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敬童


摘要:基于微課視角及公共數學課程教學現狀,結合長期教學實踐,對公共數學課程移動學習策略進行研究及引導設計。依托公共數學微課平臺,革新教學理念,推進課程教學模式變革,將對提高公共數學課程課堂教學效果以及學生的學習效率有著重要的實踐意義和理論價值。
關鍵詞:微課;公共數學;移動學習;引導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30-0216-02
0引言
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移動終端設備的日益普及,“慕課”、“微課”對高等教育發展的影響無容置疑。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改變課堂教學,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水平,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等亟待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資源在教育領域迅速傳播。微課來了,公共數學課程教學模式如何改變應對呢?
1微課的概念
微課是近幾年新興的一種教學形式,是一種新型教學資源。其主要以課堂教學視頻為載體,以傳統的比較單一的教學課例、課件、反思、測試、教師點評為輔助,教師圍繞某一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展開教學。其中往往還包含它們以一定的呈現方式和組織形式形成一個課件片段的教學環境,一個半結構化、主題式的資源單元。
2微課的特點
微課以課堂教學視頻片段為其核心組成部分,借助移動終端,學習者能充分便捷的利用碎片化的時間按需進行學習。其主要特點如下:
①教學時長短:微課的學習相對于傳統教學課堂的45分鐘一節課,教學時間往往比較短,一般為5-10分鐘。
②教學內容少:微課的核心組成部分是課堂教學片段,教師依據自己的教學理念,精心設計,直接反映教學主題,重點突出課堂教學的重點、關鍵點、難點、疑點,內容精簡。
③資源容量小:微課的資源容量小,一般為幾十兆,且支持網絡在線播放的流媒體格式,非常方便下載保存,方便學生借助移動終端、利用碎片時間進行移動在線學習。
④半結構化、情景化:微課是一個結構緊湊、類型多樣的資源單元包,其以教學視頻片段為主線“統整”教學設計、多媒體素材和課件、教學反思、教學反饋等相關輔助性教學資源。
3高等院校公共數學課程教學現狀
傳統公共數學課程教學方式不利于教學有效開展,主要基于以下幾點原因:
①有限的教學課時無法滿足公共數學課程內容的系統講解。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高等院校注重培養的是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課內外的實踐教學課時往往得到充分滿足,在總課時限定的情況下,公共數學這類理論課課時量的安排則自然被極大可能的壓縮。教師要在有限的課時里系統講授完課程教學內容,對公共數學課程的教學無疑是一個挑戰。
②高等院校學生的公共數學課基礎普遍較差,對數學多有畏難和厭學情緒。一般高等院校的學生公共數學基礎普遍薄弱,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尤其是很多專業文理兼招,學生特別是文科學生談數學色變。基于對數學的恐懼,部分學生對學習公共數學缺乏興趣,數學教學更加難以開展,學習效果自然難以保證。
③寬泛的傳統教學模式不利于公共數學知識點的學習。傳統的公共數學課堂,往往是教師在講臺上激情講授,學生在講臺下要不是昏昏欲睡,要不就是玩手機。即便是學習認真的學生,因為課堂45分鐘講解的知識容量大,可能當時聽懂了,但是由于沒有充足的練習時間,得不到系統的訓練與復習,對所學知識也往往很快就忘記了。
4公共數學課程移動學習策略及其引導設計
綜上所述,公共數學課程概念多且非常抽象,邏輯性強,解題方法多樣,學生經常會出現“課上能聽懂,課后做題又毫無頭緒”,極易產生怕學甚至厭學情緒。因而,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公共數學課程教學得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只有深入到課堂教學層面,在既能滿足教師的常態教學資源需求又能不斷動態生成新的課程資源的時候,教學資源建設才能從膚淺走向深刻,教學資源的豐富內涵才能夠真正體現出來”。
公共數學課程教師應契合移動學習需求,將各類公共數學課程資源與學生的學習內容模塊有機結合,提升教學資源品質。與傳統的公共數學課堂學習相比,移動學習具有實時交互性、角色轉變性、手段先進性、信息多樣性等諸多特點,這不僅吻合了學生學習公共數學課程的需求,同時,也給公共數學課程的教師帶來了一系列急需解決的問題。如,互聯網大數據時代,教師應如何引導學生快速地獲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和知識?如何將零星獲取的信息和知識整合并構建自己的數學教學知識體系?如何實現高效學習公共數學課程?等等。教師應通過現代教育技術向學生提供個性化、針對性的支持、服務與引導,而不是對學生進行片面的灌輸。公共數學課程教學通過引入微課輔助教學,改變傳統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角色,學生自由度可以得到極大提高,自主性得以充分激發,主動參與意識增強,其中教師主要起引導作用。本文從兩條不同驅動路線引導學生對公共數學課程的移動學習,一是基于現代服務理論的“服務驅動路線”,二是基于移動技術的教育服務方式的“技術驅動路線”。如圖1所示。
現階段針對大學生移動學習過程中的需求分析研究較少,缺乏系統的移動學習策略及其引導。移動學習策略的設計當以用戶需求為出發點,即以“服務”為主線。借助成熟的移動硬件設備以及不斷更新的應用軟件等,實現學生學習個性化支持服務,為學生匹配和推薦相關公共數學課程教學資源。
在web2.0時代,微課這種隨時隨地的學習方式,對高校學生而言是機遇與挑戰并存。一方面,他們可以抓住碎片時間對公共數學內容進行選擇學習,而另一方面,這種松散的學習環境也影響他們專心致志的學習。因此,這既需要公共數學課程教學設計者努力將微課變得更加有趣,同時由于公共數學內容體系自身的邏輯嚴密性,還需保證系列微課的連貫性和層次性;同時也需要教師積極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明確學習目標與內容,制定詳細的學習計劃并切實執行,激勵學生學會自我管理與監督。公共數學課程的微課教學在課堂外的推廣雖是不可避免的大趨勢,但也還有許多現實困難需要克服,亟待高校教育工作者制定切實可行的移動學習策略,并加以積極引導與管理。結合筆者自身教學實踐,公共數學課程移動學習管理技術路線設計如圖2所示。
5結語
微課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是傳統課堂學習的一種有益補充和重要拓展資源,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對教學資源的充分利用,同時又整合了新的教學理念、突出教學主題,是面向知識點的新的教學資源。對教師而言,將革新傳統的教育教學手段,教學理念的貫徹將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對于學生而言,能更好的滿足學生對不同知識模塊的個性化學習、按需學習,既可查缺補漏又能知識點強化與鞏固。在網絡web 2.0時代,基于微課視角的移動學習將具有十分廣闊的教育應用前景,必將越來越普及。對于公共數學課程而言,為提高公共數學課程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率,依托微課平臺,革新教學理念,推進課程教學模式變革,勢在必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