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 郭福
摘要:思辨能力在我國也被稱為思維能力與批判性思維,其本身是人的情感特質與認知能力的統一,在情感方面,包含了自信、開放等,在認知方面,包含了分析、推理和評價。思辨能力是元思辨能力的進一步發展,英語是我國高校中的重要基礎教學內容,只有加強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英語教學效果才能得到進一步改善。本文對大學英語教學思辨能力培養模式構建進行初步的分析。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思辨能力;培養模式
大學英語的教學目的不僅包括學生對英語語法的掌握及應用,而且包括學生能夠進行基本的口語溝通、寫作、翻譯。就目前的大學英語教學來說,一是基礎階段質量參差不齊,導致教學的困難;二是大學階段知識層面變廣,學生的學習質量提高相對緩慢,究其原因與教學模式上的單一有很大關系。因此,本文將以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創新為導向,初步探析如何構建大學生思辨能力模式。
1大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的重要性
首先,培養大學生的英語思辨能力是適應高校教學改革,實現英語教學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之一。我們國家自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重視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同時這也是培養創新型人才,推動社會發展與進步的重要舉措之一。其次,思辨能力的培養有利于活躍學生積極思維,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最后,思辨能力的培養有益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意識,培養其質疑、探疑、析疑、解疑、答疑的能力,達到對事物本質規律的認識,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
2目前大學生英語思辨能力的培養存在著的問題
2.1教師重視理論灌輸,學生缺乏獨立思考
由于應試教育的根深蒂固,導致教育模式的傳統化,教師將重點放在應付考試的理論教學上,輕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固定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大大降低。學生一味地背誦、做題,使學生分析問題,獨立思考的能力得不到發展。當學生遇到新的問題時,只會照搬硬套,不會對其進行分析、闡述、探究并尋求解決方法。
2.2將實際應用作為教學重點,忽視興趣培養。
英語教學最重要的教學目標之一便是培養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使學生在對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了解的同時,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活躍思維,增進文化認同感,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基于這一目標,很多英語教師只注重將英語實際應用作為課堂教學的首要任務,僵硬的進行知識的灌輸,缺乏對學生興趣的培養和思辨能力的發展。
2.3三位教學目標的不協調
新課程改革的一個切入點就是培養目標的轉變,從原來的單一的知識目標,發展成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上,在大學英語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英語單詞、語法等單純的知識內容,還應注重增加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體驗,讓學生能將所學的英語知識真正的應用于合理的現實情境中。但是,因為教學模式的單一,導致很多學生在英語的學習過程中還停留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層面,無法從現實的角度對新學習的知識進行進一步的內化,順應、應用。由于學生的三維目標的不協調,導致學生解決英語實際問題能力受限。比如,有的學生在單詞的聽寫中表現良好,但是在實際的閱讀理解和完形填空中卻缺乏分析和應用能力,這就是沒有很好的進行理論知識的內化和順應,沒有對本門課的目標進行有效的綜合,沒有建構出自己對所學知識的獨立的框架,沒有主動進行思辨的意識能力。
3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思辨能力的幾點建議
3.1增強師生思辨能力意識的培養
思辨能力對于學生學習英語起著重要作用,培養英語創新型人才也發揮著關鍵作用。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樹立起思辨能力的意識,其次在教學過程中要實踐自己的思辨意識,思辨意識不僅體現在實踐的操作中,也應隨時閃現在理論知識的傳授過程中,教師是專門的傳道受業解惑人員,自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起到示范作用,教師的思辨意識執行的好,學生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就會跟著老師學。同時,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要有意識的提示、發展、培養學生的思辨意識,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與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發散思維,培養學生舉一反三。對于學生,也要樹立起思辨能力的意識,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有意識的加強這方面的練習和強化,思辨能力的培養,教師與學生都應引起重視。最后,學校對于培養大學生英語思辨能力應起到倡導和鼓勵的作用,定期組織活動進行培訓或者技能傳授,形成一套較為系統的思辨知識,總之,思辨能力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學校、教師和學生甚至是社會的共同關注。
3.2營造教學相長的課堂氛圍
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要營造讓學生平等自由表達想法的氛圍,這就需要教學環境和諧融洽,氣氛愉悅,為思辨能力的培養提供肥沃的土壤。在課堂上,教師和學生要形成一種平等、取長補共同進步的教學氛圍,如果學生對老師帶有畏懼心理,較為拘謹,害怕回答問題,害怕表現不好,就會消極應對課堂上的各種環節,不愿意參與課堂活動。
3.3知識講解與情境體驗結合
傳統的英語課堂,主要是教師的一言堂,在素質教育的要求下,組織各種課堂教學活動時,以學生為課堂主體,以學生為中心展開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更多的機會去自由表達自己的個人見解。教師應該改變課堂教學形式,豐富課堂活動的內容,情景融通真正提高思辨能力,在交流中思考學習英語的技巧和能力,靈活應用。
3.4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教師要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自我學習,第一,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第二,體現自主學習的靈活性和多樣性,引導學生選擇自主學習方法。第三,對自主學習的效果進行適當的評價等。
隨著中國與世界接軌,經濟全球化的到來,英語學習已經成為每個人的任務,學好英語不僅能為大學生提供更多工作機會,也能結識許多國際友人,豐富自己的生活。英語思辨能力對于英語學習至關重要,許多國際合作中難解的問題往往需要良好的分析能力和綜合能力,因而大學生不僅僅要掌握豐富的英語詞匯量,也要培養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辨能力,爭取讓自己變得更優秀。
參考文獻:
[1]王靜姝.論大學英語教學思辨能力培養模式構建[J/OL].中國培訓,2017-06-21.
[2]宋建勇.大學英語教學思辨能力培養模式構建探討[J].武漢冶金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7,27(2):71-73.
[3]唐旻麗.淺析大學英語教學中思辨能力培養模式構建問題[J].課程教育研究,2017(2):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