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設
【摘 要】本文論述培養高職院校學生英語閱讀理解預測能力的重要性,認為在英語閱讀理解中需要充分利用篇章的標題、體例、結構以及讀者自身的知識儲備等內容對篇章進行預測,提出提高課外閱讀的量、多讀國內國際形勢新聞的大標題、點撥學生掌握篇章的體裁特征和語言特征、掌握一定的閱讀策略和技巧等對策,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預測能力。
【關鍵詞】高職學生? 英語? 閱讀理解? 預測能力? 培養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10C-0139-03
閱讀是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英語的學習中,閱讀是語言學習的重要環節,同時也是語言使用的重要表現形式。對于以英語為外語的中國學習者來說,在聽、說、讀、寫、譯五種技能中,閱讀無疑是最重要的技能。一般而言,“閱讀教學不僅要側重培養語言知識和閱讀技能,更為關鍵的是強調教授英語閱讀策略和訓練思維能力”。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特別是在英語基礎不是非常扎實的高職院校學生的英語閱讀教學中,加強難度預測的指導,培養他們的閱讀預測能力,幫助他們選擇合適的閱讀策略,提高閱讀理解正確率是高職院校英語教師十分重要的任務之一。
一、預測能力在英語閱讀理解中的重要性
語言難度預測是語言理解過程中非常關鍵的一個步驟,它是我們處理所接受到的信息的重要手段。有效的預測能使學生做到有的放矢,增加理解的準確性,幫助他們樹立語言理解的自信心,并且降低他們在理解過程中出現的緊張情緒。美國學者Goodman(1983)指出:“有效的閱讀并不產生于對于全部語言成分的精確的知覺和辨認,而是取決于讀者的技巧,即選擇最少的、最有生產力的和對產生第一次正確預測所必須的提示。讀者能具有預測尚未讀到的下文內容的能力,猶如在聽能方面,聽著能預測到尚未聽到的東西一樣,這對閱讀說來是非常重要的?!遍喿x是主動去接受和理解所接收到的信息的過程,這是一個不斷進行預測、驗證、修正以及再預測、再驗證和再修正的往復過程。在進行閱讀理解的過程中,讀者往往借助于自己所具有的邏輯思維能力、語法和文化知識等內容,對文章的主要內容、體例結構以及所涉及的生僻詞匯進行預測,從而達到準確理解所接觸到的內容的目的。
眾所周知,在聽力理解中,預測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在閱讀理解的過程中,預測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它是學生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教師可以根據所選取的語言材料的主題內容、語言環境、詞匯難易度、語法知識、篇章結構以及分析策略與閱讀技巧等內容,依據學生目前所具備的知識水平和能力,結合學生的智力水平、學生的背景知識儲備和生活閱歷,語篇和語言的難易度等內容,先行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進行預測和診斷,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在選擇閱讀材料和選取教學方式方法上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增加學生的理解準確率,從而樹立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因此,我們可以說,預測能力在閱讀理解教學過程中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
二、英語閱讀理解中預測的方式
在英語的閱讀理解中,我們需要充分利用篇章的標題、體例、結構以及讀者自身的知識儲備等對篇章進行預測。
(一)借助文章的標題,對文章的主題和題材進行預測。標題是一種現行組織者(advance organizer),它往往揭示了文章的主題或主要內容。比如閱讀一篇題為“The Science and our Lives”的文章,讀者立刻會猜到文章的體裁是說明文,主要內容是描述科技和我們生活之間的關系。根據學生所具有的常識,他們就有可能猜出文章的內容可能包括科技對我們生活產生什么影響,前后對比的差距是什么等內容。這樣,學生就能結合自己的語言基礎,生活經歷和背景知識,對閱讀材料的難易度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對理解的準確性有較大幫助。
(二)通過篇章層次、段落層次及句子層次等結構的預測,把握文章的主題和作者的思路。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組織結構,它對文章的理解有重要影響。在語篇結構上,一般來說,一篇文章包含開篇、正文、結尾三大部分。正文是語篇的關鍵部分,它往往會使用具有過渡、承轉作用的詞句,或者使用起銜接作用的段落,學生可以根據這些詞匯和段落就能比較容易追尋到作者的思路。在段落層次上,我們需要掌握段落的擴展方式,弄清楚段落是按時間、空間還是按過程順序擴展的。不同的擴展方式有不同的特點,掌握了它們的特點就掌握了基本的結構,對篇章內容的理解就變得輕松。同時,我們也知道,句子層次結構可以幫助讀者預測閱讀材料的難重點所在,忽略掉冗余信息,判斷難易度,提高閱讀的效率。
(三)抓住核心詞匯,預測文章主題。詞語總是和一定的語言環境聯系在一起的。作者都是根據篇章思想內容表達的需要有意識地將不同的詞語組合在一起。作者一般是根據表達思想內容的需要,為了使內容和形式完美統一,在文章中都考慮選用最好的語言形式,如詞語的意義、搭配以及色彩等,這樣就可以達到整個文風和語言風格的一致性。在這樣的文章中,學生可以找出文章、段落以及句子的關鍵詞,通過這些核心詞匯來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從而對文章的主題進行預測和判斷。
(四)通過正誤判斷問題、大意問題、細節問題來激發學生閱讀的動機,展開預測。閱讀理解后所附的練習題均圍繞著文章的內容展開。充分理解正誤判斷題、大意題、細節題的內容,基本上可以判斷文章的主旨大意。在此基礎上,我們就可以對文章的難易度進行預測。因此,教師在安排學生閱讀文章前,可以有意識地安排學生充分理解文章后的練習題及所提供選項的內容,提高閱讀理解難易度的預測。
三、提高學生英語閱讀理解預測能力的對策
閱讀理解預測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做到,它需要我們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結合一定的方法才能逐步提高。
(一)提高課外閱讀的量,豐富背景知識。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長期不間斷地有意識地訓練,這樣學生的語言知識和背景知識才會在閱讀中不斷地豐富。然而,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更多的收獲是在課外獲得。因此,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高職學生的語言基礎和學習特點,通過加強閱讀練習的方式,督促學生不斷加強課外閱讀,增加閱讀量,在閱讀過程中提高詞匯量,鞏固語法知識,吸收更多優秀的句子,豐富自己的知識積累,從而提高自己閱讀理解的預測能力。同時,在增加學生課外閱讀的量時,我們還需要注意培養學生精讀和泛讀的能力,讓學生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這樣,有了基本的“量變”,“質變”就“水到渠成”了。
