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琴義 曹穩 郝世綿
摘 要: 翻轉課堂作為新時期的一種全新教學模式可廣泛應用于普通本科教學中,其有效實施不僅需要高效的技術平臺支撐,還需要充分的信息資源建設做保障。這是一種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主要流程是課前的自學,課中的交流探討,課后的鞏固練習。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有利于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促進教學資源的制作與研發,有助于學生深入學習。未來,此種教學模式會被更廣泛地應用于高校中,為社會發展培養更多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 翻轉課堂 本科教學 教學模式 師生關系
一、引言
人類社會進入信息化時代,社會各行各業的發展不斷升級調整[1]。學校教學模式產生革命性的變革,由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向信息化時代現代教學模式進行轉變。傳統教學模式主要是線性的先教后學,教師在課堂先講授知識,學生在課后通過作業聯系完成知識內化。現代教學模式是非線性的,更注重學生的參與性。普通本科院校對學生的培養目標更注重應用性和實踐性,是為社會培養更好的服務性人才。而此類學生的專注力和自制力相對名校學生較差,更習慣非線性思維,這就要求教師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變革。翻轉課堂是現代教學模式的典型代表,其適應社會轉型的需要。翻轉課堂最大的特點是將知識傳授環節與知識內化環節相互顛倒,改變以班級為單位的授課思維。具體的學習流程是:課前學生自主學習教師提供的數字課程資源,課堂上學生將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點與教師和同學討論,以完成知識的內化。若要充分發揮翻轉課堂模式在普通本科院校教學中的作用和效果,不僅要一定的客觀條件做保障,還要遵循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程序。
二、翻轉課堂應用條件
要充分發揮翻轉課堂的教學效能,必須有一定的教學條件做保障。下文就這些應用條件展開分析。
(一)高效的技術平臺支撐。翻轉課堂的技術平臺主要是指校園的硬件設施,包括數據交換平臺、信息安全防護及運行管理體系等。目前,以學校為主體的教育信息化快速發展,使高校校園更加數字化。數字化校園建設的核心技術包括網絡技術、移動互聯技術、信息共享技術、學習分析技術等。翻轉課堂的課前自主學習以線上為主,學習資源大多是教師提前制作的微視頻。網絡覆蓋范圍越大,學生獲得學習資源就越便捷;網絡速度越快,學生對視頻資源的使用越流暢性。其次,移動互聯技術的發展與普及有助于碎片化時間的利用,拓寬了自主學習的空間。最后,云數據處理與存儲為教學效果的分析提供可靠的數據資源服務,在普通高校中大數據分析為翻轉課堂的設計、實施及個性化教學提供依據與保障[2]。
翻轉課堂的有效實施離不開數字化校園的技術支持。有了高效的技術平臺為支撐,翻轉課堂的有效性才可以充分發揮。
(二)充分的信息資源建設。翻轉課堂具體的實施過程:教師為學生提供教學視頻,學生在課前自主觀看學習視頻資源,師生在課堂中互動交流完成難點的解答,學生在課后復習知識點,進行課外學習拓展。充分的信息資源是學生課前自主學習前提,教師進行教學設計,錄制課堂授課視頻需要優質信息資源作為支撐。翻轉課堂中學習數據的分析、互動交流、答疑解惑等環節同樣需要充分的信息資源提供保障。
信息資源建設一直是高校數字化建設的重點,也是翻轉課堂應用的必要條件。目前,一些高校已構建信息資源高效整合、便捷齊全的網絡視頻信息庫。協同學習、互動交流平臺從QQ開始,到貼吧論壇、博客、微博等,再到現在的微信,這些信息資源給教學帶來極大的便利。
(三)良好的信息素養和控制力。翻轉課堂的主體是教師和學生,他們的信息素養和控制力直接影響翻轉課堂的效果。信息素養的核心是處理信息的能力,包括識別、評判、交流、加工處理、創造信息等能力,即利用信息資源求解問題、批判性思維、進行決策等思維處理能力。良好的信息素養要求具備終身學習和自主學習的態度和能力。
教師和學生的信息素養與控制力是翻轉課堂有效實施的重要條件。首先,教師的良好信息素養和控制力可以使教師設計和把控好翻轉課堂整個過程,使學生按對應時間點完成任務和目標,讓課堂自主而有序。其次,學生的信息素養與控制力至關重要,課前,學生獨立學習教學視頻,課中與教師協作交流、探討難點,課后通過互動交流鞏固知識點,每一環節的有效實施都離不開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與控制力。
三、翻轉課堂應用程序
翻轉課堂與傳統教學模式最大的區別是顛倒知識傳授和內化環節,重新建構課堂程序。新的教學程序需要更多新的教學手段和資源的介入,還增加了教學活動的管理與組織難度。翻轉課堂的應用程序主要包括[3]:教學前準備、開展課前活動、組織課堂教學、課后鞏固練習及課后教學反思等環節。
教學前準備是翻轉課堂有效實施的保障。教師在課前要做好充分的教學前準備工作,具體的準備工作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制定合適的教學目標。可借助多種信息平臺的支持,提供個性化教學,對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第二,對在線教學資源進行準備。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合理地選擇課程資源或錄制教學視頻。第三,合理分配課程資源。教師要對在線學習資源和課堂教學資源進行明確的分配,保證課前在線視頻與課堂教學內容相一致[4]。
開展課前活動主要在網絡平臺上進行,教師給學生傳輸教學視頻,學生利用終端設備觀看視頻,并完成在線練習。通過學生的在線反饋,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為課堂教學活動做準備。學生在論壇、貼吧及社交媒體上與教師、同學互動,并分享自己的學習狀況,提出自己的學習疑惑。教師依據學生課前學習的難點,設計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課前準備課堂討論的主題[5]。
組織課堂教學是指教師依據學生課前學習活動情況對課堂教學進行組織。教師設定問題和課程練習,深度講授課程知識,讓學生分組探究、討論、協作學習各知識點。學生按教師的要求在課堂上討論學習中的難點和疑惑,完成學習任務。
課后鞏固練習是指教師根據學生前期的各階段學習情況布置課后練習,以鞏固各知識點。因學生學習效果存在差異,故課后練習是分層布置,學生根據自己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完成對應的練習。之后教師整理批閱學生的作業,并將存在的問題通過在線平臺反饋給學生。
反思教學效果是要求教師在整個教學流程結束前對教學效果進行反思,以便更好地調整和改進教學方法。教學反思是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屬于教學評價的范疇。在翻轉課堂的反思環節,教師利用網絡平臺和課堂教學反饋收集信息,對教學工作和學生學習效果做出客觀的判斷,反思整體教學過程并及時做出調整和改進。
