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磊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政府財政資金的缺乏和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也日益加大。特別是在我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融資渠道單一,效率低下,基礎設施建設發(fā)展緩慢。PPP項目由于各種因素也存在很大的風險。因此,為了成功地實現PPP模式在中國的基礎設施項目的融資,對項目進行有效管理,筆者特針對此展開了分析。PPP融資項目的風險管理研究,然后建立一套合適的投資風險評估體系和PPP項目的風險分擔模型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建筑施工企業(yè);PPP項目;融資管理
引言
隨著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加強和中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當前的基礎設施建設已不能滿足社會發(fā)展的需要。PPP模式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形成的。它在許多國家得到了成功的應用,出現了許多典型的案例。這種新型的項目融資模式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政府的青睞。PPP融資模式的優(yōu)點是擴大政府的融資渠道,從而減輕政府的財政壓力巨大,私營部門和集成先進的管理模式和技術經驗的項目,因此整個PPP項目的效率大大提高,和整個施工期間的基礎設施項目風險也可以合理、有效的共享。與此同時,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政府引進了私營部門的資金,也可以實現政府部門的風險分擔和轉移,從而使基礎設施建設的經濟價值和效益最大。PPP項目匯集了政府的政策優(yōu)勢和私營部門的資金、技術和管理優(yōu)勢。
一、PPP 模式的優(yōu)勢
(一)節(jié)省政府資源
PPP融資模式將部門的責任轉移到私營部門,從而降低了政府的融資成本。這樣,政府部門就可以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到教育、社會福利等其他領域。二是減少政府部門項目管理和維護的人員和設備。由于私營部門的融資能力較強,在PPP模式下,項目建設就可以順利完工。
(二)生命周期成本控制
PPP項目建立長期合同,這將刺激私營部門關注PPP項目的整個生命周期成本。從項目到設計,再到整個項目生命周期的建設和運行,每個階段的成本都會降低。考慮到它的運作效率和在每個階段管理和維護設施的成本,這一概念非常適合,一般項目運行周期為20 - 30年,這種操作成本將降低整個生命周期的成本。簡而言之,PPP融資模式可以刺激私營部門,從項目準備階段開始,從全周期對PPP融資項目進行控制。
(三)風險轉移與分擔
在PPP融資項目中,私營部門與政府部門的合作目的不同,私營部門追求更多的利潤需求,政府部門更多地追求轉移風險,降低整個政府項目的總成本。這樣,當私營部門有能力承擔成本管理風險時,或者當相對管理風險成本較低時,政府部門實際上可以將風險轉移到私營部門。實踐證明,私營部門在風險管理方面比政府部門具有更大的優(yōu)勢。通過有效的風險管理,控制整個項目的成本。因此,政府部門可以進行風險轉移,或者私營部門和政府部門可以進行風險分擔。
(四)有效激勵創(chuàng)新
PPP項目注重項目的產出指標,這將激勵私營部門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它還將能夠創(chuàng)新,以滿足政府的低成本需求。將提出更佳的項目計劃,由私營機構和政府部門共同有效設計。在整個項目生命周期中,面對潛在的風險,創(chuàng)新的解決方案。
二、建筑企業(yè)融資管理完善舉措
(一)建立健全統(tǒng)一的PPP模式政策法規(guī)
目前我國PPP融資模式的應用已有相關法律法規(guī),但還不完善。特別是,它沒有特別提到購買力平價立法。當問題很多的時候,就僅能依靠相對單一的規(guī)章制度才能解決問題。PPP融資模式的運作需要明確的法律法規(guī)來界定參與方在設計、建設、運營、管理等方面所涉及的風險。只有這樣,才能有法律支持和保障,提高PPP融資模式的效率。因此,一個完整的PPP項目法律尤為重要。PPP模式在我國基礎設施建設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參與者很多,涉及的問題也越來越多,矛盾和糾紛也不斷出現。項目時間長,項目投資大,需要識別很多風險,評估和共享需要國家立法機關制定法律法規(guī)。一旦完善的法律法規(guī)到位,將PPP立法納入國家立法程序將增加投資者的信心,并能夠體現出政府對這些項目的支持。
(二)充分發(fā)揮政府職能
政府部門在PPP模式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政府職能的正確定位至關重要。公私合營項目的成功運行必須充分發(fā)揮政府作用。在PPP模型中,企業(yè)引入了市場競爭機制。政府部門不能直接對市場的建設負責,需要區(qū)別對待,應該承擔基礎設施建設和支持和幫助私營部門的責任。不能依靠政府部門優(yōu)勢使信息更加不對稱,使私營部門更加困難。
(三)合理的風險分擔要求。
PPP融資項目成功運作的條件是,風險應得到有效分配和合理分配,任何一方都不能獨自承擔。如上所述,PPP項目建設周期長,投資額大,涉及因素多,不確定性大,風險較大。因此,必須建立合理的風險分擔機制,以減少損失,實現利潤最大化。部門的投資熱情也會更高,很多風險承擔方愿意承擔合理的風險。首先,確定參與者可以獲得的風險和收益,明確并加強參與者的風險責任,從而成功完成項目目標。建立合理的風險分擔機制,還應遵循以下原則:風險與收益對應的原則,即高收益率、高收益率對應的高風險,同時需要承擔相應的風險;風險與參與的對應原則,即參與項目的參與者參與程度與風險相對應,參與程度越高,承擔的風險越大,兩者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風險與控制權之間的對應原則,即控制權力最強的參與者應承擔相應的風險,參與者共同承擔不可控制的風險。
(四)專業(yè)管理機構和復合型人才
從PPP項目的建立到項目的建設和運行,整個項目過程涉及到的問題很多,工程系統(tǒng)也很復雜。政府與私營部門必須形成和諧的合作關系,相輔相成,相互協調,規(guī)范公私合營項目的運作。管理機構。我們需要在起草文件、籌集資金、談判合同、分擔風險、分配收入等方面找到復雜的人才。熟悉相關政策法規(guī),有法律、金融、管理、金融等專業(yè)人才,有一定的PPP項目。經驗豐富,質量水平較高。復合型人才和專業(yè)化管理機構是風險管理不可或缺的條件。目前,中國在這一領域的資源還相對匱乏。因此,我們應該注重培訓和發(fā)展。
結束語
隨著我國基礎設施建設的發(fā)展,政府部門財政赤字問題亟待解決。這樣,就需要從私人部門吸引閑置資金到項目中來,使項目建設能夠順利完成。這是本文研究PPP融資模式的背景條件。然而,由于PPP融資模式風險高、建設周期長、涉及資金多、關系主體復雜,研究PPP融資風險管理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章昆昌.基于博弈論的 PPP 項目風險分擔方法研究[D].湖南:湖南大學,2011.
[2]李林,劉志華,章昆昌。 參與方地位非對稱條件下 PPP 項目風險分配的博弈模型[J].系統(tǒng)工程理論與實踐 ,2013(3):36-40.
[3]樓婷婷.不完全信息下 PPP 項目合作伙伴選擇變更及利益分配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11.
[4]鄭志強,陶長琪,冷毅。大型體育設施供給 PPP 模式的合作博弈分析[J].體育科學,2011,31(5):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