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映初+羅文章
【摘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重要講話精神,切實加強和改進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與意識形態工作,應該強調“大思政”理念引領,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以改革創新精神,積聚正能量,有效地統一思想,凝聚力量,維護穩定,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
【關鍵詞】大思政;引領;高校;思想政治;意識形態
【基金項目】長沙社科規劃一般委托項目(編號2017csskkzc01)。
按照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中共中央辦公廳關于印發〈黨委(黨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實施辦法〉的通知》的要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的重要講話精神,切實加強和改進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與意識形態工作,應該強調“大思政”理念引領,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以改革創新精神,積聚正能量,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
一、深刻理解思想政治與意識形態工作是高職院校改革發展的重要保障
思想政治與意識形態工作作為高校黨委的重要工作內容,在高校改革發展中具有思想引領、輿論推動、精神激勵、文化支撐的重要作用。
(一)思想政治與意識形態工作是高校立德樹人盡本職的必然要求
育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務,立德樹人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核心所在,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本質要求。堅持立德樹人,就必須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師生頭腦,幫助師生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就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幫助師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就必須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努力使學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深厚的文化底蘊、良好的審美情趣。
(二)思想政治與意識形態工作是高校凝心聚力促發展的必然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任何改革的實施、工作的推進,都需要準確把握內外環境的變化,做到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導向正確,是高校師生之福;導向錯誤,是高校師生之禍。高校要通過思想政治工作答疑釋惑,解讀政策,引導師生多看主流,多看本質,多看光明面,積極參與、宣傳、服務學院建設,凝聚促進發展、維護穩定的正能量。
二、充分認識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與意識形態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與意識形態領域面臨的形勢很嚴峻
當前,中國已踏上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征程,我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良好的內外環境。但樹欲靜而風不止,一些西方國家把我國的發展壯大視為對資本主義價值觀和制度模式的挑戰,加大對我國的戰略圍堵和牽制遏制。國內各種社會矛盾和問題相互疊加,集中呈現。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生態環境對高校思想政治與意識形態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二)高校思想政治與意識形態領域存在的問題很突出
不可否認的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仍存在著一些突出的問題:對思想政治工作重視不夠,行動滯后,保障乏力;一些教師的理論水平、師德師風亟待提高;哲學社會科學育人功能和學術話語體系、教材體系建設有待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師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有待增強;課堂、講座、論壇、出版、社團等陣地管理仍存在薄弱環節;網絡思想政治建設和新媒體運用能力亟須加強;思想政治工作隊伍還需要從理論上、口頭上、筆頭上進一步提升能力。
三、如何有效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與意識形態工作
(一)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統領,加強思想教育和價值引領
1.加強理想信念教育。舉辦“好聲音講壇”,深入開展“我的中國夢”等主題教育,增強高校師生“四個自信”。
2.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教書育人的全過程,引導師生樹立正確的“三觀”。通過誠信教育、征文活動、形勢與政策講座、專題報告會、研討會和培訓班等載體,努力營造濃厚的氛圍,讓廣大師生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
3.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教育教學,組織學生學習中華文化重要典籍,充分發揮“名師講壇”“明道講堂”的宣傳陣地作用,利用校報、宣傳欄、廣播、微信公眾號、網絡等媒介,積極開展黨史、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和紅色文化學習教育,利用重大歷史事件紀念活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組織開展主題教育,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二)以意識形態工作為引導,加強課堂教學和思想文化陣地的建設管理
1.加強課堂教學主陣地的管理。把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作為課堂教學工作的基本要求,落實校領導帶隊的課堂紀律督查制度,絕不給錯誤思想提供傳播空間。
2.加強高校思想文化陣地的管理。制定并落實高校《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實施細則》,確保報告會、研討會、講座的政治方向正確,增強師生的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防范和抵御各類宗教出版物和宣傳品在高校出現。傳承好學校精神,宣講好學校故事,推介好學校人物,宣傳好學校業績,展示好學校形象。
3.弘揚校園特色文化,增強師生職業自信。積極研究和推進學校文化自信、職業自信的工作,加強高校文化建設,增強師生自信,促進學校發展。注重凝聚校園文化的精髓,凸顯學校的文化自信,增強師生的職業自信。
4.強化高校實踐育人,不斷增強青年大學生政治鑒別力。要制定高校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管理辦法,把青年大學生的社會實踐內容納入第二課堂的教學安排,從地方建設發展的實際需求和大學生成長需要出發,主動與城市社區、農村鄉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聯系,建立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統籌安排青年大學生參加“三下鄉”“四進社區”等社會實踐活動。同時,積極構建高校師生志愿者服務網絡體系,深入社區開展援助服務。endprint
5.加強高校大學生社團管理。強化建設和管理并重,嚴格實行大學生社團登記報批制度,把握學生社團建設和發展方向,大力扶持學習型社團,積極倡導社會公益型社團,推動學生社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
(三)以師德師風建設為核心,加強教師隊伍和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建設
積極營造尊師重教的氛圍,實施專業教師培優、青年教師提升計劃,讓廣大教師安心從教、熱心從教、舒心從教、靜心從教,自覺爭做信念堅定、情操高尚、愛崗敬業、學識深厚、仁愛精誠的好教師。
1.高標準選強配齊輔導員隊伍。堅決按1∶200的比例要求配備輔導員。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意識形態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建設一支高素質的輔導員隊伍是學院推進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舉措。
2.高水平建設思想政治教學隊伍。教師是學生成長成才的“引路人”,對處在“三觀”形成階段的青年大學生影響很大。要注重思想政治培訓,幫助教師清醒地認識到其肩負的使命,提高政治敏銳性,增強工作責任感,及時把意識形態工作的精神和要求融入日常教學,以課堂教學為載體,網絡教育為補充,多形式、全方位地向學生開展理想信念、社會主義核心觀、愛國主義教育。
3.高要求培訓黨員干部隊伍。黨員干部,特別是高校系部黨員干部是意識形態工作的直接執行者和落實者,要加強培訓,使黨員干部做到旗幟鮮明、合法依規開展工作。
(四)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為目的,積極探索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識形態工作的新途徑
1.提升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識形態工作的親和力和針對性。建立健全高校領導聯系師生、談心談話制度,充分發揮陽光服務中心平臺的溝通作用,定期開展高校領導和學生代表面對面座談活動。加強青年教師思想工作,做好黨外人士工作。
2.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識形態工作活起來。加強校園網絡建設,建立網上宣傳隊伍,創建網上黨建園地、網上黨校、網上論壇等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識形態工作平臺,有針對性地開展網上宣傳,開辟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識形態工作的新領域。
3.解決高校師生的實際問題。加強學生就業指導,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加強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工作,加強困難職工幫扶工作,增強師生的歸宿感、幸福感。
4.發揮共青團、學生會和學生社團的作用。通過團學活動、學生社團活動,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需求,了解和掌握學生思想狀態,促進學風和校風建設,增進學生學院情感。
(五)以健全制度為中心,加強黨對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
1.強化黨委主體責任。黨委成員,特別是黨委書記,旗幟鮮明地站在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識形態工作的第一線,帶頭抓思想理論建設,帶頭管陣地、把方向、強隊伍。
2.強化落實檢查監督。高校黨委及其相關部門要把思想政治與意識形態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黨建工作責任制,納入黨的紀律監督檢查范圍,納入干部的目標管理。
總之,高校要高度重視師生的思想政治與意識形態工作,強化政治意識、責任意識、陣地意識和底線意識,始終把加強和改進學院思想政治與意識形態工作放在心上、落實在行動中,確保高校黨委牢牢掌握思想政治與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