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佳佳
【摘要】中職衛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要讓學生能熟練上機操作。文章針對中職學校在生源質量上受到一定的限制,學生文化底子薄,學習習慣差,教師在教學中存在一定的難度等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教學改革創新的有效舉措,旨在推進學生上機操作能力的提高和學校計算機課程的開展。
【關鍵詞】衛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信心;親和力;操作能力;網絡道德教育
新時代伴隨著我國計算機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計算機與人類活動密不可分。因此,計算機教育教學是各學校必不可少的一門課程。對于中職學校《計算機基礎》課來說,由于中職學校在生源質量上受到一定的限制,學生文化底子薄,學習習慣差,以致教師在上課時會出現一些問題,教學中存在一定的難度。筆者在中職學校從事計算機教學十余年,積極參與教研室集體備課,認為教師上課要針對中職學生學習的特點,因材施教,科學合理地規劃安排《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筆者針對教學現狀,對如何進一步完善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教學提出了如下改革創新措施,有利于中職學校計算機課程的開展。
一、充分認識中職學校生源文化基礎差的現狀
由于近年來高中與大學紛紛擴大辦學規模,中職學校在生源質量上受到一定的限制,學生基礎參差不齊。這一因素導致教學質量不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各不相同,學習成績不理想,增加了中職學校教師的教學難度。
計算機教學以傳授實際操作技能為主,但是在實踐課中,一方面由于硬件設施不齊全,另一方面由于實踐課缺乏相應的指導教師,授課教師很難在有限的時間內指導整個班的學生,難以做到對每一位學生進行認真細致的實踐教學指導,導致有些自律性差的學生在上課期間玩游戲,用社交軟件聊天等,使實踐課教學目標難以完成。
二、教學改革途徑
(一)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培養其主觀能動性
自信心是發自內心深處的一種信念,是成就一切事情的前提,學習《計算機基礎》課也需要自信心。由于中職學校學生年齡在14-17歲之間,對事物的認識不足,有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旦遇到困難,自信心容易受到很大的打擊。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針對不同的情況,在教學中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采取多種措施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新時代計算機互聯網技術發展迅猛,對于中職學校新生來說,《計算機基礎》課是一個新事物,學生對這門課程充滿了好奇心。教師一方面可以利用學生的好奇心鼓勵學生學習,另一方面對于學生的一些細微進步應及時表揚,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主觀能動性。
中等職業教育是我國高中階段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職業學校必須完成“低進高出”這一職業教育的特殊任務。完成這種轉化的關鍵在教師。學習基礎差,欠缺良好學習習慣,學習動力不足,厭倦學習,上課不聽講,下課不復習,考試善作弊,是不少中職學生的學習狀態。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要充分認識其特征,必須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學生觀,樹立以“學生為主” 的新教學理念,幫助學生從自卑、自棄轉化為自強、自立,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二)提高教師的親和力,樹立以學生為主 的新教學理念
把以學生為主的新教學理念貫穿到課堂中,正確引導學生發揮學習潛能,培養學生的求知欲,讓他們真正體驗到有所收獲的喜悅。因此,課堂上教師要認真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對他們的點滴進步加以肯定,讓學生尤其是表現得不如別人好的學生覺得教師是關心自己的,有利于提高教師的親和力。
《計算機基礎》教學要采取以學生為主,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在課程設計上積極改革創新,兼顧學生的實際需求,在教學內容選擇、實踐課的操作、專業技能培訓、教學評估等環節可以考慮讓學生參與,提倡從學生的需要出發和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例如:在《計算機基礎》實踐課中,練習輸入法打字時,千萬不可操之過急,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讓學生一步一步練習;可以在練習過程中,恰當劃分練習的各個階段,提出適當目標,且熟練之后要經常性地運用。
(三)提高學生對計算機技術的操作能力
《計算機基礎》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課程,學生必須借助齊全的設備完成實踐操作。故學校一方面要滿足計算機教學的需要,積極改善計算機教學設備,符合國家教學要求;另一方面在實踐教學中,積極配備計算機實踐指導教師,確保上課時能夠對每一位學生進行認真指導,杜絕學生上課時玩游戲,用社交軟聊天等不自覺行為,從而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技術操作能力。
在教學上,中職學校教師需要擺脫傳統教學思維影響,積極改進教學方法,結合各專業需要調整教學模式。教學中,除了要求學生掌握計算機領域的理論基礎知識,還要增加學生上機練習的時間,使其掌握Office、Excel、Photoshop等一系列較為簡單的辦公軟件。教師可以運用案例讓學生熟悉操作流程,以此來提升學生對計算機課程的學習興趣。在理論學習的過程中要注重操作能力的培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能更好地提高上機操作能力,杜絕重理論而輕實踐的課程設置,也有利于鍛煉學生的判斷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加強中職學生的網絡道德教育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互聯網技術的應用日益廣泛,各種網絡犯罪活動、網絡道德問題接踵而至。網絡信息龐雜多樣,既有大量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動、迷信、黃暴的內容。互聯網已成為人類思想工作的一個新的重要陣地,網絡世界中也出現系列棘手的道德問題。在我國,網民中絕大多數是青少年學生。這些學生在網絡中可能會受到誘惑,卻不知如何處理。教師上課時要注意加強學生的網絡道德教育,教育學生對此保持高度警覺。
(五)完善學校教學評價體系,改革教學評價方式
為提高教學質量,學校可設立教學質量督評組,每周下到各教學單元,對新教師通過聽課等形式進行教學質量督查,對上課存在的問題進行現場指導,并要求被督查教師課后寫反饋小結,這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同時,改革單一的筆試考核方法,采取筆試和機試相結合的考核模式。另外,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級考試,提高就業能力。
綜上所述,計算機教學在現代教育中具有不可磨滅的作用及優勢,而如何完善中職學校的《計算機基礎》教學,則需要教師不斷地探索和改革創新,進一步提升計算機教學質量,推動中職學校培養合格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蔣乃平,杜愛玲.職業生涯規劃教學參考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51-5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