工作的、符合社會主流價值觀的人是最關鍵的。完美不是重要的,完成也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要對自己有清醒的認知。老子曾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蹦繕嗽俪绺咭膊灰o,認清自己之后,分步實現,每實現一個目標,自我認知就進化一層。
參考文獻:
[1]董羽.淺析高職學生的認知特點與高職教育教學改革[J].文存閱刊,2018(10):42-44.
[2]李金霞.高職院校大學生職業認知現狀及培育對策探究[J].中國商論,2018(13):184-185.
[3]常馨元,張姝婷.高職院校藝術社團中自我認知價值研究[J].黑龍江科學,2017(3):92-93.
[4]吳波.我們這樣長大成人:青年人的自我認知及社會因素的影響[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
[5]唐健.民族地區大學生身份認同及自我認知實證研究[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課題項目:本文系天津商務職業學院2016年度院級科研項目“基于高職院校大學生自我認知的思想狀況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TCC2016YB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