四、翻轉課堂作用
近年來,人們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比較熱,相關理論和文獻也較多。經對比研究發現:翻轉課堂在不同教育階段的作用不盡相同。本文結合普通本科教學的具體特點,分析了翻轉課堂的主要作用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有利于高效深入的學習。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給予學生更多自由,課前是新知識學習的主要階段,課堂是知識內化的主要階段,學生可以與教師、同學之間有更多的交流。此種模式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可以使學生的學習更加高效和深入,符合信息化時代普通本科院校學生的思維方式。當學生前期學習遇到難點時,或是作業遇到困惑時,翻轉課堂可以適時而便捷地實現老師的介入。同時,讓學生在課外真正地深入學習,并且課堂中的交流與互動能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實現課堂時間的高效利用。
(二)促進教學資源的制作與研發。翻轉課堂吸納了在線開放課程的主要優勢,注重網上教學信息資源的搜集、利用與研發。因而,翻轉課堂對促進教學資源的制作和研發非常有利,促進在線教學資源的利用,又推動教學資源的制作。翻轉課堂對傳統教學視頻資源的制作做了很多改進,具體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教師采用錄屏軟件捕捉課件屏幕,之后以PPT空白頁為電子白板,將知識點的講解過程分步驟地呈現在電子白板上,并配語音講解。另一方面,翻轉課堂的教學視頻將知識單元進一步細化。教學內容微課程化,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內容短小[6]。新的教學模式對教學資源的制作與研發帶來巨大的促進作用。
(三)有助于構建新型師生關系。翻轉課堂改變了過去的師生關系,不管學生在課前看教學視頻,還是課堂中與師生的互動交流,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性,以學定教[7]。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獲得更多的主動權,可以掌控自學教學視頻的進度,也可提出自己想法與教師或同學交流,從而形成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翻轉課堂有助于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8]: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自主選擇題目及學習的深度,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中心。其次,教師依據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異質分組,組成員間通過協作交流共同完成學習。教師從知識的傳授者與管理者轉變成指導者,而學生對知識學習變得更加主動。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促使教師和學生的角色發生轉變,這種轉變讓學生的學習更加深入和高效。
五、結語
普通本科院校作為培養人才的基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9]。隨著社會信息化的深入發展,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完全滿足培養人才的需要,這就要求對過去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升級,拓展學校課堂的時空。翻轉課堂作為信息時代全新的創新型教學模式,順應了當前我國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潮流[10]。這種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有利于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促進教學資源的制作與研發,有助于學生深入學習。相信未來這一教學模式會被更廣泛地運用,為社會發展培養更多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宋生濤,楊曉萍.翻轉課堂的基本原理與教學形態[J].西北師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98-104.
[2]黃照翠,李興德,鄒珊.高校翻轉課堂有效實施的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8(5):7-14.
[3]付雨朦,范文翔,張琳.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O2O教學模式的探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8(1):66-72.
[4]張瀝韋.有意義學習的翻轉課堂教學設計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7.
[5]路晨雨.高校翻轉課堂實施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7.
[6]董黎明,焦寶聰.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應用模型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4(7):108-113.
[7]白夢妮.高校傳統課堂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比較研究[D].北京:中國地質大學,2017.
[8]何克抗.從“翻轉課堂”的本質看“翻轉課堂”在我國的未來發展[J].電化教育研究,2014(7):5-16.
[9]王海英.基于翻轉課堂的教學實踐與思考[J].廣東化工,2018(3):215.
[10]崔艷輝,王軼.翻轉課堂及其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電化教育,2014(11):116-121.
基金項目:安徽科技學院引進人才項目(GLYJ201801;JZYJ201701);安徽省高等教育振興計劃項目(2015ZYTZ044);安徽省教育廳質量工程項目(2014zy054;2015sjjd016);安徽省教育廳重大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014zdjy097);安徽科技學院質量工程項目(2016gxx039;Xj20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