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巧玲 李青嵩 陽財婷
摘 要: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態勢下,大學生自主創業逐漸成為一種新的就業方式。自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問題,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指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鼓勵創業帶動就業”。大學生是社會中最具活力,最富有創新意識的群體,高校是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的主要場所,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內在關系,找出思想政治教育視角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的提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改進路徑,對于高校培養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的時代先鋒,加強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創業教育;路徑
一、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中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不夠
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中對思想政治教育不夠重視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幾點:首先,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縱深發展,我國在積極加入全球化進程享受全球化進程帶來利益的同時,也不可避免的遭受到一些弊端的干擾,西方某些發達國家加緊利用其主流意識形態對我國的傳統核心價值觀進行侵蝕,不僅使部分青少年的理想信念出現動搖,思想追求標新立異,對本國的傳統文化發出質疑,對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學習不屑一顧,連少數高校部分領導人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看法也不夠重視。其次,受市場經濟發展中對利益的追逐的影響,部分高校追求短期效益的提升,重視有針對性、實效性的專業課程的發展,未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課一視同仁,并駕齊驅,甚至思想政治教育課的任課教師與某些專業性較強的專業課教師所受待遇也有所差別。再者,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著教育內容重疊、教育方式落后等問題,而這些問題未能在有些高校得以有效改進和解決。
(二)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設置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度不高
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離不開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方向指引,創新創業教育理念是否科學,關系到創新創業教育能否取得成效。習總書記指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到教育教學全過程,關系到高校培養什么人,如何培養以及為誰培養這個根本問題。”[1]我國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雖開設時間久,開設范圍較廣,但取得的效果不甚理想,部分高校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有待提高,創新創業教育是自黨的十八大以來才興起的新熱點話題,就整體情況來說,我國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水平還不高,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度更低。隨著現代教育理念與教學模式的不斷更新與發展,將創新創業教育課與思想政治理論課高度融合,是深化現代化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現實要求,兩課融合協同育人,對于創新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提升各大高校的核心競爭力以及實現兩大教育的跨越式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少數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定位模糊,目標有所偏離
在知識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創新創業教育作為一門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課程,符合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方向,是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的共同追求,是我國教育方針的理論基石。各大高校紛紛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積極開展創新創業教育,開設各種創新創業訓練營,發揮創新創業課對特定知識的培養。部分高校為了提高學生的就業率,積極鼓勵學生拉項目、搞投資,重點培養有項目的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分為素質教育和技能教育兩類,就目前大多數高校的實際情況來看,實行技能教育的偏多,要使創新創業教育發揮其培養人才的巨大作用,必須弄清楚創新創業教育是搞創新還是搞教育這個基本定位問題。目前各大高校實訓課方式多樣,模擬創業訓練方式層出不窮,但卻忽視了對創新創業精神、創新創業意識、創新創業價值觀的培養。創新創業教育只有把教育二字放在核心定位,才能傳承高校文化教育的使命,這也是為何要將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原因之一。
(四)缺乏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經驗的復合型師資隊伍
在深化高等教育的創新發展和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背景之下,創新創業教育滿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體現了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是教育理念與教育實踐的創新性發展。創新創業教育本質上是關于人的教育,其目的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經濟社會的發展培養更多具備高級知識與技能的創新型人才。高校作為培養高級知識分子的主要載體,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義不容辭,而教師作為培養人才的主體,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更是改善高校創新創業情況的根本所在。縱觀目前各大高校,教師的創新創業能力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實際需求呈現出供不應求的情況,而既具備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素質,有富有創新創業教育經驗的復合型教師人才更是匱乏。加強高校教師創新創業能力的崗前培訓,深化思政課教師與創新創業教師的課程輪訓,加大“雙創教師”、“復合型教師”的培訓力度,提高高校教師思想政治意識和創新創業教育能力迫在眉睫。[2]
二、思想政治教育角度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優化路徑
(二)提高創新創業教育中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知水平
在就業形勢嚴峻、經濟結構不斷變革與調整的背景下,無論是高校還是大學生,都容易為了解決就業問題,提高就業率而急功近利,只重視技能訓練而忽視對意志和品質的培養,這種只追求短期效益的教學行為,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創新創業教育必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就其作用來看,思想政治教育對創新創業教育具有引導作用、轉化作用和規范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能培養學生堅韌的意志品質、高尚的道德情操、艱苦奮斗的創新創業信念,引導大學生在創新創業過程中明確自身發展方向與人生目標;加強創新創業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能糾正學生不良的思想觀念,使其對創新創業的認識由片面轉化為全面,由主觀轉化為客觀,由感性轉化為理性;[3]正所謂“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4]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能規范其在創新創業實踐中的行為,使其遵守市場規則和法律法規等。
(二)科學設置思政課課程,使之與創新創業教育高度融合
一方面,從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方法維度出發,為創業教育頂層設計提供指導,拓展創業教育理論研究邊界;另一方面,將創業教育納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涵并增添行之有效的實踐載體。開展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研究的新思路,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創業教育的交叉研究;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創新創業教育,有利于實現大學生自身的全面發展,實現人生價值。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的資源、發揮其優勢,通過搭載創新創業教育這個全新平臺,來增強大學生的理想信念、社會責任感、職業道德和法治意識,是實現大學生成長成才,實現人生價值的根本需要和內在要求,是經濟新常態下培養合格人才和解決嚴峻就業形勢的必循之途徑。
(三)堅定創新創業教育定位,使育人育技相結合
創新創業教育不僅要重視學生的技能教育,更要注重學生的素質教育,立足教育之本,加強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創新創業意識,增強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社會責任感和理想信念。傳統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的設置較為單一,通常為獨立開設一門課程,有針對性的挑選部分專業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培訓。這種單一落后的傳統的創新創業教學方法,已經不能適應競爭日趨激烈下的大學生自主創新創業的需求。為了增強創新創業技能,必須改進傳統的創新創業教育方法,優化創新創業的教育模式。一方面,加強實踐教學。光靠理論的學習,“不行萬里路,不讀萬卷書”大學生又如何能成長為國之棟梁?大學生必須在實踐中磨礪自己,增長知識和本領。另一方面,不斷豐富教育形式,充分利用各種信息網絡平臺,把握好互聯網發展對創新創業教育帶來的機遇,積極整合各類校內校外和線上線下的廣博資源,采取“互聯網+創新創業”的教育模式,統籌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方式的優化,豐富創新創業教育的學習平臺。
(四)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復合型師資隊伍建設
搞好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教師是關鍵。教師擔負著培育人才的重任,創新創業教育能否取得較好成效,必須建設一支優秀的師資隊伍。首先,加強優秀教師隊伍培訓。創新創業教育關系著國家的未來和發展,作為創新創業教師必須堅守信念,努力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升自身理論素養;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培養學生艱苦奮斗的意志品質、增強學生的理想信念、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其次,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觀念,認識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認識自身的職責。作為創新創業教育課的教師,不僅僅應將其看作是一種職業,而應該將它看作是一項偉大的事業,并為之奮斗,同時,要不斷學習創新創業領域最新知識,加強創新創業技能訓練,增強自身實干本領。最后,創新創業教育是一項新的偉大工程,作為一名教師,必須從戰略高度看待自己的事業,明確自身的職責與重任,不斷完善自己,改革教學內容與方式方法,積極參與專門培訓,全心全意做好各項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12-09.
[2]劉堯飛.高校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J].河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2):70-75.
[3]張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創新創業教育中的重要性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6.
[4]蔡希勒.《孔子的故事-中國圣人文化叢書》[M].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