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了我校程序設計基礎課程當前教學方法存在的問題,研究了MOOC平臺和翻轉課堂教學的優勢與局限,提出了MOOC環境下的翻轉課堂式教學,對教學過程和教學設計進行反轉和重構,設計了教學改革的三個階段,通過對比同一專業不同班級的測試成績和學生座談情況得出MOOC環境下的翻轉課堂式能夠提高教學效果,為教學改革提供了理論依據。
關鍵詞:MOOC;翻轉課堂;程序設計基礎;教學改革
1教學現狀
1.1《程序設計基礎》的教學和考核
程序設計基礎,是計算機學院大學一年級新生的一門操作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基礎課,學生學習的效果將直接影響后續相關專業課程的學習,該課程共64學時(理論學時32,實驗學時32),目前我校一直采用課堂上的理論講解與上機實踐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授課。理論課主要以教材為核心、教師為主導,通過算法的講解以及程序代碼的演示實現知識的傳授;實驗課布置與理論課知識點相對應的程序設計題,學生通過自己編寫代碼達到對理論知識的鞏固與應用,進而提高編程能力和邏輯思維的養成。根據教學計劃,該課程為考試課,最終成績由平時成績(50%)和卷面成績(50%)組成,其中,平時成績包括出勤(10%)、作業(40%)和實驗成績(50%)組成。
1.2《程序設計基礎》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
目前我校依然采用傳統的單向教學模式,教師依然處于教學的主導地位,學生仍是被動者和服從者,講臺教師角色式的單向灌輸教學,學生的參與度不夠、學習興趣不高,嚴重遏制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難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慕課給全球范圍的教學改革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2MOOC環境下的翻轉課堂式教學改革實踐
MOOC(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最早是由美國發明家Douglas Engelbart 提出來一項研究計劃,題目叫《增進人類智慧:斯坦福研究院的一個概念框架》。MOOC也稱慕課,是借助網絡獲取教學資源的優質免費學習平臺,也是當前興起的新型教育模式,集合了一流大學公認專家教授講授的上千門課程。針對高等教育的三大巨頭Coursera、Udacity和edX極具影響力,顛覆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國內知名的慕課平臺有中國大學MOOC、學堂在線、網易公開課、酷學習等。
翻轉課堂議自“Inverted Classroom”,又叫反轉課堂或顛倒課堂。基本思路是利用各種信息化手段重構教學設計,在教學觀念上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觀念轉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新觀念,在教師角色上由講臺教師轉為教練角色,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引導、討論和評價的作用。課前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給學生布置學習任務和學習授課資料,自主完成課前學習。課堂上,學生通過分組討論、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等解決遇到的各種問題。
MOOC資源與翻轉課堂有效結合,可以克服師生之間互動交流的缺席,避免可能出現的消化不良。既能學到高質量的課程,又能及時解決心中的疑惑,在課后,大家可以隨時隨地的去溫習視頻,通過碎片化的學習方式,在潛移默化中,學習了課程的精髓。
3教學設計
3.1前期準備
本文選擇了中國大學MOOC平臺上大連理工大學的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作為教學內容,結合本校的學情和教學實際,以數組這一章為例,設計了MOOC環境下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的三個階段。
3.2教學設計
3.2.1課前準備
作為教師,針對本章的知識結構和重難點設計課件,整合視頻,準備好課件、視頻及練習題等教學資源,設置學習任務。
作為學生,初步學習課件,通過觀看視頻強化學習過程,并完成老師布置的練習題以檢驗學習效果及各知識點掌握情況,并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記錄,總結疑難點。
3.2.2課堂教學
課堂上,教師根據學生的反饋情況,集中為學生進行答疑并引發相關的討論,由沒有提出相應疑問的學生回答,教師作引導、補充和總結,促進知識的內化。設計針對性更強的討論,引導學生以3-4人分組進行討論和分析,促使每個學生都能作為課堂的主人,發表自己的觀點,培養學生積極思考、解決問題、團隊合作和交流溝通的能力。布置課后作業。
3.2.1課后輔導
學生通過完成課后作業,對學習內容進行查缺補漏,再次總結學習情況并反饋給教師。
教師在線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問題繼續答疑,并進行教學總結,對教學過程中的教學內容設計、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效果進行分析和反思,找出存在的問題,結合學生反饋情況進行相應的改進。
3.3教學評價
本文以2018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學生作為程序設計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試點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共有107人,分為計科1801(54人)和計科1802(53人)兩個班級。計科1801班采用MOOC環境下的翻轉課堂式教學,計科1802班依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通過兩個周的實踐,對兩個班進行章節測試。實驗結果發現,計科1801班的平均成績好于計科1802班的平均成績,尤其是主觀題情況更具優勢。根據學生座談會分析MOOC環境下的翻轉課堂式教學的作用和效果,報告顯示70.37%的學生認為教改后的教學方式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課堂的熱情,能更全面的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11.11%的學生認為兩種教學方式差不多;18.52%的學生由于自學能力及自學意識薄弱,已經習慣了傳統填鴨式的教學,認為效果甚微。
4結語
本文以《程序設計基礎》課程為例,對MOOC環境下的翻轉課堂式教學進行研究,結合學情對教學設計過程進行重構。該教學模式角色的轉變,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體現了學生為本的意識,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和團隊協作能力,取得了較好的學習效果。表面上看教師的工作量似乎在減少,實則對教師的要求更加嚴格。
參考文獻
[1]王瑞藝.積極應對MOOC浪潮,推動我國計算機教育改革[J].電腦迷,2018:225+228.
[2]李凌霞.“慕課+翻轉課堂”推動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6(6).
[3]趙亮,王德才,沈濤.高職院校MOOC教學模式的分析與探索[J].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
[4]Espinosa MMB, Lindahl JMM.Organizational design as a learning enabler: A fuzzy-set approach[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6:1340-1344.
[5]Jung Y,Leej.Learing Engagement and Persistence in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s)[J].Computers & Education,2018(122):9-22.
[6]Delgado J O,Grima A Z.Innovation at universities:A fuzzy-set approach for MOOC-intensiveness[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6(69):1325-1328.
作者簡介:李婷,女,山東棗莊,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軟件工程、信息處理技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