(二)多讀國內國際形勢新聞的大標題。標題是新聞內容的集中和概括,它用簡練的文字濃縮了新聞中最主要或最值得注意的內容。為了最大限度地吸引讀者,標題都會被制作得標新立異和富有色彩,吸引讀者注意。比如,我們看到Greece Wins Euro Championship的標題時,讀者就知道文章的主要內容是“希臘獲得歐洲杯冠軍”,他們就可以猜測文章的主要內容是希臘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以多少的比分擊敗了哪位對手獲得了冠軍,獲得冠軍的意義是什么,國內的反應如何等內容。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們就可以逐步培養并提高學生猜測文章中心大意的能力。
(三)點撥學生掌握篇章的體裁特征和語言特征。書面語篇一般有五種類型,敘述文、說明文、議論文、描述文、指令文體等。各種書面語篇的結構和動詞時態、代詞、連詞和冠詞等在語言材料中也有各自特點。由于每一類的社會功能、目的不同,其語篇結構也不同,因此語言特征也不同。學生掌握不同的類型特征和語言特點,可以很好地預測閱讀材料的難易度。
(四)掌握一定的閱讀策略和技巧。閱讀是一個相互作用的過程。在閱讀過程中,讀者運用已有的背景知識與書面文字雙重信息建構意義。從另一角度來講,閱讀的相互作用還體現在閱讀過程中多種閱讀技巧的共同作用。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有必要培養學生略讀、尋讀、猜測詞義、識別指代關系等閱讀策略,并培養學生了解文章組織結構,辨認文章關鍵詞、閱讀文章標題與副標題,尋找主旨句,推論作者暗含觀點等閱讀技巧,在閱讀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生預測閱讀文章難易度的能力,并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四、培養高職學生英語閱讀理解預測能力需注意的問題
高等職業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在國家推進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過程中,高職學生所具有的基礎不扎實、自律性不強、學習主動性不高等問題不容忽視。為了提高他們的英語閱讀理解的預測能力,我們需要根據學生的特點揚長避短,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
(一)注意學生參差不齊的語言基礎問題。高職學生存在語言基礎參差不齊的現象,在一個教學班中,他們的英語基礎存在較大的差別。同樣的教學,“高材生”有“吃不飽”的感覺,潛力沒能充分發揮。而“落后學生”的英語基礎不是很扎實,因此他們在閱讀中往往存在以下問題:閱讀速度緩慢,對文章內容的理解的深度較淺,閱讀技巧和策略的掌握不到位或是運用不夠靈活等。這些問題的存在造成了他們的理解率低下、閱讀成績不佳的現象。因此,教師應根據現有條件,認真分析每個學生的特點,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閱讀要求,對他們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正確有效地提高不同層次學生的閱讀水平。
(二)注意閱讀材料的選取多樣性問題。無論學生認知或英語程度如何,閱讀何種語言材料,閱讀材料都要注意各種題材和內容的結合,如廣告、新聞報道、詩歌、電話交談等,并結合不同性別、角色、情景、話題等內容進行分析,目的是學習語篇、語法、詞匯等知識,擴大詞匯量,增強語感,提高思維推理能力、人文素質和文化交流能力,通過課內外的大量閱讀,學生會有全方位的提高。
(三)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交互。閱讀教學的主體包含創作主體、教學主體和學習主體。基于此,閱讀教學中的師生關系不再是單一的“施教者”與“受教者”之間的關系,而是雙向交互、共同參與、平等對話的雙方。教師是課程教學的協調者和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因此,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激活學生現有的知識,將學生始終置于問題中,通過完成任務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突出語言的綜合性和交際功能來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在閱讀教學中,對學習結果起決定作用的是學習者本人,只有讀者與語篇間不斷地相互作用才能建立完整的意義。因此,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加強老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
總之,培養學生閱讀理解預測能力是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對高職學生而言,在語言基礎不是很扎實的情況下,在具有一定背景知識的前提下,通過閱讀策略和技巧的培養,加強培養英語閱讀理解預測能力,是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重要方法。
【參考文獻】
[1]Derewianka,exploring how text works[M]. Sydney:primary English teaching association,1990
[2]Kenneth S.Goodman.閱讀是一種心理語言的猜測優秀[J].宋惠芳,譯.國外外語教學,1983(1)
[3]Neil J.Anderson,Exploring Second Language Reading[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4]程曉棠,鄭敏.英語學習策略[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5]陳平文.英語教學新論[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6]曲冰.論語用預設在新聞標題中的作用[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4)
[7]武秀梅.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英語閱讀理解的調查研究——以河北省某中學為例[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8]施曉偉.走向自主學習——英語學習策略研究[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
[9]張全義.實用新聞英語[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
[10]朱純.外語教學心理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
[11]朱曉燕.英語課堂教學策略——如何有效選擇和運用[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