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清泉 海琳娜 曹子安
【摘 要】互聯網技術的進步與發展為高校大學生的創業帶來了新的發展局面。但是現階段互聯網+背景下的高校大學生創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有待解決。這篇文章以互聯網背景下的大學生創業機會廣泛、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業的成本較低等特點為寫作切入點,在分析互聯網+模式下大學生創業存在的問題后,提出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大學生互聯網+創業環境的營造等一系列互聯網+模式下優化大學生創業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互聯網+模式;大學生創業;優化對策
利用互聯網進行創業已經是各大高校開展創業教學的新模式。這篇文章在分析多樣化創業隊伍的缺乏、高校創業教學師資力量不足、各大高校互聯網+創業模式教學理念過于落后等互聯網+模式下大學生創業存在的問題后,提出一系列互聯網+模式下優化大學生創業的有效途徑。
一、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業的特點
第一,互聯網背景下的大學生創業機會廣泛。當下互聯網以其便捷性與獨特性逐漸滲透在各個領域與行業中,互聯網在解決國民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基本需求的同時也為國民提供了多樣的就業機會與創業靈感[1]。
第二,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業的成本較低。基于互聯網+背景下的創業學生不需要投入過多的成本、也不需要相應的工作經驗,加之省去中間經銷商的環節,大學生直接面對的群體就是消費者,其不論是在客戶群體方面還是在價格方面都有較強的優勢。
二、互聯網+模式下大學生創業存在的問題
第一、各大高校互聯網+創業模式教學理念過于落后。互聯網+模式創業的基礎和前提就是互聯網基礎設施的完善,但是現階段大部分高校在課程設置方面都沒有對互聯網應用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學生對于互聯網在其他領域的具體應用情況無法進行全面細致的了解,沒有辦法掌握互聯網帶來的創業機遇;與此同時,目前我國各大高校在大學生互聯網+模式自主創業方案的實施進度以及創業理念方面的培訓力度不足,致使高校互聯網+模式創業流于形式,長此以往將會降低大學生的創業積極性[2]。
第二,高校創業教學師資力量不足。高校教師創業教學素養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創業水平與創業積極性。現階段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進步與發展,我國各大高校都在積極的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創業活動,但是對于大學生創業方面的教學卻相較為欠缺,師資力量的不足仍然是制約大學生互聯網+模式創業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教師所講解的創業教學理論與實際創業情況不相符、創業風險預估不足、互聯網+創業教學實踐的缺乏等[3]。
第三,多樣化創業隊伍的缺乏。經過探究與分析后可以發現互聯網+模式下的創業僅僅依靠個人的綜合素養與創業技能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集合多方面的力量與技能才可以有效解決創業初期存在的矛盾與問題。現階段基于互聯網+背景下創業的學生在操作方面缺乏相應的技術性支撐,加之團隊合作力量的缺乏其個人的創業激情也會受到一定的削弱,進而影響互聯網+模式大學生創業的發展水平。
三、互聯網+模式下優化大學生創業的有效途徑
(一)大學生互聯網+創業環境的營造
當下若想在互聯網+背景下推動大學生創業,就必須要充分激發起大學生的創業積極性,因此通過互聯網+創業環境的營造讓大學生了解其優勢就變得尤為重要。首先,學校的有關領導人員要全面分析與考量本學校的實際教學情況、專業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態,并以此為根據在教學、政策等方面對為大學生創業提供相應的支持,引導大學生利用互聯網進行創業;與此同時,學校的有關領導人員還需要以大學生為核心與不同類型與領域的企業進行合作交流,對大學生進行針對性的互聯網+創業指導,并根據大學生的創業方向開設與之密切相關的課程進行指導與教學,逐漸增強大學生的創業技能與創業素養,提高大學生互聯網+模式下的創業水平。
其次,各大高校的有關領導人員還可以定期在學校內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互聯網+模式創業宣傳,讓高校大學生了解互聯網+模式下的創業優勢提高其思想認知[4]。例如:有關領導人員可以通過校園廣播站等平臺對優秀創業人士的事跡進行宣傳講解,并組織與其密切相關的人士開展創業知識宣傳講座,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創業榜樣。
最后,高校的有關領導人員還需要對互聯網+模式下的創業情況進行具體分析,引導那些已經有互聯網+創業思想的學生或者正在互聯網+模式下創業的學生開辦經驗交流分享會,起到更加有效的宣傳效果與營造創業氛圍。
(二)教師隊伍建設的加強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在互聯網+模式下引導高校大學生積極的進行創業已經成為現階段高校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為使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大學生的創業更加具有現實意義與教育意義,就必須要以高校內部教師的素質建設為切入點,逐步提高教師對互聯網+模式創業的重視程度,只有教師對互聯網+模式創業有足夠高的認知與重視才可以在今后為學生的創業提供針對性的指導與幫助。高校互聯網+模式下的創業指導隊伍建設不僅僅需要專業人員,還需要引進一些高素質的創業人才作為兼職指導,將源源不斷的創業知識經過培訓傳遞給高校大學生,為其今后的創業提供相應的參考依據[5]。
其次,高校還應該針對互聯網+模式下的創業制定一系列績效獎勵政策,引導高校創業指導教師到各大企業進行掛職,并通過自身的實際就業經驗為學生提供一定的指導,逐漸開拓高校大學生的創業視野;與此同時,還應該對那些輔導學生高效在互聯網+模式下進行創業的教師相應的獎勵與表揚,對那些學生無法在互聯網+模式下創業的教師給予一定的批評與懲罰,讓教師在權責一致的條件下積極指導高校大學生進行創業。
(三)創業鍛煉機會的提供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高校大學生創業是否成功與其實際實習鍛煉有著密切的關系,對此若想要在互聯網+背景下推動大學生進行創業就必須要為學生提供多樣的實習鍛煉機會。例如:高校的有關領導人員可以引導和組織高校大學生進行網站創辦。大學生在進行網站創辦的過程中學校需要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幫助,引導學生進行全面充分的市場調查根據廣大社會群體的實際需求制定與之相關的需求性網站,在創辦網站后還可以在網站上開設網店,相比較于其他行業網店的開設不需要工作經驗也不需要投入過多的成本與大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符合,為今后的互聯網+模式創業奠定基礎。與此同時,有關政府部門也應該為學生的創業提供必要的支持,通過高校創業園建設力度的加強為學生與企業之間增加溝通與互動的機會,為學生高質量創業項目的產生提供必要的素材與靈感[6]。
四、結語
互聯網技術的進步與發展在給國民生活帶來便捷的同時也逐漸改變高校大學生的創業理念。利用互聯網+模式開展創業對于高校創業教學水平的提升、大學生自身創業水平的提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袁書晴.淺析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新一代,2018(4):179.
[2]張亭亭."互聯網+"思維下大學生微營銷創業的研究[J].中國商論,2018(24):45-46.
[3]李陽陽,田英,陳榮群."互聯網+"時代大學生創業問題與策略研究[J].西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4):73-76.
[4]周書秋.互聯網+大學生創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與實踐[J].大陸橋視野,2017(24):306.
[5]關思齊,王宇楠.互聯網創業需擺脫"理想型"思維 ——關于大學生互聯網創業的趨勢分析及問題思考[J].數碼世界,2018(2):175-176.
[6]鐘蘭."互聯網+"時代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問題研究[J].文教資料,2017(26):17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