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定愛
摘 要:高職院校面臨的經濟業務日益繁多,經濟關系日益復雜,本文旨在分析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解決問題的途徑與方法,以期對系為主體的院系兩級財務體制改革起到借鑒作用。
關鍵詞:系為主體;財務體制改革;探討
隨著教育體制改革不斷完善,高職院校的辦學環境、辦學規模、辦學層次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構建以系為主體的院系兩級財務管理體制已成為越來越多高職院校的共識。
一、院系兩級財務管理模式的內涵
管理重心下移,財權下放,構建系為主體的院系兩級財務管理體制是高職院校適應新形勢發展要求的必然選擇。其核心是合理劃分學院和系部之間的職責和權利,按照財權和事權相結合的原則合理分配院系兩級經費。最終實現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增加學院辦學核心競爭力。
二、院系兩級財務管理體制運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院系兩級經費分配指標體系不科學。以系為主體的財務管理模式關鍵環節是經濟資源的合理配置,其中涉及經費的兩次分配。一是總經費在學院和系部之間的分配,形成院級經費和系部經費;二是院級經費在各個系部之間的分配,形成各個系部經費。由于院系兩級職責劃分不清,或因分配要素不完善以及分配要素的折算系數不科學等,往往造成系部之間經費分配不平衡,導致有的系部經費結余偏大,有的系部僅能維持正常運轉。
(二)預算管理不完善。目前,高職院校對系部財務預算普遍存在著編制隨意性大,執行不力等問題。多數學院只對系部教學、行政、專項等幾大塊經費進行總量控制,沒有落實到具體支出項目,出現了部分系部支出項目隨意調整,支出結構不合理現象。
(三)經濟責任制缺失。經濟責任制要求財權下移,責任也應隨之下移。但是,目前一些高職院校經濟責任制缺失,導致有些系部負責人責任意識淡薄,只享受權利,沒有承擔實質性的義務,財務行為不規范,隨意性大,甚至有些系部出現了收入不及時上交、截留、挪用、私分等違反財經紀律的現象。
(四)監督管理體系不完善。隨著學院財力的不斷增強,系部管理的資金數量越來越多,而對系部的財務監督并沒有隨之加強,從預算的編制、收支管理到財務運行狀況及結果都缺少有效的監督審計,難以保障系部財務規范、合法、有效運行。
(五)績效考核和有效激勵缺失。一些高職院校績效考核和有效激勵缺失,造成系部財務管理水平好壞一個樣,影響了系部辦學活力和辦學效益。
三、解決院系兩級財務管理問題的對策
財權隨事權下移,財務管理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為學院財務管理提出了新課題。高職院校財務部門要在預算編制、預算執行、隊伍建設、管理手段、監督制約、考評激勵等方面,建章立制,使財務工作規范、高效、健康運行。
(一)加強經費分配管理,建立科學的經費分配指標體系
1.合理劃分學院和系部職責。學院主要承擔宏觀管理和公共財政事務支出,如謀劃總體發展目標、制定重大政策、組織實施重大項目;負責任務分解、組織協調、監督控制與業績考核;負責不適合由系部經費承擔的公共職能,主要包括行政管理部門、教輔單位的人員經費和日常運轉經費,離退休經費,學院綠化及公共部位水電暖等費用。系部承擔本部門人才培養、科研和社會服務職能,在國家及學院政策制度基本框架下,負責自主組織本單位的人、財、物,承擔系部行政管理、教學管理、學生管理、人員經費以及系部專項等方面的支出,按學院和上級單位要求完成教學、科研以及專業建設等工作任務。
2.合理確定院系兩級經費分配指標體系。在經費分配上,財政專項撥款按照“專款專用,誰承擔、誰使用”的原則進行分配;創收收入本著責、權、利相結合,適當向系部傾斜的原則,由學院制定具體分配政策;財政正常經費撥款和學費、住宿費是學院穩定的收入來源,是劃分院級經費和系部經費的基礎,按照院系承擔的職責,根據學院歷史財務數據,結合學院實際情況,科學測算院系經費分配比例,完成經費的一次分配,形成院級經費和系部經費。
