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琳 閆開意 韋唯
摘要:學前衛生學課程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必修的專業課程。本課程包括的知識廣泛、內容豐富,當前的課程教學難以適應教學改革的需要,本文通過反思當前的學前衛生學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實踐、教學評價等方面的現狀,提出優化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方式,強化教學實踐,調整教學考核方式等改進策略,以提升學前衛生學課程的教學質量,更有效地發揮該學科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學前衛生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學前衛生學是研究學前兒童生理特點、生長發育規律、兒童營養和身心保健的一門理論知識豐富、重視實踐運用的綜合性學科。通過反思目前課程教學中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考核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從而提升學前衛生學課程的教學質量,培養技術應用型、具有高職業道德素養的未來學前教育人才。
一、對當前《學前衛生學》課程教學的反思
(一)課程內容重理論,輕實踐
學前衛生學的內容一般包括學前兒童生理特點、兒童的生長發育、兒童心理衛生、兒童營養衛生、幼兒常見疾病及預防、常用護理技術及意外事故的急救處理、幼兒園衛生保健等內容。課程的內容眾多,涉及面廣。
在學前衛生學的當前教學中,出現注重理論知識,忽視學生應用知識于實際的能力培養的現象。大量的理論教學,眾多的抽象內容,會使學生覺得生澀難懂、枯燥乏味,同時,學校所能提供的實訓場所有限,導致培養出來的學生在偶遇突發意外的衛生保健事件往往力不從心。
(二)課程教學方法單一,缺乏多樣性
在學前衛生學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借助多媒體(PPT、教學視頻等)等講授知識,能夠在短時間內向學生傳遞信息,但這種方式最大的缺點是可能會壓抑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另外,實踐性教學環節設置過少。一方面,實踐教學課時幾乎為零,學生缺乏幼兒園衛生實踐的經驗,另一方面,學校所能提供的操作器具和實踐場所無法配合課堂教學,導致學生雖然衛生學知識豐富,但實踐能力不足。
(三)課程考核片面,缺乏全面性
學前衛生學的性質決定了對實踐能力考核的必要性,而目前學前衛生學的課程考核以考察書本知識的考試為主,考核內容局限于教材中的基本知識,實踐技能的考核紙上談兵,不利于能力的培養。
二、學前衛生學課堂教學的改進策略
(一)優化教學內容
基于教學內容知識點繁多、內容廣泛的問題。按照知識、技能、綜合素質培養將教學內容分為幾大專題,理論知識以“實用”為原則,每個專題采取同樣的結構,便于學生建構整體、系統的專業知識。
教師應圍繞本學科的知識體系,拓展內容,將具有學術價值的、與教育改革與實踐緊密結合的內容融合到教學當中,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給學生布置課前或課后閱讀的案例、書目、報章雜志上的文章等,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和知識面。
(二)豐富教學方法
為改變當前注入式教學方式,應該在實施的過程中,讓學生從做中學,通過活動自主建構對知識的理解,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而不只是結果。因此,應該豐富學前兒童衛生學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
通過視聽直觀教具(模型、掛圖、圖片、錄像等)、多媒體課件等,把課程中難懂晦澀的知識變成學生可看可觸可感的知識,將生理結構等實用性不強的知識簡化,縮短學習時間。
2.情景教學法
學前兒童意外事故的急救包含許多急救技術和處理方法,教師除了用多媒體演示操作步驟外,還可以設計幾種不同的意外事故的情景,讓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施救措施,通過這種模擬操作,使學生頭腦中的理論轉化為實踐能力。
3.案例教學法
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渠道(見習、實習、書上、網上)搜集實際案例,在給學生講授相關理論時,適時出示有關案例,組織課堂討論,引導學生找出問題,查明原因,提出解決方法或對策,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三)強化教學實踐
在教學中增加實踐教學比例。教學結合相關幼教工作者的實踐經驗,加強師生和幼兒園的聯系,請優秀幼兒教師到課堂做關于幼兒衛生的講座,講案例、談經驗和做演示。同時組織學生到幼兒園觀摩和調研幼兒園衛生狀況,不斷增強學生對學前衛生學的直觀認識和豐富知識經驗。結合幼兒園的生活實際,在見習或實習期間,針對不同的觀察主題,讓學生有目的地觀察記錄,將課程與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學有所用。學生通過課堂的學習以及實訓基地的實習,不僅容易掌握學前衛生學相應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正確處理幼兒所遇到的意外傷害和事故,了解必要的衛生保健的技能和技巧,為學生處理幼兒衛生保健方面的有關事件提供理論和實踐的雙重支持。
(四)調整課程考核的方式
傳統“一卷定成績”的評價方式,難以真實有效地考查出學生應具有的知識儲備和技能水平,也不能有效體現課程考核的公平性、有效性和真實性。因此,應將傳統的課程考核方法做必要的調整,從單一考試轉到多層次考核,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結合,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和操作技巧。
1.形成性評價
主要是對學生平時的學習態度、學習的積極性及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掌握水平和程度等進行評價。對學習態度情感價值觀的評價,通過出缺勤,聽課態度的專注與否、對課堂回答問題的積極性與否、作業完成數量與質量等方面進行評價,給出一個評價等級。對知識能力素養的考核,首先可通過課堂提問的方式;然后是作業考查、章節測試,初步摸清學生對知識及知識系統掌握的程度;最后對實踐能力的評價,可以通過模擬急救現場的處理來測試等。這樣的評價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2.終結性評價
終結性評價的主要目是全面檢查學生掌握知識的扎實程度,利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分析能力和應用能力。學科素養評價應按等級打分,分為四個等級記錄到該門課程的綜合評價欄中。知識能力素養評價三項應按學分百分比打分,占綜合評價的40%(具體比例為:課堂提問、作業測試、實踐能力分別占10%、10%和20%)。終結性評價亦按百分數打分,或百分制折算,占綜合評價的60%。
通過以上評價手段,在學期結束時給出學生這門學科的綜合評價,包含一個等級評價和一個分數評價。這種評價手段更有利于學生對該門課程的重視和掌握,也更好地體現了素質教育的內涵。
學前衛生學既注重知識的系統性和理論性,又力求技能的實踐性和操作性。針對目前學前衛生學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通過優化教育內容、豐富教學方法、調整課程考核方式等,使理論與實踐高度結合,培養出既有系統的專業理論知識做支撐,又有專門的技能作保證的高素質幼教人才。
參考文獻:
[1]李瑋,朱薇娜,張喆.學前衛生學.[M].南開大學出版社,2014
[2]范敏. 關于學前衛生學有效教學的思考和探索[J]. 科教文匯,2014,(10):81-82,
[3]賁春明.高職“學前衛生學”課程教學改革實踐探索[J].教育與職業,2009,(18):134—135
[4]張艷麗,張更力.幼師專業《學前衛生學》課程教學:問題及對策[J].赤子?高校論壇,2015.12
[5]陳能新.學前教育大專生學前衛生學保育實踐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2,1:108-109.
作者簡介
黃琳(1996—),女,漢族,四川廣安,本科,研究方向:學前教育。
閆開意(1996—),女,藏族,四川甘孜州,本科,研究方向:學前教育。
韋唯(1995—),女,漢族,四川平武,本科,研究方向:學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