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課改的大浪潮下,社會越來越關注教材知識與生活的聯系,如何把教材知識與生活中的現象結合起來,成為現代教育體系中最為關注的問題。初中思想品德課是學生形成完善人格的主要環節,引入生活化教學最為明智。本文針對初中思想品德課生活化教學現象進行分析,進而得出一些結論。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學
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教育觀點,首先指出了把生活與教材結合起來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新課改下的要求更是將這個要求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為新政策下的教學標準提出了新要求。初中思想品德課是學生人生中的重要環節,只有與生活聯系起來才能真正起到教育意義。
一、 傳統模式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模式
在原來的觀念中,初中階段無論是學校還是學生個人,都只看重卷面文化成績,而對于學生的一些綜合素質比如思想文化建設還沒有引起重視,因此思想品德課也沒有形成統一的上課模式和方法。在全國各地的學校里都只是像走個過場式的上課,沒有從根本上把這門課重視起來。但隨著教改的進行,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因此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迫在眉睫。
二、 初中思想品德課生活化教學的意義
(一) 讓學生們學會與他人合作
生活化教學的實際內容就是教會學生與他人合作,在合作中學習。傳統教學意義下的模式就是不管是如何學習的,只要你最后的成績拔尖,就會成為老師的寵兒。而教師似乎也默認了這種模式,造成學生的學習形成一種自私自利的現象,同學間的互幫互助減少,雖然尖子生的成績名列前茅,但是班級的總體水平普遍不高。但隨著新課改的進行,更強調對整個班級的考核,在這種形勢下原來的教學模式就會被無情地淘汰。適時地推出合作式教學是必要的,除去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外,還加強了學生間的情感交流,對班級學風的建設也是極為有用的。通過初中思想品德課生活化教學的實施,讓學生們學會與其他同學學習,形成一種互助互愛的學習氛圍,用一種交流溝通的形式幫助學生們掌握課本上的知識,也是教育方式的一種創新。
(二) 強化課堂上的指導
按照之前的教學方式來看的話,課堂更多的是教師展示自我的平臺。學生找不到自己的意義與價值,只是被動地接受老師傳遞的知識,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無論任何事情,都是要建立在自己感興趣的基礎上,只有發自心底的喜歡,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習效率。生活化教學的引進,讓課堂變成學生的主場,老師只是起到一個輔助作用,增強了課堂的活躍程度。端正了學生的位置后,再進一步地提高他們的上課積極性,倡導自主主動地去學習,這樣才能讓教師有充分的指導的機會與時機。
三、 初中思想品德課生活化教學的方法
(一) 結合教學情境進行生動化活動教學
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本上,有很多跟日常生活相聯系的例子。基于這樣一個現狀,可以讓老師們引導學生學會在現實生活中尋找課本知識,發現與課本有關的事物,引領學生發展縱向思維,拓展學生的邏輯思維,鍛煉能力。活動是思想品德課的載體,只有讓學生積極融入到與課本有關的活動中來,才能讓他們真正學會靈活運用課本上的知識。同時活動也是完成情感態度價值觀任務的關鍵,教師可以從活動中學生的表現看出學生的道德水平,心靈樸實程度等,因此,生動化活動教學更突出了道德實踐,體現了新課標理論的核心價值。
(二) 充分利用好生活教材,發掘生活中的資源
新課改后的教材,相對于之前的版本而言,更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方便他們從生活中汲取課本上的知識,獲得更好地提高。同時這種模式也給教師帶來了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增強了課堂教學的多樣性,成就了教學內容選擇的充實度。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才是課堂的主人,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把課堂氣氛調動起來。把課本上的情景主動地聯系到生活中,不僅可以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而且對學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其他各方面的素質都可以得到鍛煉。
(三) 模擬現實生活中的情景進行生動化教學
針對初中思想品德課本上的情境,教師在課上可以讓學生們組成幾個小組進行表演。將枯燥無味的知識點轉換為生動有趣的情景式對話來學習,既可以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也能鍛煉學生的表演能力,為他們緊張的學習生活帶去一絲調劑,豐富他們的課余生活。除此之外,將生活中的情境帶進課堂,也可以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觀察能力,教導他們從生活中學習,形成一種從日常生活中發現美的眼睛。思想品德課是一門以學生的生活實際為基礎,結合國家對新生代人才要求的選拔,進一步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培養的課程。主要目的在于教會學生如何生存,如何與人溝通交流,如何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來讓其他人折服,也就是俗話說的鍛煉個人的情商。因此,基于現實層面的學習可以讓學生有更大進步的空間,也方便活動后續工作的展開。
四、 總結
初中階段是一個人一生中三觀形成的重要階段,思想品德教育更是成為了老師們重點培養的項目之一。倡導生活化教學,正是在這種大課標下的一個正確決策。通過生活化教學,讓學生們養成從生活中發現美的眼睛,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讓他們意識到自己才是學習的主人。通過創新課堂的實施,更好地打造優秀班集體,除去優秀的學習成績之外,還更應該有良好的班風、學風,這才是現當代社會下要求的綜合素質提高的班集體,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優秀班集體。從個人角度來看,生活化教學模式的實施,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促進了他們與其他同學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在一種輕松和諧氛圍下學習,使學生更容易融入自己的思考,帶動自己思維的跳動,對自己以后的學習及生活有較大幫助。
參考文獻:
[1]龔虹.初中思想品德課生活化教學的幾點嘗試[J].課程教育研究,2014(11):66.
[2]彭媛媛.初中思想品德課生活化教學的分析[J].新課程學習·下旬,2014(6):100.
[3]武衛華.初中思想品德課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性[J].新課程·中學,2017(2):42.
作者簡介:
崔順利,浙江省臨海市,浙江省臨海市匯溪鎮中學。endprint