(二)加強系部經費預算管理,科學編制,嚴格執行
在系部預算管理上,學院財務部門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根據系部實際,學院財務部門要科學合理地設計系部預算編制格式、內容、口徑及填報要求,對學院鼓勵的支出項目,要規定最低的支出比例;對學院限制的支出項目,要規定最高的支出比例。系部根據自身發展計劃和工作任務合理安排各項經費,嚴格預算編制程序,凡涉及科研項目和專業建設項目的經費支出,要經過項目負責人的審議通過;凡涉及教職工切身利益的問題,須經職工代表審議通過;凡涉及重大事項支出,須根據論證結果經黨政領導班子研究后實施。
(三)建立健全多層次的經濟責任制
涉及全院層面的公共資源配置的職責劃歸學院,涉及系部層面教學、科研及社會服務等局部性資源配置的職責劃歸系部,按照學院內部管理層次分別建立起財務處長、學院負責人、基層財務負責人以及經辦人等若干層次的各級經濟責任制,一級管好一級,一級帶動一級,一級向一級負責,明確各級人員在財務管理工作中的權利、職責、工作程序和工作要求,確保各級經濟責任制落實到人。經濟責任明晰后,要注重實效,一旦出現問題,要分清責任,進行相應處理,落實經濟責任問責制。
(四)建立健全監督管理體系
隨著院系兩級財務管理體制的運行,系部擁有了更大的人、財、物自主管理權。作為學院,必須建立相應的監督制約機制,從財務監督、審計監督、職能部門監督和民主監督等方面建立完善監督管理體系。
(五)建立完善績效考核和有效激勵機制
建立有效的系部財務管理績效考評機制是檢測學院管理水平和管理成效的重要手段。
1.考核指標體系。根據學院的發展目標和核心價值導向,確定系部財務考核指標體系,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考核評價:①財務綜合實力指標,主要包括總收入、自籌收入、專項收入以及各項收入的增長率;②財務運行績效指標,主要包括預算完成率、預算調整率、自籌收入占總收入比率、學費收繳率、設備更新率、教學支出占公用支出的比率、生均事業支出等;③社會貢獻指標,主要包括教學及科研成果獲獎數、論文及學術專著數、學科點增長數、學生一次就業率等。
2.考核方法。改變多數學院對系部年度工作考核和財務考核“兩張皮”現象,將學院財務考核與學院工作計劃有機結合起來,同時進行考核。
3.激勵機制。堅持考核結果和加大力度的獎懲措施相結合,提高考核的實效。學院可預留一定比例的院級經費,根據考核結果分別采取獎勵、返還、沒收的做法,對于考核結果靠后的系部,學院沒收預留的經費;對于考核結果靠前系部,學院除返還預留經費外,還要給予獎勵,獎勵資金來源就是考核結果靠后系部的沒收經費;對于考核結果中間的系部,學院返還預留經費,但不予獎勵。
(六)加強財務信息化建設,不斷提高財務管理效率
學院財務部門要搭建院系兩級信息共享平臺,建立院系兩級財務管理信息系統,通過該系統,學院財務部門可以對整體財務信息進行動態監控,發現問題,及時反饋,整改解決。
(七)加強財務隊伍建設,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素質
實行系為主體的院系兩級財務管理體制,財務管理從簡單的會計核算變為會計核算,會計分析、會計評價、資本運營、資源籌劃等多種職能并舉,為學院業發展提供全方位的財務服務。要有目的、有計劃地選派財務管理人員外出學習交流,借鑒其他院校成功的管理經驗和先進的管理方法,以改革創新促發展,使財務管理水平再上新臺階。
參考文獻:
[1]張金剛.高校實行校院兩級管理體制改革的現狀研究[J].中國輕工教育,2007(專刊).
[2] 陳國民.關于推行校院兩級財務管理的思考[J].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
[3] 陳東霞.淺析新環境下高校財務管理存在問題及對策[J].經濟研究導刊,2012(1):97-98.
[4] 行政事業單位財經制度精選.2015-北京:中國長安出版社,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